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与品牌》杂志社两会专栏

访全国人大代表 杨群

                古生物研究也要面向国家需求

                                                    —— 访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所长杨群杨群所长


       作为“文革”后的第一代大学生,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所长杨群,有着让同龄人羡慕的辉煌人生。两会期间,记者在京西宾馆采访了他。“作为全国人大代表、科技工作者,在振兴国家经济、走出金融危机困境的关键时刻,我们有责任面向国家需求,从国家需求中寻找科学课题。”杨群如是说。

    从微体古生物到分子古生物
       杨群1981年从北京大学地理系地层古生物专业毕业,1982年到南京工作,后考上公派美国得克萨斯大学的研究生,学习微体古生物,主要是研究美国西部海岸山脉地带和墨西哥东部一些中生代深海沉积物中的放射虫化石。当时我们国家还没有这方面的专家。我们开展这方面的工作,是缘于上世纪70年代我国科学家在西藏的一次综合考察,当时发现了大量的微体化石,但一直没有人研究。1989年回国后,杨群一头扎进西藏南部雅鲁藏布江缝合带亚洲大陆和印度次大陆交界的地方。在那里,杨群的主要工作是解释这些拼凑在一起的地质变化、解读这些远古形成的岩石,一直到1995年底。
       而后,杨群顺应时代的发展需要,开始新领域的探索,这个新领域叫分子古生物,与原来研究的微体古生物相比,听起来虽没多大变化,然而研究方法却不尽相同。所谓的分子古生物,是用分子的方法来解读生物进化现象,寻找古代DNA和其他生物分子痕迹,探索不同类别的物种起源问题。
       在问起相关问题时,杨所长向记者讲述了他的工作经历。他说,目前,科技界思考得更多的一个问题是,怎样把科技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柱,发挥其调整国家经济结构、产业结构的科技支撑作用。
       其实,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长期以来在探索国际前沿的基础古生物学和地层学问题的同时,一直致力于能源开发方面的基础研究工作。最近承担了中石化的一个前沿的科技研究项目,做一些探索中国石油天然气勘探方面的基础性工作。
       20多年来,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致力于国际地质地层年代框架的制订,其中有几项得到科技部的表彰和科技部的成果奖,包括寒武系、奥陶系和二叠系的“金钉子”(地质年代界线的一个标准,俗称“金钉子”),代表这些地质年代划分的实物标准。在全球范围中选取了中国的华南地区,这是我国几代科学家长期以来不断努力的结果。
       在华南地区确定的7个国际地质年代的标志,目前已在国际地质年代表上标明,这些都是我国科学家研究的成果。除了“金钉子”以外,我国科学家还在二叠系和寒武系内部也建立了一系列地质年代单元,被称为“乐平统”、“长兴阶”、“吴家坪阶”(二叠系),以及寒武系的“芙蓉统”、“牌碧阶”、“古丈阶”等。这些国际年代地层名称都已成为当今国际通用标准和学术交流中的常用语。
       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完成的寒武系和奥陶系国际年代地层学成果获得2008年科技部评选的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地球地质研究的工作早期一直在欧洲,所以很多的地质标准名称都在那里制订,像寒武纪等都是国外制订出来的地质年代的名称。现在很多地质年代的单位名称像“乐平统”、“长兴阶”等都是中国科学家制订出来的。
       杨所长自己的工作主要在微体化石和分子古生物方面,他获得了1995年中科院“百人计划”项目、1998 年国家“杰出青年基金”,2000年香港求是科学基金会“杰出青年学者奖”等荣誉。

    地球环境演变研究
       在地球环境演变方面的研究上,杨所长表示,针对目前人类比较关心的环境问题,应当开展历史规律的研究以及环境变化的趋势研究。人类对环境是不是起到了主导作用,例如全球气候变暧中人类活动的影响到底有多大?将来的变化趋势又是怎样的?在远古地质历史自然条件下,在没有人类破坏的情况下,环境是怎样变化的?自然环境变化也有一定的周期,历史上有冰期、暖期等,这是由地球本身的演化规律决定的,也是一个自然周期性的问题。杨群所长接受本刊记者采访
       实际上环境的变化机制比较复杂,二氧化碳的大量排放全球会变暧,变暧后对全球环境的生态系统造成多大的影响?当前的全球变暖会不会造成大规模生物灭绝事件?二氧化碳排放后是不是简单滞留在大气当中?地球上自然环境的演变在其中发挥多大的功效?人类能不能通过生态工程有效地改变大气环境的变化?这些问题,只能通过大量科学研究和实验,才有希望能找到一些破解的线索。
       地球历史上的几次生物大灭绝,都跟灾害性环境变化有关系。我们研究古生物和古生态可以有效地揭示地质历史环境的变化尺度和趋势,因为生物对环境的敏感度很高,生物为了适应环境变化而变化,这些可以从化石记录来证明。地外天体的撞击,这个是人类无法控制的。6500万年前的恐龙灭绝,原因现在已基本认定,是天体撞击地球而造成的,撞击的那个大坑就在墨西哥湾的附近。撞击掀起的尘埃覆盖全球,全球生态系统全部崩溃,从而导致大量生物灭绝。还有一次发生在古生代的二叠纪末。那次大灭绝规模最大,可能由于地表大规模的火山喷发,造成海洋中80%以上的物种全部消失,同时有证据表明这次灾难事件殃及陆地生态系统。
       除了突发性灾变事件之外,地球历史上更多的环境和生物演变是渐变的,经常是周期性的。这些变化通常与地球构造演变,岩石圈、大气圈和水圈的演变,地球在太阳系中的轨道的变化以及太阳系本身的演变规律有关系,研究这些变化的周期和机制,对于探讨当今全球变化规律、趋势、内在机理和人类对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谈到代表有哪些提案时,杨所长表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水平是一个国家在国际竞争中的核心要素,科技工作者的责任和义务就是要努力提高我国科技水平。国家要逐步提高教育和科技的投入,以适应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未来可持续发展。科技投入问题政府一定要重视,另外如何投入、如何运用这些资金,也是需要认真对待的。有一个问题是必须要改变的,那就是国家对科研机构的投入现在还偏低。由于对科研机构的投资不足,会影响科技的发展,会派生一系列科研经费管理上的问题。我是从基层研究所来的,对这些问题感受颇深,希望国家有关部门引起高度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