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与品牌》杂志社科技园区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努力建设好高新区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努力建设好高新区


——访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王瑞明




        纪念火炬计划实施20周年大会于2008年12月15日在京隆重举行,这是我国科技工作者的一次盛会,也是我国高新技术产业总结经验、表彰先进、促进发展的一次大会。火炬计划实施20年是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20年。20年的艰苦创业、20年的努力拼搏,中国科技工作者以顽强的创新创业精神与坚韧不拔的斗志在中华大地上创造了一个科技奇迹。我国高新技术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规模已跃居世界第二,高新技术产品所占国际市场份额接近20%。
        20年弹指一挥间,国家高新区已经成为社会、经济、文化、科技、产业和生活等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城市功能区,国家高新区正在成为所在城市的高新技术密集区、自主创新前沿区、生态工业示范区和现代化新城区,带动区域经济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实现了低失业、低通货膨胀、低财政赤字和高增长的发展态势,使高新技术产业成为中国城市新经济的“发动机”。面对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下一个20年,我国科技工作者如何继承与发展?如何建设好高新区,促进我国高新技术产业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为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作出更大贡献?在火炬计划实施20周年之际,本刊记者走访了科技部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王瑞明。

        20年中国高新区实现跨越式发展

王瑞明(右一) 深入企业参观        记者:王秘书长您好,您作为火炬计划实施的见证者,又是中国高新区协会管理者,请您给我们的广大读者介绍一下高新区的发展情况吧。
        王瑞明:我们国家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起步比较晚。那是在1988年8月份,党中央、国务院为了迎接世界性新技术革命的挑战,采取了一项重要的举措,就是要在全国组织实施火炬计划。火炬计划实际上就是发展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一项指导性计划,火炬计划的实施已成为我国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一面旗帜,到2008年正好是实施20周年。火炬计划的宗旨是在改革开放总方针的指导下,立足于充分发挥我国科技人员的优势和潜力,把我们多年来研究开发的科技成果,实现商品化、产业化和国际化。也就是使科技成果不断地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实现其经济效益。
        为了促进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快速发展,我们就必须给拥有科技成果的科技人员营造一个局部优化的良好创新创业环境。因此,我们在全国有条件的地方(特大城市、省会城市、中心城市、沿海开放城市等)创建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使科技人员专心致志地把科研成果持续不断地转化为生产力,为我国经济发展作贡献。
        1991年3月6日,经国务院批准在全国成立第一批包括北京、深圳在内的27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1992年11月9日,又批准成立了第二批包括苏州、保定在内的25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在1997年和2007年国务院又分别批准了杨凌农业科技示范区、宁波高新区为国家高新区,并把苏州科技工业园纳入国家高新区序列。到目前为止,全国共建有国家级高新区54+1家。
        记者:请您介绍一下在高新区发展过程中是如何贯彻自主创新理念的,都取得了哪些创新型成果?
        王瑞明:创新是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基础和核心要素。没有创新就没有高新技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我国广大科技人员紧紧围绕着电子信息、生物技术、新材料、新能源等11个技术范围和7大技术领域进行了艰苦的创新创业,确实取得了迅猛发展,涌现出一大批国内外驰名的高新技术企业,比如联想、四通、北大方正、用友、TCL、远大、华为、中兴、大唐、海尔、海信、成都地奥、保定英利、无锡尚德等知名的龙头企业。
        短短20年的发展,我国高科技产业已经取得令世人瞩目的成就。高新区内高新技术企业从1991年的2587家增加到2007年的48472家,增长了近20倍;总收入也由1991年的87.3亿元增为现在的54925.2亿元,增长了619倍;工业产值达到了44376.9亿元,比1991年的71.2亿元增长了623倍;工业增加值从1996年的1060.7亿元,到2007年的10715.4亿元,增长了近10倍;财政收入从1991年的3.9亿元,增长到2007年的2614.1亿元,增长了670倍;出口创汇从1991年的1.8亿美元,增长到2007年的1728.1亿美元,增长了900多倍。
        由于高新区内高新技术产业的快速发展,还辐射带动了区外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因此,全国区内外高新技术企业一共达到了56047家,高新区创造的GDP大约17574.5亿元,占到了全国GDP的7.1%,全国的(含区内外)高新技术产业创造的GDP大约36262.8亿元,占到了全国GDP的14.7%。仅仅20年的时间,我国的高新技术产业取得了这样惊人的成绩,为我国经济的发展、综合国力的增强作出了重大的贡献,这不能说不是个奇迹。
