1. 首页
  2. 企业科协2020第二期

扎根一线的技能大师

赵奇峰  高级技师,辽河油田公司欢喜岭采油厂齐5号站站长。参加工作以来,编撰出版岗位技术专著6部共300万字,荣获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奖21项,获得国家专利43项,有96项创新发明成果在石油行业推广应用,解决油田生产技术难题500余项,为企业累计创效1.3亿元,迅速从一名普通采油工成长为我国石油工业油气生产领域高精尖技术技能的专家型人才。


在辽宁省辽河下游,有一块面积达174平方公里的大型油气田,曾在1995年以年产原油1552万吨,天然气1.75立方千米雄踞中国第三大油田。

欢喜岭村是辽河油田上的一个普通村落,赵奇峰的家乡就坐落在这里。

1974年赵奇峰出生时,这块土地正在进行石油大会战。从小到大,这里的孩子都受到石油工业的熏陶,和大多数人一样,赵奇峰学校毕业选择了报考油田技校,从农家孩子成长为采油工,他有了年少时的梦想——做最好的石油工人!

赵奇峰到采油队实习,采油树、加热炉、分离器、输油管,就成了他最钟爱的地方。

世界稠油看中国,中国稠油看辽河。

稠油开采成本高、难度大,工艺复杂。开采稠油的国家普遍开发浅层稠油,辽河油田是中国领先世界的中深层稠油生产基地。

虽然初出茅庐,但稠油开发过程中,在稠油油井常规管理方法的基础上,赵奇峰对全站的油井分门别类,针对不同的油层、不同的断块、不同的静动态变化,逐井分析,对症下药,总结出日常管理的步步衔接、环环紧扣的油井“链状管理法”。

这种管理方法使每口油井时时受控,实现了油井管理的超前性和时效性,节约生产成本1700万元。

爱钻研,有头脑。参加工作3个月的赵奇峰成为了计量站选配的岗长。1994年10月2日他又当了站长。他不允许自己比别人差,却能容忍别人比自己强,他靠自己的勤奋和不服输追赶超过别人,虚心向比自己强的人学习。

做人一贯低调的赵奇峰,干工作忙学习从不低调。他从“老采油”口里得知,干好采油工光懂采油工程不行,还要懂得地质,于是钻研石油地质又成了他的必修课。他说,“地质对于我来说比较难,十分深奥,我又是半路出家,就得一点点抠。不学不行,起点低嘛!”《采油工程》《石油地质》《机械制图》《电子计算机》……他把年轻人不愿放弃玩儿的时间都用在了学习上。在出色完成工作任务的同时,完成了职业技术学院函授大专班的学业,再接再厉,又获得了大庆石油学院采油工程自考本科的毕业文凭。


赵奇峰在学习过程中接触到创新方法,他如获至宝,多方查找资料学习TRIZ理论的核心思想和理论体系、TRIZ各种工具使用方法、TRIZ工具在岗位生产研发过程中解决工程技术难题的操作方法等内容。

七万多字的学习心得,四万多个技术数据,公式、原理、提要、图表,密密麻麻记在厚厚的几大摞笔记本上,各种资料图表管井要领经验存储在电脑的硬盘里,赵奇峰成了不知满足的技术知识财富的聚敛者。他还总是觉得自己“穷”,渴望登更高的山,见识更阔的天,比试更强的人。

“创新有道,方法先行!”

赵奇峰在所有的笔记本上第一页都写着这几句话。在采油专业笔记本上第一页,他还有另一段话:“作为一个企业工人,把所学的内容不用于实践,等于没学。把所学的知识用以实践,才是学习最佳效果。采油工的职责就是让油井多产油。”

赵奇峰管理的采油站处在欢127稠油区块,随着长时间开采和多轮次蒸汽吞吐,地下情况日趋复杂,“水患”“砂害”“汽窜”等矛盾日益突出,严重影响和制约着油井的稳产和增产。大队长在生产会上都无奈地调侃欢127稠油区块的管理者,“你们什么时候能把产量弄到三位数?”

