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与品牌》杂志社两会专栏

访全国人大代表 马岩波

                建立污染治理的长效机制
                                         
                                          ——访全国人大代表、江西省农业厅副厅长马岩波

        2009年3月11日,本刊记者在北京金台饭店采访了全国人大代表、江西省农业厅副厅长马岩波。在采访中,马岩波对农村污染治理的长效机制、农村科技的普及以及“三农”问题谈了自己的看法。

                                 污染治理的长效机制
        在今年两会上,马岩波提交了一个关于规模养殖场污染治理项目的建议。马岩波说,农村生态环境的保护,是关系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事,不仅直接影响当代人民的生活环境,而且会影响子孙后代的健康,必须建立健全一套长效的建设管理机制。他说,江西为了治理规模畜禽养殖场的粪便污染问题,去年率先在全国实验成功这种技术:养猪场的粪污经过固液分离,挤压过滤,气流烘干,生物发酵等技术,生产出很好的有机肥料,养花、种庄稼都可以用,准备今年向全省推广。
        马岩波告诉我们,为了写这个建议,他对许多猪场进行了考察,获得了具体的数据。他说:“一头猪的粪便造成的污染相当于6个居民的生活垃圾造成的污染。每年江西各畜禽养殖场产生的粪便污水有3亿吨,这相当于一个大型水库的库容量啊!畜禽规模养殖业粪便污染已成为主要的农业面源污染,给饮用水和耕地造成了很大的污染,相关治理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据马岩波介绍,畜禽的粪便如果不加以治理或治理不达标就排放,不仅威胁农村的饮用水安全,而且容易引起动物疫病的交叉感染,还会造成氨、氮和重金属富集超标,污染耕地,致使庄稼不结粮食光疯长。他说:“一般每个大型养猪场周围至少有三五亩耕地被污染了”。马岩波副厅长
        马岩波代表说,近几年来,国家虽然出台了一系列补助政策扶持农村户用沼气建设,农村的环境卫生问题得到了一定的改善。但随着大量农民外出务工,“一户两猪”的养殖模式逐年减少,规模养殖模式快速发展,数量越来越多,规模越来越大,农村的环境卫生问题又面临着新的挑战。
        如何加大对规模畜禽养殖场污染治理力度?鉴于目前兴建大中型沼气工程仍然是解决规模畜禽养殖场污染问题的有效途径。他建议:首先对防治规模畜禽养殖场的污染问题要进行立法,使其纳入法治管理轨道,促进规模畜禽养殖场废弃物达标排放。其次,要合理规划养殖场的布局,设立禁养区、限养区和可养区。第三是建议国家加大对大规模畜禽养殖场沼气池建设的财政补贴力度。他认为,一个万头以上的规模养猪场,需要建一个1500多立方的沼气池,再加上配套设施一共需要250多万元,而目前国家只能补贴60~80万元。江西目前养殖规模在1000头以上的猪场有2700个左右,但建沼气池治理的仅有10%。第四是建议将规模畜禽养殖场处理粪污的固液分离设备、粪渣烘干设备、粪渣发酵翻垛机、沼气发电机等设备,也纳入农机购置补贴范围。

           “培训券”鼓励农民学技能
        马岩波介绍说,在江西省,有参加培训意愿的农民,只要条件符合,个人自愿,“阳光工程”办核定身份,受训者就能领到培训券。根据不同情况,每人平均可以领到300元,最多可以领到500多元的培训券。这培训券不能花在别处,只能拿着上定点培训机构参加培训。机械、纺织、缝纫、餐饮、电机、电焊、电脑等任由选择。培训机构凭着收到的培训券,经“阳光工程”办审核,到财政部门领取相应的补贴。
        马岩波代表说,这个举措特别受欢迎,农民手中有券,想上哪学就上哪学、想学什么就学什么;培训机构也乐意,办得好的、受欢迎的,拿到的补贴就多;政府对这笔培训支出的管理也相对简单了。
        办法好,自然就容易推广开来。现在,江西省针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阳光工程”,针对技术工人培训的“金蓝领工程”,针对特殊贫困群体的“雨露工程”,都采取了发放培训券的办法。2008年,江西省累计发放各类培训券2亿多元,惠及84万有转移就业意向的农村劳动力。
        全国两会上,就业、教育、医疗、住房等民生问题是人们最为关注的话题。近年来,我国的民生投入在财政支出中的比例不断增加。民生投入的钱该怎么花呢?培训券的花法令人叫好,因为真真正正是让就业培训的每一笔钱都落到了实处。
        马岩波说,民生投入给广大人民群众带来的是阳光普照大地般的温暖。“重民生、促和谐”,改善民生是当前保增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财政支出向民生倾斜,就是要让人民群众在改革和发展中得到更多实惠。

                        “高含金量”的“三农”措施
        农民工返乡,农产品卖难。农业、农村、农民的老问题在2009年迎来了新挑战。马岩波说,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多个“高含金量”的措施,一些长期困扰我国“三农”的问题得到了相应的解决。
        首先,农民告别“公益摊派”。马岩波说:“取消农村公益性建设项目中县及县以下相关资金配套要求,是今年的‘三农’新政中含金量最高的一条”。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中央财政拟安排“三农”投入7161亿元,比上年增加1206亿元。大幅度增加对中西部地区农村公益性建设项目投入,取消县及县以下相关资金配套要求。
        “原来,国家有项目,都要地方配套,配套不起就不给项目,这样导致穷的越穷,富者越富;穷地方配套不起,又要搞项目的,要么就搞假配套,要么就向农民摊派。”他说,取消县及县以下相关资金配套要求后,农民群众既可以享受到政府的公共服务,又无需承担公益事业的摊派了。
        第二是提价+储备,农产品“卖难”提早布防。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国际农产品价格纷纷下跌。农民工返乡,务工收入减少,农产品收入是农民最后的保障。2009年,稳定农产品价格水平,对农民增收、农村发展至关重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小麦、稻谷最低收购价平均每斤分别提高0.11元和0.13元。适时启动主要农产品临时收储政策,增加粮食、棉花、食用植物油和猪肉储备,加强农产品市场调控。马岩波说,这给种粮、养猪、种棉花的农民吃了“定心丸”。
        第三,新增油茶良种补贴,农业补贴向林业延伸。马岩波说:“农民种油茶终于也可以领良种补贴了!”按照政府工作报告,中央财政今年拟新增200亿元达到1230亿元,用于继续实施粮食直补等,提高补贴标准,扩大油菜和大豆良种补贴范围,实施油菜油茶良种补贴。至此,我国良种补贴实现了水稻、小麦、玉米、棉花全覆盖,并开始向林业延伸。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将对农村低收入人口全面实施扶贫政策。扶贫新标准提高到人均1196元,扶贫对象覆盖4007万人。马岩波表示,这标志着我国扶贫开发已经从原来的抓项目扶贫转入到了全覆盖低收入人口的新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