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与品牌》杂志社特别报道

调整能源结构是重塑经济的主动力

 


         调整能源结构是重塑经济的主动力

                                                            文/国家能源局综合司司长 周喜安

        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对能源经济造成了很大的冲击,能源产业由于资源和金融产业的特点受到的影响更加明显,同时能源供需紧张状况的缓解也为我们推进能源产业的结构调整、加快能源发展方向的转变和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结构调整势在必行

        国际金融危机为能源行业转变发展方式提供了契机。推进结构调整是一个常谈的课题,从某种意义上讲,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过程就是产业素质提升和新的经济增长点培育的过程,产业结构的每一次升级都会显著地提高经济增长点,为今后的发展带来新的活力。在当前的情况下,加快中国能源结构调整势在必行,这主要是由中国经济所处的发展阶段和我国能源消费结构的特点而决定的。
        从发展阶段来看,我国正处在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加速发展时期,能源消费强度将在一个时期内保持较高水平,而我国能源资源储备状况并不充足,我们必须在努力增加国内能源供给的同时,坚持节约优先、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另一方面,我国能源结构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发达国家70%的能源消费集中在交通和建筑领域,而我国70%的能源消费主要是集中在工业行业,特别是化工、建材、石化、黑色冶金等方面,这些方面更是占据我国能源消费总量的一半。从消费结构来看,煤炭是我国能源消费的主体,优质清洁能源所占的比重比较小,这个格局使我国环境面临很大的压力,也不符合城乡居民改善生活质量的要求。
        国家关于加快调整能源结构实际上早就提出了,但是在经济快速发展带来的能源消费需求甚至能源供求持续紧张的情况下,缺乏必要的宏观经济环境,实际上不可能取得显著的进展。国际经济危机发生以后,国内外经济萎靡不振,能源供求紧张状况明显改善,一直很紧张的煤、电、油、运矛盾得到很大的缓解,甚至出现暂时的供大于求,能源供给不再对能源行业的调整和变革构成刚性约束,这为能源产业调整结构、优化布局提供了宽松的外部环境。这样的机遇在过去是很少有的,因此,我们抓住当前经济增长放缓、能源工序形势相对缓和的时机,坚定不移地把加快能源结构调整作为能源工作的主线,切实抓出成效,以此为抓手,推进能源发展方式转变,逐步增强能源产业素质、发展质量和可持续国际竞争力,以能源的可持续发展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协调发展。

                            大力发展清洁能源

        当前,我国调整的能源优化结构应该大力发展清洁能源,以推进节能降耗和优化能源资源利用结构为主轴,突出重点,完善政策,稳步推进。
        世界许多国家把发展新能源作为应对金融危机、推进经济复苏的重要举措,发达国家更是将其作为创造新经济繁荣的引擎,重塑世界经济主导电力的主导产业。建立我国的资源分布状况和能源供应的格局,从中长期来看,改善我国能源结构必须积极发展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不断提高清洁能源在能源设备中的比重。
        水力发电是清洁的可再生能源,我国水电资源丰富,可开发资源量约为5.4亿千瓦,但是直到2008年底,我国水电装机容量只有1.7亿千瓦,还有三分之二的水电资源尚未开发利用,因此,发展潜力是巨大的。我们要把水电开发与帮助移民的脱贫致富和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很好地结合起来,妥善处理好生态环境保护和移民安置等问题,进行科学论证、系统规划、有序开发。国家要进一步实施西电东输等重点工程,在更大范围内实现电力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水电的科学、经济利用。加强水电建设的环境保护,规划时给河流保留足够的生态空间,在建设中将促进生态建设作为水电开发的重要目标。
        我们要继续加快百万千瓦规模风电场的建设,带动风电设备研发制造产业的发展,尽快形成每年1000万千瓦以上的自主装备能力,力争在2010年前后风电装机突破2000万千瓦,2020年达到1亿千瓦。制定千万千瓦风电基地规划,按照“融入大电网,建设大基地”的要求,力争用十多年的时间在甘肃、内蒙古、河北、江苏等地形成几个上千万千瓦级的风电基地。加强风电建设管理,坚持以风电特许权方式建设大型风电厂,推动风电设备自主化,逐步建立、健全具有竞争力的风电产业体系。
        在我国,发展太阳能,一是资源比较丰富,二是在一些水资源缺乏的地区发展太阳能更是具有特殊的意义。我们要把太阳能技术作为战略能源技术,稳步发展、积极推进,加快太阳能热利用。目前我国太阳能热水器已成为较大规模的新兴产业,年产量和累计安装量均居世界首位,在城市和农村都有广阔的市场需求。对热能消耗大、占地面积大的政府建筑、商业建筑要逐步推广安装太阳能热水器。支持发展太阳能发电,启动太阳能发电示范项目建设。
        推进生物质能开发利用。现阶段要从现有废气资源的利用入手,逐步提高开发利用水平。对一些较为成熟的技术,如农村沼气、秸秆发电等要积极推广,予以支持;对一些尚未突破的关键技术,如纤维素乙醇等要合理投入、开展研究,特别是在技术研发上要给予必要的优惠政策。
        要积极开展农村清洁生活用能建设,支持建设生物制气化工程和生物制成型燃料项目,支持农村安装太阳能热水器,开展绿色能源县综合服务体系建设。到2020年,除水电以外,我国的可再生能源所占的比重争取从目前的1.5%左右达到6%以上。

