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与品牌》杂志社品牌范例

科技创新铸就“活塞”品牌

山东滨州集团活塞产品
           科技创新 铸就“活塞”品牌
                        ——山东滨州渤海活塞股份有限公司自主创新侧记


      早就听说山东滨州渤海活塞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内活塞行业的排头兵,主要经济指标已连续23年居国内同行业首位。4月19日,本刊记者一行慕名前往这家国内唯一以内燃机活塞为主导产品的上市公司进行采访。

大变革促成大飞跃
      进入工业园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镶嵌在厂房上方的代表企业理念的“科技创造市场,诚信铸就品牌”几个大字。在生产车间参观时,记者处处感受到了先进的现代化生产技术。采访中,公司副总经理张国华向记者详细介绍了企业的发展历程和自主创新的经历。
      据张国华介绍,山东滨州渤海活塞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上世纪五十年代。最初以手工作坊为主,主要生产五金器材,到六十年代才开始生产活塞,以农机产品为主,技术和设备都很落后。
      此后,公司先后经历了四次大的变革,才实现企业发展的大飞跃。第一次大变革是在八十年代初,公司技术人员攻克了三个攻关项目:一是研制出一种过共晶型共晶组织、磷盐变质新材料,取代了原来的亚共晶组织、钠盐变质铝合金材料,大大改善了材料性能;二是成功研制中凸变椭圆加工设备;三是研制出镶圈活塞,即在铝合金活塞的环槽上镶一个高镍铸铁镶圈,大大提高了活塞的耐磨性,延长了发动机寿命。这三项技术攻关项目被列为“九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获得了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通过这次变革,公司具备了国内领先的活塞设计与制造核心技术,整体面貌焕然一新,开始以超常规的速度迅猛发展起来。其间,公司又研制出了镶钢片活塞、内冷通道活塞、高硅铝合金材料活塞等新品种,均达到了与国际同步水平并获多项国家专利。公司自主研发设计获国家专利LSLE375活塞
      第二次变革是在八十年代末,借助全国活塞铸造机行业会在滨州举办的东风,山东滨州渤海活塞股份有限公司成功研制出了代表当时国内先进水平的八工位全自动活塞专机和活塞全自动铸造机,获国家发明专利,这也使得公司的装备水平达到了国内领先、与国际同步的水平。到了1987年,公司的综合实力跃升为全国同行业第一,并且一直保持到现在。“不居第一不罢休,位居第一不止步”催动着滨州活塞永远向前的脚步,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公司始终秉承“科技创造市场,诚信铸就品牌”的企业理念,依靠不断追求科技进步,稳固了在国内同行业第一的地位。
      第三次大变革是在本世纪初,公司迁入新的工业园,无论从企业规模、外观形象、装备水平和技术能力方面都发生了质的变化,技术水平及综合实力居国内活塞行业第一的地位根深蒂固。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面对拥有国际资本和国际技术的知名公司的“群狼入室”,作为民族企业,山东滨州渤海活塞股份有限公司把“为振兴民族工业而奋斗”作为自己不可推卸的使命,积极参与了这种竞争,形成了“与狼共舞”的局面,从而进行了第四次大变革。公司的战略目标开始转移,目标定位在与国际接轨,敢于向国际活塞制造巨头挑战。通过公司技术人员三年多的技术攻关,终于研制成功了集多项高新技术于一体的“陶瓷内冷压铸活塞”,并于2005年成功打入了美国活塞市场。2007年,“渤海”牌活塞获“中国名牌产品”称号,产品出口俄罗斯、美国、日本、韩国、伊朗、英国、新加坡、阿联酋、哥伦比亚、厄瓜多尔等国家,建立了全球供应体系,全球市场占有率达到了6%,单个工厂产能世界第一。

