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与品牌》杂志社热点聚焦

科技创新支撑包头 经济跨越式发展

包钢集团“万能轧制百米高速轨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项目

包钢集团“万能轧制百米高速轨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项目


        1978年12月18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隆重召开。如今,改革开放已走过了30年,中国的科技事业实现了中华民族史上最快的发展与最大的跨越。包头—这座位于中国西部的老工业城市,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在科技创新道路上飞速发展,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十一五”以来,大批重大专项和国家支撑计划项目的启动与实施,支撑和引领了包头特色优势产业又好又快发展。

        改革开放铸就今日辉煌

        改革开放之后,中国的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生产力极大提高,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同时技术和人才的引进为中国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迎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包头市抓住这一重要发展机遇,大力开展科技工作,推动企业不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在经济指标大幅攀升的同时,也取得了诸多重大科技成果。
        ——2008年,包头生产总值及财政收入分别是1978年的185倍和128倍。
        ——2008年,包头人均GDP突破8000美元,是1990年的22倍。
        ——2008年,包头全社会研发投入是2000年的9.2倍。
        ——2007年,包头万元GDP能耗2.4862千克标煤,比2005年下降11.35%,工业二氧化硫比上一年减排1.57万吨,工业粉尘比上一年减排1.15万吨。2008年,污水处理率达到81.6%,比2002年提高38.6个百分点。
        ——2008年,包头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及增加值分别是2000年的12倍和14倍,占到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及增加值的20.8%、20.4%。高新技术企业累计达到200家,占全自治区近50%。
        ——2008年,包头钢、铁产量再次双双超过1000万吨,分别是1978年的12倍和11倍;钢材、铝锭产量达到1010.21万吨和81.19万吨,分别是1978年的18倍和42倍;汽车产量从零发展到现在的18000多辆。包钢集团、一机集团、包铝集团、北重集团工业总产值分别达到448亿元、119亿元、61亿元和65亿元,比2006年增加202亿元、37亿元、7亿元和24亿元。
        这一系列数字表明,改革开放的三十年间,包头市的经济呈现出了跨越式发展的态势。经过30年改革开放的科学探索和不懈努力,包头市寻找到了更加完善、更加强劲的经济发展模式,踏上了以科技创新为基础的科学发展之路,科技创新让这座城市重新散发出青春的活力!
        春华秋实,包头市在改革开放的春风中锐意进取,科技创新成果丰硕。1978~2008年,全市累计取得地市级以上科技成果6000余项,获地市级以上各类科技成果奖励2600余项,其中企业占68%以上,获奖的科技成果转化率在75%以上。自198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颁布实施以来,全市专利申请量累计达3273件,2008年全市专利申请量是1985年的26倍,专利产品产值55亿元,居全自治区第一,包头市已成为全国知识产权保护试点城市。科技实力的增强,使得一批领先国内外的核心技术及产品在包头相继问世,仅“十一五”期间,就产生了近30项在国内外占有重要地位的重大科技成果。
        薄板坯连铸连轧项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工艺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百米高速轨轧制关键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高强度、高韧性贝氏体钢轨是铁路钢轨材料发展史上的重大突破,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电工圆铝杆、铝钛硼合金、耐压值1000伏的超高压化成箔、99.99%-99.9999%高纯铝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3.6万吨的大型垂直挤压机居世界之最,创造了从设计、安装、调试、技术指标、生产制造到运输等多项世界第一;电枢混合励磁发电机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属国际首创;荧光级氧化铕出口日本、美国、欧洲等国家和地区,产业规模及产品技术水平居世界第一;2.5万安培的稀土熔盐电解,是稀土火法冶炼的重大技术突破,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储氢合金及动力电池、稀土永磁特种电机的技术装备、产品性能、产业规模均居国内领先水平;国内第一条化学法生产非粮生物质柴油生产线在包头正式投产;奔驰B型和C型车、大吨位电动轮自卸车、井下无轨胶轮防爆车等高新技术产品的研发成功,极大地提高了包头市制造业企业在本领域的市场技术核心竞争力。
        包头市大力发展与改进传统优势产业,并在资源综合利用与农业科技领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钢铁领域已经由生产钢轨和少量无缝钢管发展为板材、管材、重轨及大型材、线棒四大精品生产线,板管比达60%,产品不仅广泛应用于奥运场馆、西气东输、三峡工程、青藏铁路等国家重点工程,而且远销四大洲20多个国家和地区,深加工产品比重达到30%以上。
        ——铝业领域形成了较完整的产业链条,逐步形成了近30个牌号的系列产品标准,产品合金化超过85%,产业规模、技术水平均处国内领先地位,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40%以上。
        ——稀土工业2008年实现产值近百亿元,其中稀土功能材料及应用产品比例达到40%左右,比“十五”初期提高30%以上,并为“神舟”系列运载火箭提供了重要的稀土磁性材料器件。
        ——装备制造业领域已逐渐形成非公路矿用车、重型汽车、专用改装车辆和工程机械等产品系列,其中矿用车市场占有率达到80%以上,360吨世界最大的电动轮矿用车堪称中国矿用车“巨无霸”。
        ——资源综合利用初见成效。世界储量第一位的稀土战略资源已经得到全面利用,形成了稀土精矿-稀土化合物-稀土金属-稀土功能材料-稀土应用产品及器件的产品体系。居世界储量第二位的战略资源铌和钍的综合利用已经取得突破性进展;粉煤灰、钢渣等工业固体废弃物年新增量利用率接近100%;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源的应用开发已经开始启动。

