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与品牌》杂志社两会专栏

访全国人大代表 吴存荣

                打造一流发展环境  构建科技创新城市
           
                     ——访全国人大代表、中共合肥市委副书记、市长吴存荣


        近几年,合肥市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把科技创新作为合肥跨越式发展的第一推动力,坚持以科技创新支撑和引领新型工业化道路,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取得了积极的进展和明显的成效。
        “合肥依托丰富的科技资源,走出了一条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城市发展之路。”今年两会期间,本刊记者就合肥打造一流发展环境、构建科技创新城市等问题采访了全国人大代表、中共合肥市委副书记、市长吴存荣。
        记者:这几年,合肥的发展主要得益于合肥良好的发展环境,请问吴市长在打造发展环境上合肥都采取了那些具体措施?吴存荣市长
        吴存荣:2006年以来,合肥市委、市政府强力实施“大发展、大建设、大环境”举措,注重在推进大建设、大发展过程中着力优化经济社会发展的软环境。一是强化效能建设,形成公正透明的政务环境。我们的目标是,把合肥打造成中西部地区乃至全国审批环节最少、服务意识最强、办事效率最高的城市之一。二是加强制度创新,营造与时俱进的政策环境。目前,合肥已形成了包括工业、科技创新、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等各项事业发展的支持政策。三是加强法制建设和教育,打造公正文明的法制环境。为完善并维护统一开放、公平竞争、诚实守信的投资环境,积极畅通行政复议申请渠道,开辟网上申请和电话申请,建立并完善了一系列制度。逐步确立起市场经济所需要的高效公平的法制环境。四是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建立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市政府将信用建设纳入到政风评议、行风评议的重要内容中,建立全市统一的招投标市场。五是加快生态城市建设,打造生态宜居的环境。
        尽管这几年合肥在营造环境、实现跨越式发展方面作了许多有益的尝试,也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随着沿海地区资本加速向中西部内陆地区转移之时,打造一流的发展环境,构建资本汇聚的“洼地”,仍是我们这些处于中部地区的城市又好又快发展的一个重要手段。
        记者:科技创新是城市发展的动力,合肥是国家唯一的“国家科技创新型试点市”,请问吴市长,合肥在城市发展过程中是如何发挥科技优势推动城市发展的?
        吴存荣:合肥是一个科技资源非常丰富的城市,如何发挥这一优势推动城市发展是我们一直探索的问题。近几年,我们摸索出了一些经验。
        一是健全工作机制,深化体制改革,进一步优化科技创新环境。为了推动试点市建设,合肥成立了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挂帅的试点市工作领导小组,专门设立了合肥国家科技创新型试点市工作办公室,制订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将试点市工作分解至25个部门和县(区)、开发区,坚持年终考核,对优化创新环境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
        二是集聚创新资源,推进企业培育,进一步增强企业创新主体作用。自2006年起,我市在全国率先启动实施《科技创新型企业培育计划》,目前已有“合肥市创新型企业”60家,安徽省“创新型试点企业”24家,“国家级创新型试点企业”3家,其中省级创新型试点企业占全省的50%。并通过科技创新专项基金、新型工业化资金、应用技术研发资金等给予企业重点扶持。
        三是完善服务体系,加强平台建设,进一步深化产学研合作。着力加强科技创新公共服务中心建设,精心组织自主创新要素对接大会。努力创新产学研合作模式。经过探索和引导,已初步形成了具有合肥特色的产学研结合新模式,主要有合作(委托)开发、共建实体及研发机构、应用性科研院所转制、技术转移中心、科研院校与地方政府整体对接、复合型合作等6种模式。
        四是加大科技投入,改善融资环境,进一步提升资本集聚和融通功能。不断增加政府投入。大力发展风险投资,为引导和鼓励风险投资机构投资高新技术产业,对投资高新技术企业的风险投资发生损失部分,市财政给予30%的补偿。逐步拓宽高新技术企业融资渠道,在全省率先出台实施了《合肥市有限责任公司股权出质登记暂行办法》,积极推动具备条件的高新技术企业上市。
        五是打造“人才高地”,建设创新文化,进一步营造创业创新氛围。组织实施产业英才与人才培育基地建设工程。从2005年起,在20家企业设立了首批20个产业英才岗位,留学人员创业园进入了省部共建国家级示范园行列。加强高技能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初步建立起以创新能力为主的人才评价标准。努力培育创新文化。在全市大力培育敢于冒险、勇于探索、激励成功、宽容失败的创新文化,在全社会营造浓厚的改革创新氛围,激励全社会自主创新和发明创造。
        六是提升集聚功能,打造产业集群,进一步壮大高新技术产业。至2008年底,高新技术产业初步形成“一带(高新技术产业带)三区(高新区、经开区、蜀山区)多园”的空间布局,区域内集聚了258户规模以上、70户超亿元、13户超10亿元工业企业,以及全市90%的高校院所、70%的高新技术企业,其高新技术总产值占全市的78%。
        七是打造示范基地,提升创新形象,聚焦建设试点市示范区。精心打造示范核心区,现有已建项目近30个,计划总投资86亿元,集聚了一批高科技高附加值的新型研发、成果转化、生产制造类项目,动漫产业园等特色产业园规划建设进展顺利。吴存荣市长接受本刊社长宋晖采访
        记者:截止到目前,合肥在科技创新上都取得了那些成效?
        吴存荣:经过这几年的试点,合肥的科教优势得到进一步发挥,在经济发展速度、经济发展方式、科技成果产业化、创新平台建设、创新环境建设、产业集群发展、区域带动作用等方面呈现“六个明显”的良好势头,即经济发展速度明显加快、经济发展方式明显转变、创新平台建设步伐明显加快、创新环境建设步伐明显加快、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发展明显加快、区域发展带动作用明显提升。初步走出了一条符合科学发展观、依靠科技创新驱动新型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的新路子,为中部地区乃至全国区域创新发挥了示范作用。
        记者:对于未来,合肥在打造科技创新城市方面有什么打算?
        吴存荣:未来我们将抓好大力实施六大创新工程。围绕合肥跨越式发展和现代化滨湖大城市建设总目标,以深化科技创新型试点市建设为抓手,以提高创新能力为核心,大力实施创新型产业升级、创新型企业培育、创新人才集聚、创新载体建设、创新平台建设、创新环境优化“六大创新工程”;强力推进五项改革。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深入开展行政管理体制、科技管理体制、投融资体制、人事分配制度、土地管理制度五个方面改革;明确细化任务目标。使得创新型产业显著增强、创新投入大幅增长、创新能力明显提升。
        我们的目标:到2012年,在自主创新的体制机制和培育新兴产业上取得突破,基本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政资介紧密结合、充满创新活力的区域创新体系,基本建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现代服务业全面发展的现代产业基地,在全省率先基本建成创新型城市。到2017年,建成国内领先、国际知名的创新型城市,使创新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动力,成为驱动经济社会持续协调发展的主导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