面对种种困难,赵奇峰变压力为动力,变动力为生产力。通过创新方法的运用,赵奇峰采用了四十个发明原理中的“分割原理”“组合原理”“局部质量原理”,提出了有针对性的一井一策“组合注汽”法。

他打破常规行动遵循先易后难,先从06号07号两口井开始,向领导提出两口井组合到一起一同注汽,而且还要降低注气量。

任何一项创新都要冒一定的风险,赵奇峰就像已经摸透了病情的大夫,义无反顾地把药方开了下去,按方抓药,一举打破常规,占领了热注增产的新高地。仅此一项,年节约注汽量35万吨,增油3万吨,创效2300多万元。

欢127稠油区块“二次开发”打了20多口水平井,均采用电加热抽油杆技术进行开采。赵奇峰又动起脑筋,开始了电加热抽油杆采油最佳模式的探索,目的还是多拿油。

电加热抽油杆只能加热到泵以上的部位,原油从油层进入井筒再进到泵筒里的过程全靠自身从地层获得的热量,这样原本想通过电加热抽油杆给井筒的原油加热降低稠油的黏度,增加稠油的流动性有利于提高抽油泵效,增加产出量的目的没有完全达到。

赵奇峰运用创新方法中的“小人法”工具进行分析,然后结合书本知识和掺油降粘的经验,采取“抽取原理”把两种开采稠油的工艺方法结合起来,用热稀油加热抽油泵和井筒的稠油,解决了地下热采的能量“交接棒”问题。大队长的“三位数”产量愿景大大地超过了,区块产量大幅超产,创效1000万元。

1997年和2000年,赵奇峰连续两次夺得辽河油田采油系统技术比赛的冠军,成为辽河油田开发建设史以来蝉联冠军的第一人;2002年,赵奇峰更是获得了全国技术能手的荣誉称号。

25岁聘为技师,27岁聘为高级技师,32岁成为集团公司技能专家。在创新的加持下,他以年龄为坐标,创造出一个又一个令常人讶异的成绩。


2006年,32岁的赵奇峰被聘为集团公司技能专家,他也成为中国石油最年轻的技能专家。

为使自己的班站人人出手过得硬,个个叫得响,赵奇峰率先在班站上建立练兵场,自己动手编制在岗职工应知应会“门槛题”,带头向身边的员工传授创新理论和方法。建立了“每日一题、每日一练、每周一课、每月一考、每季一赛”的学习制度,共同打造技能型、创新型班站团队。现在,全站工友做到了“不怕考”“怕不考”,人人都是技术能手和管井专家,在欢采季度技能比武擂台赛上连续夺得冠军,并荣获油田公司“优秀青年创业团队”光荣称号。

针对厂里转岗工人、新入厂工人较多,师资力量匮乏的现状,他主动请缨,提出用工余时间当兼职教师和操作教练,精心备课、亲自讲授、批改作业、悉心指导……

为让大家多受益,赵奇峰在培训技巧方式上没少下工夫:他的专家工作室2011年刚成立,有五六名不同领域的技师,公布了邮箱、建立了QQ群,随时为员工答疑解惑。他经常换位思考,把自己想象成一个受训者,还当上了“导演”,亲自写剧本、选演员,把不少操作技巧和规程都做成了视频……他这一做法,深受工友们的欢迎。

采油作业三区的林平平是连续两届油田公司技术比赛的金牌选手,比赛起来举重若轻,颇有大将风度,是赵奇峰的得意门生。

但刚开始林平平也曾十分焦躁,想赢怕输,平时训练做动作十分潇洒,一到选拔或者有领导视察就十分紧张。

为了使林平平克服心理障碍,赵奇峰从思想入手,不仅培训技能,更注重培训态度,把培训当做打磨人的过程。八小时之外,他经常和林平平交流,有意在训练时设置各种故障,加强林平平的应变能力。在他悉心引导下,林平平越来越沉稳大度。同样来自采油作业三区的马金香和王彦军情况和林平平十分类似,经过赵奇峰的塑造,2010年他们三人代表辽河油田参加了在长庆油田举行的集团公司技术大赛,获得了三块铜牌,现在都成了作业区的业务骨干。

2006年至今,他累积带徒超百人,每年培训500课时以上,培养出了23名集团公司级技术能手和6名“中央企业技术能手”,使百名新转岗职工成为生产业务骨干。

从2009年起,中国石油旗下诸多油田公司邀请赵奇峰去传授油水井分析技巧和经验。由于外出培训行程较远浪费时间,为了不影响本职工作,赵奇峰想,“时间浪费在了路上,太划不来,如果能编成书,就可以让更多的同行受益,可以让更多的油井增效”。

从哪入手?

