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与品牌》杂志社两会专栏

访全国政协委员 聂震宁

        以“旗舰”态势 引航中国出版业
                                 —— 访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出版集团总裁聂震宁

        文化产业直接影响国民素质,而出版业是文化产业中非常重要的一环。毋庸置疑,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出版业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今后几年也将继续呈快速发展态势。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目前的中国出版业正面临着国内市场竞争格局变化、国际竞争加剧等现状。
        那么,为了提升中国出版业整体实力、应对国内外竞争,作为中国出版业的“国家队”,中国出版集团将发挥哪些“旗舰”作用?带着这些问题,3月7日,本刊记者采访了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出版集团总裁聂震宁先生。

                            全民阅读有待提升

        近年来,聂震宁在全国政协会议上多次提出开展全民阅读活动的建议,并将其形成提案提交。目前我国国民阅读率呈现持续走低的趋势,这是从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所做的国民阅读情况调查以及出版业对购书数量统计得出的结论。聂震宁委员
        分析国民阅读率连续走低的原因,聂震宁认为是多方面的。既有网络化阅读、数字化出版、文化消费多元化等市场分割的影响,也有社会风气的因素,整个社会对阅读能力的培养不够重视,人心比较浮躁,市场经济造成人们成功渠道增多而忽视文化修养等。“国民阅读率的持续降低必将影响整个国民素质的提高,影响到国家创新能力的提高。”为此,聂震宁非常担忧。
        另一方面,改革开放30年以来,我国出版物基本停留在城镇化的范畴,也就是说农村的书刊出版严重短缺。“农村有广阔的书刊市场,但是没有得到我们的认真关注,”聂震宁表示,“目前8亿农民的阅读是以城市读者捎带的形式存在的。而8亿农民应当得到我们认真的服务。为此,我们应当为农民阅读量身定做合适的出版物,要针对农村市场,从组织落实、选题落实、出版落实到营销落实等各环节认真研究,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他认为,当前政府建立的农家书屋就是一个起点较高、效果较好的解决办法,要进一步重视农家书屋内容的建设,同时应该大力规范农村书刊市场。
       对于数字化出版,聂震宁也谈了自己的看法:“我既赞成数字化出版是一种趋势,同时我也强调纸介质阅读更利于我们对内容的把握、对审美的感觉以至更深刻的研究。”他认为近几年我国网民发展迅速,但是上网的不一定是在读书,因此不能将所有网民数量等同于阅读率。即便是上网读书,尽管网络阅读有着成本较低、速度较快、减少生态资源浪费等优势,但是这也不能取代传统纸介质阅读。

                      2009:改革发展的“决战之年”

        现任的中国出版集团领导班子是2007年4月正式任命的。面对新的形势,自上任起,他们就开始制订集团五年发展规划,同时寻找近期发展突破点。2008年则在规划制定的基础上进行布局,落实集约化经营重点项目,安排“走出去”业务,实现转企改制和加强成员单位领导班子建设等。有了规划与布局,2009年便成为中国出版集团改革发展的决战之年。“一个集团公司要改革发展,有规划、有布局而没有实际的推进就有可能不进则退,因此我们正处于一个关键时期,”聂震宁对此信心百倍,“我们今年将做到转企改制完全到位,大力提升主业,进一步提高零售图书市场占有率,同时要为建国六十周年作出一些重要的贡献。在发行方面要进行物流整合,在数字化出版方面将创办中国数字出版网,在‘走出去’方面将在海外进一步创办新的实体,在国家支持的情况下还有可能要购买海外中等规模的出版机构,实行‘走出去’的本土化战略。这一系列都要在2009年有所实现,毫无疑问,从改革来说是关键年,从发展来说是决战年。”
        2009年1月,中国出版集团公司旗下的中国图书进出口总公司和中国出版对外贸易总公司完成了战略重组,被誉为具有开创性和标志性意义的事件。据了解,这两家公司在业务上完全重合,但由于两家公司均为独立法人实体,导致在参与国际竞争时力量分散,也不利于集团很好地协调安排出版物进口,所以,中国出版集团领导班子下决心在“决战之年”实现重组,以形成中国图书进出口实力最雄厚的企业。聂震宁认为,这一战略重组的重要意义在于过去将若干出版发行企业整合起来都带有行政捏合的特点,属于“物理反应”。而只有从机构、业务、资本、战略层面都进行整合,才是一种“化学反应”,这在全国出版业是不多见的,所以具有一定的标志性。通过这样一种整合,中国出版“走出去”的力度会更大,效果也会更好。

                          挑战中蕴含机遇

        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导致实体经济困难的形势,各行各业都在寻求“过冬”之策。2009年的中国出版业同样面临这些问题。如何应对?
        聂震宁认为,不可忽视严峻复杂的经济形势对出版产业的影响,也不可夸大这种影响,要看到挑战中蕴含的机遇,要认真研究新的形势。当务之急是出版机构要根据读者新的需求,积极安排新的选题、出版新的图书产品,做好市场营销和服务。他指出,文化产业具有逆经济形势而上的特点,在经济形势不好的情况下,读者更需要精神上的慰藉和心灵的鸡汤,需要学习新知识,需要通过阅读来填补生活的空白。出版产业要抓住这个发展机遇,创新经营模式,创新技术手段,趁势而上。
        “进取是永恒的主题,现在我国出版产业可以说是千帆竞发、百舸争流,各地兄弟出版集团都在努力进取,这其实给我们形成了很大的竞争压力。”肩负着出版业“国家队”的重任,聂震宁感到压力不小。“对于要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增强我国综合国力和竞争力,我们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因此我们必须坚持正确导向,坚持两个效益相统一,体现示范带头作用,切实做好‘三贴近’工作。”聂震宁认为,目前我国文化传媒企业在资本和经营规模、产业集中度、市场控制力等三个方面做得还很不够。
        对于中国出版业的发展前景,聂震宁用了“博大精深”四个字来概括:“纸介质出版将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这是博;在中央文化体制改革的整体部署下,出版业正在逐步形成合格的市场主体,打造更大规模的集团,这是大;传统出版强社将更多地介入数字化出版,获得新的发展,这是精;出版产业将‘走下去’,深入服务‘三农’,这是深。博大精深,往往用来评价一个人、一种思想,借来描绘出版业的发展前景,可以看出我们整个行业热情的追求。”  
        站在中国出版业的最前沿,聂震宁先生为我们分析了中国出版业面临的问题与发展的机遇,相信在这些具有改革创新精神与责任心的行业领军者运筹帷幄之下,中国出版业将如沐春风,扬帆远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