技术创新推动产业升级
      “自公司进行第一次变革开始,企业领导者就从中尝到了技术创新带来的甜头。为此,我们从八十年代后期开始转变经营理念,把技术创新置于首位,从此拉开了依靠技术创新,实现公司产业升级的序幕。”说到技术创新,张国华滔滔不绝。张国华副总经理向记者介绍公司自主研发设计的ISLE375活塞
      几年来,山东滨州渤海活塞股份有限公司始终坚持依靠技术创新助推产业升级,在关键技术设备的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上做了大量积极而有意义的工作,并取得显著成效。公司搭建技术创新平台,投入3亿多元,现拥有国内活塞行业唯一的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唯一的国家认可发动机实验室,唯一的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同时也是省“泰山学者”设岗单位,为公司研发人员提供了一个高层次、高水准的研发平台。近几年,公司共实施技术创新项目26项,完成技改投资13.6亿元,引进了大量世界先进的活塞制造和检测设备,活塞主要生产装备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同时,公司注重消化吸收再创新,对引进的设备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和创新,以降低活塞制造成本。目前,公司引进的设备60%~70%都可以在自主创新的基础上加工制造,并拥有了自主知识产权。张国华给我们举了这样一个例子:公司用50万欧元从意大利引进了先进的活塞铸造机,通过对其进行工艺创新改造,成功研制出了代表国内先进水平的活塞全自动铸造机,该铸造机操作更简便、功能更完善,而成本不到意大利铸造机的五分之一,该技术已获国家发明专利。通过该技术的应用,使公司铸造自动化率达到85%,同时自制的活塞自动铸造机已销往国内市场。
      在依靠技术创新进行研究开发工作的同时,山东滨州渤海活塞股份有限公司的领导者深知人才是实践创新活动、推动产业升级的主体。为此,他们本着“引进来,走出去”的原则,聘请国外专家多人来公司进行现场指导,解决长期以来困扰公司发展的技术难题;通过与国外知名研发机构如FEV、AVL等公司进行技术合作,解决公司发展战略问题,内外结合,使得公司技术人员的创新能力显著提高。目前公司已拥有省部级专家7人,研究员12人,高级工程师66人,以“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泰山学者”岗位为平台,与大学合作培养在职研究生20人,其中2人是山东大学博士毕业。同时,公司还制定了一系列的人才激励措施,以保证留住人才并使其最大限度地发挥创造力。2008年底,公司拿出了37万元奖励了十余名在技术创新方面做出重大贡献的技术人员。
      多元化的研发方向使得滨州活塞取得多项科技成果。在活塞产品设计开发方面,公司以“占领高端市场、追求最高效益”为目标,以“制造一代,研发一代,展望一代”为设计理念,与发动机厂合作,连续推出多种高附加值、高设计水平的活塞产品,成功占领国内市场并打入了国际市场;在活塞新材料研究方面,公司通过产学研合作,进行原始创新,成功研究出了适应活塞在不同环境、不同要求下的多种新材料,并获得多项专利;在活塞制造工艺研究方面,公司重视理论联系实际,以节能降耗、清洁生产为前提,以精益生产为目标,开发出了适应不同种类活塞产品的新工艺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在活塞用装备研究方面,公司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降低活塞制造成本,提高活塞加工精度。国家认可实验室
      正是由于公司对科技创新的重视与实践,面对原材料、能源价格和融资成本持续攀升的巨大压力,电力紧张及全球性金融危机的重大挑战和考验,着力推动产业升级,并获得 “全国质量奖鼓励奖”、“中国机械工业质量奖”、“中国汽车零部件百强企业”、“中国驰名商标”等殊荣。

积极措施应对金融危机
      面对当前严峻的金融危机,山东滨州渤海活塞股份有限公司在去年1~10月份各项经济指标仍实现了较大幅度的增长,其中实现销售收入27.858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8%;利税1.1738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0.8%;利润4048 万元;出口创汇1226万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00%。新产品利润贡献率达80%。为更好地应对金融危机,滨州活塞推出了一系列举措:
       一是广开思路,危机中抢抓机遇规避风险、产品定位调整快速反应:干出口产品、干高附加值产品、扩大配件市场份额。
      二是苦练内功,危机中把握机遇、精益管理,把“一用”、“三要”、“六抓”、“三压”、“八消灭”进行到底。“一用”即用心干事;“三要”即向管理要效率、向管理要效益、向管理要富裕;“六抓”即抓人员素质、抓质量意识、抓质量体系、抓过程控制、抓质量改进、抓责任落实;“三压”即压缩非定额人员、压缩资金占用、压缩各项开支;“八消作、加工、管理过程中的浪费。
      三是出台一系列激励政策。比如对经过验收的科技攻关项目进行奖励,调动员工积极性;对实验室实行放开管理,鼓励实验室员工对外销售试验产品,同时对外部产品试验进行收费,以补充实验室经费;定期对员工进行培训等。
      作为我国活塞领域的龙头企业,山东滨州渤海活塞股份有限公司自始至终将自主创新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以创新的精神研发产品、管理企业。采访过程中,记者被他们务实、创新的干劲所深深感动。相信在企业领导者的正确决策和员工的不懈努力下,公司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