自治区首例利用性别控制胚胎移植技术,以黄体为受体牛,借腹怀胎产出的黑白花奶牛母犊

自治区首例利用性别控制胚胎移植技术,
以黄体为受体牛,借腹怀胎产出的黑白花奶牛母犊


        ——农牧业科技取得重大突破。首次采用奶牛良种快速繁育胚胎移植性别控制技术,使黄牛成功生产了黑白花奶牛母犊;建成以科研为龙头,以蔬菜原良种繁育为支柱的集科研、开发和经营为一体的蔬菜原良种繁育基地,新开发的9大系列蔬菜新品种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主要农作物优良品种率达90%以上,蔬菜优良品种率达100%,农业先进适用技术覆盖率达到85%以上,综合配套技术覆盖率达到70%左右。
        党的十七大政治报告,旗帜鲜明地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摆在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首要任务。包头市一系列重大科技成果的诞生,不仅证明了包头市拥有卓越的科技创新能力,也印证了中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可操作性和光明前途。

        跨越式发展源于科技创新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自主创新是第一竞争力。多年来,包头市政府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工作,以建设创新型包头为目标,以大力增强企业和区域科技创新能力为核心,丰富创新资源、完善创新机制、培育创新机构、改善创新环境,促进了包头市科技事业的快速发展,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逐年提高,为跨越式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宣传部部长刘云山视察北重集团“大口径厚壁钢管挤压机”重大科技项目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宣传部部长刘云山(中)
视察北重集团“大口径厚壁钢管挤压机”重大科技项目

