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与品牌》杂志社两会专栏

访全国人大代表 周森

     加强指导和监管 促进慈善事业大发展
                                —— 访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三峡画院院长周森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我国的慈善事业也进入了大发展阶段,但在发展过程中却面临着一些问题。本次“两会”期间,本刊记者就慈善事业的发展等问题采访了中国三峡画院院长、著名慈善家周森代表,他告诉记者:“这次来北京,我上报了《加强指导和监管,促进慈善事业大发展》提案,希望在5年的人大代表任期内致力于推动中国慈善法的出台。”周森代表
        记者:近些年慈善事业在社会发展中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特别是在过去的2008年,慈善事业给全体中国人带来了心灵上的温暖,请问周院长,现在慈善事业是一个怎样的发展状况?
        周森:2008年,对我国来讲是不寻常的一年。年初的雨雪冰冻灾害和汶川地震事件,极大地激发了国民的慈善热情,全年慈善捐赠款物达到千亿元。年底,第二届中华慈善大会召开时,胡锦涛总书记接见了获奖代表并发表了重要讲话,他指出:慈善事业是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的崇高事业,加快发展中国慈善事业,需要各方面大力支持、鼎力相助。参与慈善、支持慈善已经是社会各界的共识。 
        记者:我们知道,我国慈善事业在大力发展的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问题,作为中华慈善大使,您认为遇到了哪些问题?
         周森:目前我国慈善事业存在的问题突出表现在:
        一是慈善捐赠总量较少。虽然2008年我国慈善捐赠总量达到了1000亿元,但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及社会需求相比,仍然有较大差距。
         二是慈善信息公开透明度不够。目前社会各界对慈善组织和政府有关部门在信息公开透明度方面的工作不够满意,其中一个关键因素就是缺乏关于信息公开的基本标准,没有一个权威的慈善信息披露平台,也没有强制性公开信息政策出台。
         三是慈善组织自身能力弱小。目前,慈善组织数量偏少,大量民间组织未能注册或者以企业的方式存在,不仅具有政府背景的慈善组织提供社会服务的深度、广度、力度不够,大量其他类型的民间慈善组织的成长空间更是受到各种限制,工作能力较弱,发挥的作用较小。
         四是慈善工作队伍尚未成型。目前,我国专业从事慈善工作的人员非常少。在我国,基金会专职工作人员仅有1.8万人,慈善会系统工作人员只有3000多名,且大部分未得到正规培训,甚至有些地方的慈善组织都是一些退休的老同志在发挥余热,完全靠自发热情和以往经验在做事,缺乏专业技能和项目管理能力,一支正规的慈善工作队伍尚未建立起来。
         记者:作为全国人大代表和中国十大慈善新闻人物,您觉得应该如何大力发展慈善事业?
         周森:为促进我国慈善事业健康快速发展,我们认为主要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是成立专门的国家层面的指导机构。作为政府的职能部门,民政部有必要在国家层面建立国家慈善事业指导委员会,由民政、财政、社会保障等相关部门联合组成,推进跨部门重大慈善政策的研究出台,制定慈善事业发展规划,解决慈善工作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多方面协作问题,开展国际慈善合作与交流。各省市区也相应建立起省级慈善工作指导小组,具体负责当地慈善工作的监管与指导。
         二是加快慈善行业建设。慈善事业目前在促进社会和谐构建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有必要将慈善作为一个行业来促进其发展,大力培训专业社会工作者队伍,实行持证上岗,建立一整套行业发展的具体标准和技术指标,特别是在慈善信息公开透明、人员培养、项目管理、社会募捐等方面制定行业标准,是促进慈善事业健康快速发展的关键。
         三是加大对慈善组织的扶持力度,对其进行鼓励和支持,提倡慈善组织的联合。加强慈善组织之间的合作,在竞争的同时重点加强联合,整合慈善社会资源,发挥慈善整体的力量。同时加快政府购买服务机制的建立,出台相关政策,认真落实对民间基层慈善组织的扶持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