                           电力结构要有一个根本改观

        国家主要是深化电力体制改革,加强电力市场建设,理顺能源价格形成机制,促进电力结构有一个根本改观。
        首先,要加快发展核电。目前,我国正在研究调整核电的发展规划,加强沿海核电发展,科学规划内陆地区的核电建设。经过多年的实践,我国已经培养锻炼了一大批业务素质强、管理水平高、能够适应核电建设和运营的人才队伍,核电技术水平和装备制造能力有了一个很大的提高和突破,加快发展的环境建设步伐。应该说中国核电发展的黄金时期已经到来。
        优化发展核电,综合平衡煤炭与水资源、电力市场、电力系统、交通运输、环境保护等因素,优化煤电布局,进一步调整发电装机的结构,提高机组技术水平和经济性,以建设大型煤电基地为重点,积极推动煤电一体化进程。
        其次,充分利用当前电力需求下降的有利时机,加快“上大压小”步伐,继续关停能耗高的小火电机组,淘汰落后产能。扩大小火电机组淘汰的范围,鼓励建设能耗低、大容量的高效环保发电机组,提高电力工业整体效率。今后三年,分别计划关停1300万千瓦、1000万千瓦和800万千瓦,相应建设大型、高效清洁燃煤机组5000万千瓦。
        第三,积极发展热电联产。在大中城市,鼓励建设30万千瓦等级的热电机组;在工业园区,鼓励建设30万供热机组。当前,要以提高集中供热水平为目标,重点在北方大众型城市发展热电联产机组,改善供热状况和冬季环境质量,更好地为改善民生服务。
        电网的发展和布局要立足于节约发电资源,以确保安全为基础,实现更大范围的资源优化配置。要加快区域和省级输电网架建设,提高电力资源综合利用效率和区域电网间与省电网间电力电量的交换和相互支持能力,发挥大电网在市场备用、电力电量互补、水火互济等方面的效益,提高电网整体运行效率。
        第四,加快煤炭资源整合,必须以完善煤炭产业组织结构、加强煤炭资源整合为重点,大力推进发展方式转变,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加快大型煤炭基地建设。重点建设国家规划的13个大型煤炭基地,提高大基地煤炭产量比重。扶持大集团发展,鼓励跨行业、跨区域和跨所有制合作,鼓励煤电路港化相关产业联营或一体化发展,发挥大型煤炭企业在保障国家煤炭供应中的骨干作用。继续整顿不合理、不符合安全标准、浪费资源和不符合环境要求的小煤矿,坚决取缔违法经营。进一步完善煤炭开采的制度,合理制定和严格实施煤炭企业管理规定,适当的提高煤炭的准入门槛。
        第五,狠抓能源行业节能。能源行业一方面为社会提供能源;另一方面又是能源消费大户。煤、电、油等行业都存在很大的节能空间,开源节流任务艰巨。要开展能源节约和资源综合利用项目试点示范工作,鼓励在役中性燃煤火电机组节能改造,提高机组运行效率,减少污染物排放。配合国家认证主管部门开展节能产品的认证,研究制定相关优惠政策,鼓励和支持能源领域节能技术和节能产品的推广应用。
        加快能源科技装备进步,调整优化能源结构,增强能源的供给保证力量,离不开能源的科技与装备进步,要着重抓好两个方面:一是积极推进关键技术的创新,逐步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继续抓好“大型先进压水堆及高温气冷、核电站”和大型油气田及煤层气开发两个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尤其要发展资源勘探开发的关键技术和重大装备,加强电力输配及电网运行安全技术的研究,优先发展可再生能源技术。二要下大力气提升能源装备制造水平。着眼于能源产业的发展,依托骨干企业,建设能源技术装备研究平台,增加研发投入和软硬件设施建设,稳步提升装备制造企业的技术水平、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在LNG、长输管线、大型燃机等重大能源设备上有所突破,对核电、风电等装备尚不能实现国产化的关键工艺、关键零部件研发,要集中力量组织攻关,并给予资金支持,确定示范工程。 

责编/陈玉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