        科技创新环境不断优化
        良好的创新环境是技术创新和科研成果转化的肥沃土壤,包头市从全面支持企业角度出发,从政策扶持、人才培养、资金投入等各个方面,为企业创造良好的创新环境。
        为促进科技事业发展,包头市委、市政府围绕科技人才的培养与激励、科技投资体制改革、研究院所管理体制改革等问题,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1991年7月,包头市委、市政府做出《关于实施科教兴市的战略决定》,把科学技术的地位提到战略高度,提出科技兴企、科技兴农,强化了科技投入的重要性。
        2006年出台了《关于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包头的决定》,对各类企业的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例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进一步强化了企业技术创新的主体地位,并得到了企业的积极响应。当年,全市企业研发投入大幅增加。同时先后出台了《包头市关于推进制造业信息化工作的若干意见》、《包头市企业技术创新引导工程实施意见》、《包头市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贷款贴息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等一系列文件,鼓励企业增加科技投入,对高新区内企业实行税收减免或优惠,对科研人员实行股权激励,深化高校科技型企业和开发类科研院所体制改革,鼓励风险投资,包头市科技政策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企业创新热情空前高涨,绝大多数企业开展了技术创新活动。
        科技创新,人才是关键。包头市政府以人才是第一资源的观念,深入实施科教兴市和人才强市战略。充分发挥重大项目、重要课题集聚人才的功能,引进和培养了一批具有较强创新能力、产业发展急需的高层次科技人才和管理人才,优化了人才结构,打造了一支堪当发展重任的科技人才队伍。全市科技人员由1978年的1.7万人增加到目前的10万余人。这些高素质科技人才的培养,为包头市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奠定了基础。同时,包头市政府进一步健全科技人才奖励激励机制,鼓励科技人员以技术入股的形式参与企业利益分配,提高科技人员收入。1996年,包头市首次以奥迪汽车的形式重奖有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企业在调动科技人员积极性方面也同样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钢集团公司大幅提高科技人员薪金待遇,学科带头人的工资福利待遇已达到公司副总水平;一机集团设立100万元科技专项奖励基金,用于奖励有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这一系列的奖励政策充分肯定了优秀科研人员的工作,极大提高了科研人员的积极性。
        在营造有利于科技投入的良好氛围方面,包头市牢固树立科技投入是战略性投资的思想,形成了以企业为主体、政府为引导的多元化投融资机制。2008年,包头市本级科技研发投入是1977年的58倍,全社会研发投入是2001年的8.6倍。为切实有效地解决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贷款难的问题,包头市政府成立了科技型中小企业信贷支持协调领导小组,多次组织银企对接活动,建立银企对接平台,仅向人民银行推荐的14家贷款企业,项目总投资就达6.2亿元,申请银行贷款1.4亿元,并对部分高新技术项目提供贷款贴息,重点扶持优势产业。
包头市为了使企业找准科技创新活动切入点,加大了对企业的服务协调力度,在为企业举办项目对接、难题招标、成果推广、专题讲座、技术培训等活动中,所有费用都由政府“买单”。同时,为了大力推广制造业信息化技术,包头市为一大批中小企业无偿提供专用设备、软件等,还聘请专家上门服务,真正实现了为企业全方位、“零负担”服务。同时,并从企业的实际科技需求出发,进一步完善科技成果信息库、企业技术难题库、科技专家信息库、专利技术信息库、科学仪器设备库等科技资源数据库,特别是加强了科技项目库建设,入库项目达千余项,面向全社会服务,实现了资源共享。同时精心组织科技招商、产学研合作、科技下乡等系列活动,在创新方式、拓宽领域、提升层次、注重实效上下功夫,使更多的科技成果在包头市开花结果,更多的科技人才在包头市建功立业,更多的企业走上了“科技兴企”之路。

