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与品牌》杂志社特别报道

创新——柳工发展的主旋律

            创新——柳工发展的主旋律
                                 
                         —— 访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广西柳工集团董事长王晓华

王晓华代表


        柳工集团作为“全国工程机械行业的排头兵”、中国制造业500强企业,“创新”已成为其发展的主旋律。全国“两会”期间,本刊记者采访了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广西柳工集团董事长王晓华。

   自主创新  迎接挑战

        记者:温家宝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了应对金融危机的政策,对此您怎样理解?
        王晓华:金融危机给整个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影响,这引起了政府的高度重视。原来广东、浙江一些出口型企业,是拿别人的牌子在我们这里制造,之后返销到市场,从中赚取加工费。由于没有形成自己的品牌,所以我们仍是在给别人打工。第二,我们总是在制造上面做文章,不在品牌上下功夫,就处于落后被动的局面。中央针对金融危机给国家和企业带来的被动效应,启动了十项振兴计划,主要是拉动内需,使我们的行业在创新、品牌上面取得更好的成绩,让中国不仅成为制造大国,而且要成为制造强国。所谓制造强国就是要形成自己的品牌。温家宝总理不是简单地提出振兴装备制造业,还明确提出生产过程中要有自主创新,关键攻关项目要优先,不做重复建设,这个提法振奋了我们制造业。政府有这方面的要求,企业也要从这些方面认真思考:如何在危机中变“危”为“机”?如何在保持增长的过程中,把品牌做出来?如何用创新的思维把东西做得更优秀?国家在保持经济稳定增长的“一揽子”计划里面,提出扩内需、保增长、调结构、上水平,这就与我们企业关联得更加紧密了。企业要利用振兴纲要的出台,调整好产业结构,向更高的档次去努力,既能拉动内需,又让各行业在原来的基础上上一个档次,不仅提高了自身在国内市场上的实力,而且在世界市场上的竞争力也会提高。所以说,温家宝总理提到的经济结构调整,针对性还是很强的。
        记者:金融危机对柳工产生了哪些影响?柳工是如何应对的?
        王晓华:对我们来说,主要的表现就是产品卖不出去,进而会造成停产的现象。从国家角度来说,加大基础设施建设,依靠大型项目拉动内需。产品销售不出去,是因为在金融危机下,客户失去了购买能力,所以柳工更要进一步提高产品质量,重视品牌优势,利用危机带来的机遇,发展壮大自己。谁能够在这段时间内将管理调整得更好,谁能够把握时机将产品做得更完善,谁能够在这段时间内生产出更加切合市场需求的产品,谁就能获得最后的成功。我们的设备,在房地产开发行业、矿山开发行业都可以使用,因此市场还是存在的,出口也在继续,只是数量上要略低于2008年上半年。2009年的1至2月份在国内外市场份额与上年同期都是持平的。对于出口来说,每个国家都有不同情况,我们要尽力把自己的产品做得更完善,在管理上做得更好,更主动介绍自己,为柳工争取更大的市场。
        记者:国家提出建设创新型国家,在自主创新道路上柳工取得了哪些成果?
        王晓华:新产品进入市场,带来什么样的效益,是否得到市场的认可,这是我们所关注的。近几年柳工在研发上,通过技术革新,让产品上了一个更高的档次。现在是第三代产品,从外观、性能、质量上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我们要形成品牌来提高企业知名度,根据不同用户,制定不同的计划,要达到消费者一提到柳工,就觉得是中国最好、世界最好的,这就是我们的目的。

                                      管理创新  保持活力
王晓华代表(中)与本刊记者合影
        记者:实现企业的科学发展需要完善体制机制,柳工在管理上都进行了哪些创新,采取了哪些措施?
        王晓华:主要是两个方面。一个是政府出台的政策。在振兴装备制造业上,国家有“一揽子”计划,装备制造业相对来说也有“一揽子”计划。我个人的理解是需要得到各大部门的支持,比如工信部将规划出台,财务、税务、科技等各个部门在自己的权利范围内都要给予全力支持。政府为企业提供服务才能让我们干起来更有信心。再一个就是企业自身。柳工一直在加大企业的自主创新力度,把柳工打造成中国优秀的品牌,并把事业提升到国际层面。为了打造国际品牌,柳工学习了一些先进的管理方法,引进一些国际型人才,加大自身改革力度,现在我们已经把管控调整过来了,由直线式调整为事业部制,让每一件产品都具有竞争力,都能够去应对市场竞争。从管理上柳工不断提升质量管理水平,从“三自一控”、“三不原则”,到管理体系3+1(质量、职业健康安全、环境管理体系+卓越绩效管理体系),先后制定和完善了销售、生产、质量、采购、财务等多项管理制度,并应用信息技术支撑产销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质量管理系统、采购管理系统和人力资源管理系统。通过努力,2008年柳工获得了全国质量奖,在工程机械行业里面是第一家。如今随着政府支持力度的加大,我们感到更加欣慰,会让我们在管理创新的道路上走得更坚定。
        记者:为了留住人才,吸引人才,柳工有怎样宽松的环境?在人才管理上,柳工采取了哪些举措?
        王晓华:柳工主要是从“事业留人,情感留人,薪酬留人”三个方面进行人才管理。有意识地培养一些人成为技术专家,并让一些国外专家在柳工落户,加大对他们的关爱力度,互相沟通,提高待遇,解决他们生活和工作上的困难,做好“土洋”结合,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如今柳工在印度、澳大利亚、北美三个地方的公司都聘请外国专家加盟柳工,由他们在当地组建销售团队。

   体现优势  打造品牌

        记者:柳工将自己品牌推向市场的时候,服务方面与其他同类企业有哪些不同
        王晓华:柳工的服务也是一种品牌,其中扩大营销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服务是提高竞争力的有效手段,柳工的服务是全方位的,柳工在行业内率先提出“三包”一年。柳工的服务主要体现在经销商层面,我们要求经销商要具备维修能力,并做售后回访,检验经销商的服务水平。服务不但是一个软实力,也是检验企业水平的一个标准,所以柳工就把服务当作一个增强竞争力的标准来对企业的发展进行衡量。
        记者:柳工的产品实际上已经系列化了,那么相比于国内外同行,柳工产品的优势在哪里?如何在世界上打造自己的品牌?
        王晓华:柳工的优势,第一是从自主创新的角度,形成了自己的品牌优势,比如轮式装载机的研发和生产。另外,就是企业内部的管理。第三是我们柳工的营销网络。柳工在发展过程中,已经形成了自己的企业文化,并让员工都能遵循柳工文化来努力做好自己的工作,让员工理解企业文化的内涵,时刻以柳工文化来要求自己、提高自己。
        在巩固自身优势的同时,柳工针对国际市场做出了调整与应变,现在柳工代表中国的民族品牌,已在国际市场上崭露头角。柳工的部分产品已直接销往欧美等发达国家,赢得了高端客户的认可,并获得了“世界工程机械50强企业”的称号。把企业做大做强,打造柳工的世界品牌,让世界都知道中国创造,对此我充满了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