赵奇峰把编书方向定在了最难最需要的路子上。“油水井分析知识在石油系统没有专业书籍,可又是采油工最常用,能为油井增寿的专业知识,我要填补这项空白。”

这条路走的并不轻松,内容涉及十分广泛,不仅有采油工程、油藏地质知识,还需要有多年的实践经验。赵奇峰下定了决心,“一线工人的需要就是我的责任”。整理笔记、搜集数据、盯在现场、查阅井史、验证公式……功夫不负有心人,历时410个日夜,95万字的《油水井分析入门与提高》一书终于编写完成。此书的出版,填补了油田基层采油工人分析油水井无专业指导书的空白。

2012年,为了更好的指导采油工对标操作,赵奇峰用一年时间策划制作了一部涵盖采油工92项现场操作的《采油工操作技能视频教程》;2013年,为了切实提高员工履职能力,赵奇峰利用一年时间编写了20万字的《采油工百项操作技能实训指导》;2014年,赵奇峰担任主编编写了80万字的辽河油田公司操作岗位员工培训教材——《采油工》在石油工业出版社出版,教材采用全新的任务驱动型模式进行编写,实现了中石油系统培训教材的一次飞跃。


2012年,赵奇峰领衔的辽河油田公司技能专家工作室被辽宁省授牌命名为“辽宁省技能大师工作站”,2016年工作室因业绩突出,被人社部授予国家级“赵奇峰技能大师工作室”。

多年的工作让赵奇峰领悟到,“干活既要有苦干的精神;更要有巧干的头脑,一个人天大的本事能捻几个钉,还要带出一批能工巧匠。”

工作室里部分成员技术底子薄,赵奇峰就举办基础知识和创新方法学习班,传授技艺。把单独施教和集中培训相结合,理论和实际结合,利用电脑幻灯片制作讲义,图文并茂地讲解油井管理和创新技术,并积极承担起对全厂相关岗位职工的创新技能培训任务。通过创新理论知识学习结合现场难题攻关,解决了职工如何在没有压风机的情况下自己处理冻堵管线,如何在自产气不够用的情况下保证原油正常外输,如何快速发现管线冻堵等生产难题,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使学员创新方法运用的更加灵活高效,也让学员认识到创新方法的现场应用带来的实际效果和重要作用。

赵奇峰后来工作的齐40稠油区块是中国领先世界的中深层稠油开采先导试验基地,自2008年全面实现工业化开发以来,区块井口日产油可达1800吨以上,但随着多轮次的蒸汽吞吐,区块产量逐年递减,作为辽河油田技能专家创新工作室负责人,赵奇峰与工作室成员一道,综合运用创新方法开展岗位创新,主导了蒸汽驱配套技术——分层汽驱工艺的试验及实施全程,累计增油20余万吨。“油田化学技术在老油田‘双高期’高效开采中的应用”获得辽宁省科技进步一等奖;“水平井长效隔热注汽工艺技术研究”获得辽宁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缓冲罐溢罐动态监测报警系统”获全国能源化学地质系统创新成果一等奖,集团公司一线创新成果一等奖。

2019年11月由中国科协、科技部、湖南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中国创新方法大赛在湖南长沙举行,赵奇峰工作室团队的项目“游梁式抽油机调平衡系统效率研究”代表辽河油田在前期省赛获得一等奖后,作为辽宁省代表队之一参加国赛。赛事中,赵奇峰创新团队发扬石油精神,不畏强手,顽强拼搏,经过两天的激烈角逐,最终喜获三等奖,实现了辽河油田首次参加中国创新方法大赛奖项零的突破。


如今,赵奇峰已经有一系列荣誉傍身: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首届中国十大杰出青年技师、全国技术能手、全国能源化学地质系统大国工匠、辽宁省功勋高技能人才、中央企业百名杰出工匠……但是,对于怀揣石油情怀和创新梦想的赵奇峰及其创新团队来说,每一天都是是一个新的起点,都是为梦想实践的充实征程。


责任编辑|陈文英


手机体验


  • 微信公众号


  • 微信小程序


  • 手机版


  • 微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