自治区政府副主席连辑(右五)视察新创瑞图粉煤灰建材生产线

自治区政府副主席连辑(右五)视察新创瑞图粉煤灰建材生产线

        技术创新体系不断完善
        为了进一步强化企业技术创新的主体地位,包头市组织实施了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工程。通过实施“双百”科技计划(百项重大科技项目、百家科技创新示范企业)和五大科技专项(优势产业科技推进专项、资源综合利用科技发展专项、节能降耗减排新技术推广应用专项、制造业信息化科技专项、现代农牧业科技推进专项)等,攻克了一批产业化关键共性技术,培育了一批自主创新产品,拥有了一批核心技术,进一步凸显了企业技术创新的主体地位。包钢集团的百米高速轨、包铝集团的稀土电工圆铝杆、铝生态园区的超高压化成箔、稀奥科公司的镍氢动力电池、汇全实业公司的兆瓦级风力发电机等产业化关键技术的突破,提升了钢铁、铝业、稀土、装备制造等优势产业的技术升级,促进了产业结构调整。因抗挤毁石油套管、贝氏体钢、稀土特种永磁电机、系列矿用车等一批高新技术产品,在同行业具有领先的技术水平,较好地抵御了当前金融危机的冲击,在目前市场低迷的情况下仍然保持着较高价位,这些高端科技成果很好的诠释了科技创新对经济发展的支撑及促进作用。
        随着企业科技创新意识的不断提高,企业的投入逐渐增加,全市大中型企业的科技经费总额中,企业的投入比例由1998年的52.9%提高到2007年的84%,提高31个百分点。政府资金所占比例由1998年的41.5%下降到8.1%,降低32.6个百分点。以企业为主承担的国家、自治区和包头市重大科技项目,由“十五”初期的70%提高到目前的93%,市科技经费的80%以上用于支持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专利的80%来自企业,产学研合作项目的80%由企业承担。企业开始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研发投入的主体、成果转化的主体、承担风险的主体和技术创新受益的主体。
        研发机构是企业进行技术创新活动的平台。包头市通过政策引导及经费支持,鼓励和支持大中型企业创建工程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引导和支持中小型企业与国内知名院所共建技术研发中心或研发基地。目前,包头市创建经有关部门认定的研发机构69家,自治区级以上重点实验室5个,拥有研发机构的企业占规模以上企业的15%,涉及钢铁、铝业、稀土、装备制造业、化工、电子信息、生物制药、环保节能、纺织、食品、啤酒、玻璃等领域。
        包头市在不断深化科研机构改革方面,增强了公益型研究机构的自我发展能力和企业的自主研发能力,加快了开发型技术研发机构向现代企业转制的步伐,通过创新体制改革,将包头市科技创新工作推上了快速发展之路。通过建设企业技术研发机构,推动了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研发投入的主体和成果转化的主体的进程,解决了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的一大批关键技术难题,增强了产业技术核心竞争力。企业通过技术研发机构这一平台,加强了与国内外著名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产学研合作,提高了企业的再创新能力,同时形成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及专利技术。企业以研发机构为技术依托,已经成为国家、自治区及包头市科技开发项目的主要承担者,促进了包头市优势产业技术升级,增强了产业技术核心竞争力。在建立企业研发机构的基础上,聚集优质科技资源,积极培育钢铁、稀土、铝业、装备制造业等优势产业的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包头市已经建立了为中小型制造企业提供产品数字化设计、工程分析、数控加工、工业设计、快速成型制造、产品多媒体样本制作和人才培训、产品工业设计等一站式技术服务的自治区首家装备制造业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入网企业达数百家。以企业为主体,以研究院所为依托的钢铁、铝深加工、稀土等产业的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已经开始逐步实施。
        包头稀土高新区作为唯一以稀土冠名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在全市技术创新过程中发挥着集聚、引领、辐射、示范、带动作用。“十一五”期间,在开发区内建立了内蒙古留学人员创业园、包头软件园、稀土企业孵化器、大学科技园以及内蒙古技术产权交易中心,科技孵化面积达到8万平方米。开发区内现有高新技术企业122家,占自治区总数的40%以上,占包头市的90%以上。初步形成了以材料工程、生物技术、环保节能等孵化中心为主的孵化网络,并被评为国家级稀土新材料成果转化及产业化基地、“863”计划成果产业化基地、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基地。高新区的技术创新工作始终是包头市科技工作的重点,全市重大科技项目的60%以上、创新型试点企业的60%以上、研发机构的50%以上、产学研合作项目的近50%、市本级研发经费的40%以上,均在开发区。

包头市委副书记、市长呼尔查(左一)同全国人大常委、中国青联副主席、原中国农业大学校长陈章良签定市校科技合作协议

包头市委副书记、市长呼尔查(左一)同全国人大常委、中国青联副主席、
原中国农业大学校长陈章良签定市校科技合作协议

        产学研合作不断深化
        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人才荟萃、智力密集,是科技创新的基础性力量。包头市地处西部,高层次科技人才相对不足,为了有效地利用市内外的科技资源,打破传统引进人才、智力的方式,包头市围绕企业特别是大中型企业的科技需求,组织实施了一大批产学研合作项目,以项目为载体,引进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等院校的高层科技人才及技术。为了很好地找到企业的科技需求与高等院校供给之间的结合点,最终形成“需求—供给—结合—实施”的工作链条,从征集项目开始政府全程跟踪服务,多次召开企业座谈会,深入到企业进行调研,收集企业急需解决而没有解决的技术问题或企业急需的技术成果,然后经科技管理部门牵线搭桥,由企业深入院所进行考察和项目对接,最后由企业决定对方是否为最佳的合作伙伴,并签订合作协议。另一方面,科技管理部门对企业或行业的关键共性技术难题在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内部网站上公开发布,专家教授与企业直接互动对接。包头市科技管理部门专门设立产学研合作专项,每年划拨400万元左右的专项资金用于支持产学研合作项目,在与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及南开大学签订全面合作协议的基础上,2007年,包头市再次与中国科学院北京国家技术转移中心签定了“共建中国科学院北京国家技术转移中心包头分中心”协议,标志着包头市与中国科学院的产学研合作已从单一项目的合作向长期、战略性的合作方向发展。
        包头市企业可以充分利用政府搭建的产学研平台,不断加深与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合作。为探索产学研合作的新机制和新模式,由包钢稀土高科技股份公司作为主要发起单位,联合17家骨干稀土企业和13家国内在稀土应用和功能材料研发方面具有强大实力的科研院所、大学共同组建的产学研联合体“稀土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在包头市成立,成为中国第一个以“稀土”冠名的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联盟成立后,以解决稀土行业关键技术问题为重点,为延伸稀土产业链提供持续、可循环的技术积累和支持,推动中国稀土产业由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发展,带动中国稀土产业整体水平不断提高。包头稀土研究院和中国科学院化学所共建的“稀土材料应用开发研究联合实验室”、一机集团与中国科学院过程所共建的“联合研发基地”、与中国科学院力学所共建的“冲击动力学应用研究工程中心”正式成立;北方重工集团与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签署了全面科技战略合作协议。
        实践证明,产学研合作既解决了西部地区人才短缺、技术创新能力相对不足的问题,又增强了企业核心竞争力,通过促进科研机构与企业相结合,加快了产业技术力量的集成和市场化,为企业科技创新注入了新的活力。
2004年以来,包头市先后与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等国内70多所高等院所开展了多种形式的产学研合作,召开了10余次产学研专题会议,实施产学研合作项目100多项,有80%获得自主知识产权,涉及成果推广应用、产品研发、重大技术难题攻关、资源综合利用、技术转移、产业发展、发展规划等多种类别。成功转化了“高强度高韧性贝氏体钢轨”、“超高压化成箔”等一批科技项目,开发了“高品质铝钛硼”、“稀土耐热镁合金”等一批高新技术产品,突破了“高速百米轨”、“镍氢动力电池”等一批产业化关键技术,掌握了“厚壁无缝钢管垂直挤压”、“黄芪有效成分超声波提取研究”等一批核心技术,并吸引150多名专家、学者来包头考察、交流、洽谈,为包头市培养带动了一批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被清华大学誉为“北有包头,南有无锡”,并在2006年全国科技工作会议上作为产学研合作的典型进行经验交流。

包头市副市长李秉荣与中科院北京分院副院长乔均录(左一)签署合作协议

包头市副市长李秉荣与中科院北京分院副院长乔均录(左一)签署合作协议

        科技创新引领未来

        包头市政府在未来的发展规划中,坚持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原则;坚持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加快运用高新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的步伐;坚持优化整合资源、提高效益;坚持大力推进先进实用技术的推广应用、努力提高劳动者科学文化素质的原则;坚持以提升综合竞争力为核心。总体目标到2010年将包头市建成中国中西部地区科技大市,到2015年率先建成创新型城市。 
        包头市计划到2010年,专业技术人员达到16万人,即每万人拥有专业技术人员690人以上,全社会R&D经费支出占GDP的比重要达到1.5%,市本级应用技术研发资金投入要达到当年财政决算支出的1.5%以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技术开发经费占销售收入比例平均要达到3%以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建立经有关部门认定的技术研发机构的比例要达到30%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例要达到30%以上,单位生产总值能耗要比“十五”期末降低25%以上;今后五年内,要组织实施100项重大科技项目,表彰奖励100名杰出的科技创新人才,培育市级以上创新型试点企业100家,培育50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自主创新产品,培育50家节能减排技术推广应用示范企业,建立3~5家产学研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及产学研技术创新联盟,引进500名高层次人才来包头进行科技合作,新增各级知识产权保护制度试点企业15~20家,自主知识产权示范企业30家,专利申请量年递增20%以上。 
        在重点科技领域里,包头市科学技术的发展要在统筹安排、整体推进的基础上,对钢铁铝业、稀土、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环保节能、煤化工、农牧业生物技术等领域进行规划和布局,为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30年改革之路,使包头市的经济建设进入了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时期。随着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和优化,国民经济得到了快速的增长。
        包头市的成就,是中国改革开放的一个缩影,是包头市政府领导不负重望,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带领包头人民,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抓住机遇、开拓创新、扎实工作,为建设创新型城市、建设富裕民主和谐的新包头交出的时代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