        记者:高新区20年的发展,对于其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哪些具有中国特色的创新理论、创新方法以及创新模式?
        王瑞明:经过火炬计划实施20年的具体实践,我们探索出了一条发展中国特色高新技术产业的道路,涌现出了一批具有国内领先水平和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成果,形成了高新技术产业创新发展的创新体系、机制和环境,培育了创新创业的文化氛围。火炬计划的实施已成为我国发展高科技产业的一面旗帜。为了进一步提升创新理论与创新方法,科技部最近专门成立了创新方法研究会,就是把我们多年来进行创新创业的一些经验和成果进一步研究总结和提升,以更好地指导我国高新技术企业持续发展。
                王瑞明(右二)深入企业参观        王瑞明(中)深入企业参观          
        亟待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记者:面对世界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趋势,我国高新技术产业会面临一个什么样的机遇和挑战,我们又该如何应对?
        王瑞明:世界新经济时代的到来已经明确地告诉我们,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发展经济、增强综合国力的竞争焦点,任何一个国家要想持续地发展本国经济,增强自己的综合国力,就必须大力发展以创新为核心的高新技术产业,我国也不例外。我国高新技术产业20年的发展,确实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从继续发展的角度来看,我们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还面临着很多挑战。
        第一是我们的高新技术企业持续创新能力还不足,一些核心技术不掌握在我们自己手里。换句话说就是我们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还不多,所以我们必须大力提高高新技术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大家知道,一流的企业卖标准、二流的企业卖技术、三流的企业只能卖产品。我们现在很多企业都是处于卖产品阶段,很多的技术、标准、品牌都不在我们的手上。所以,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这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基于此,必须千方百计大力提高高新技术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第二是我们的高新技术企业规模还都比较小,产品的市场占有份额也很小。一次创业的时候,我们解决了高新技术企业创建和初期发展的问题;现在已进入二次创业,我们就要解决高新技术企业如何做强做大的问题,解决在高新区内进一步实现产业联合、联盟、产业集聚、创业集聚,形成产业链和循环经济的问题。
        第三是企业缺乏高素质复合型的高层次人才,特别是能驾驭大型企业的领军人物。实践证明,一些成功的大企业都有这样的人物领衔,如联想柳传志、四通段永基、华为任正非、TCL李东生、北大方正王选、用友王文京等等。这里所说的不仅是管理层领军人物,还要有技术层面上的领军人物和技术带头人。所以,对于未来的发展,怎么样大力培养、引进和使用好高端人才是非常重要的问题,因为人才是持续创新的源泉。
        第四是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各个阶段都需要有高资金的投入,但资金不足特别是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一直困扰着高新技术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如何尽快促进风险投资机制的建立,进一步扩大科技型企业多种形式、多种渠道、多元化吸引社会资金的支持是我们面临的急需解决的问题。
        第五是高新区的建设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需要政策法律的保障。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是我国经济发展和增强综合国力的重要支撑,其管理机制、运行机制、改革创新成果等都需要国家政策法律的保护。为了给高新区的建设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和氛围,应加强法律法规的建设,以保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连续性。

        发挥协会优势   促进高新区更好发展

        记者:回顾20年的发展历程,您觉得中国高新区及高新产业未来发展的目标是什么?
        王瑞明:我觉得这次金融危机是挑战但也是机遇,经过优胜劣汰和产业产品结构的调整,政府各项扶持政策的支撑经过我们的努力之后,我认为我们可以化危为机,下一个20年要比前20年发展得更好。前20年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创造的GDP已占到全国GDP的近15%,下一个20年我们的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还有强劲的增长势头,高新技术产业创造的GDP可能要超过30%,高新技术产业将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特别是通过这次金融风暴洗礼,将来新的经济增长点就在高新技术产业上,所以我对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前景充满信心。
        记者:高新区协会是什么时候成立的?它在高新区发展中起了一个什么作用?
        王瑞明:高新区协会是1992年12月27日正式成立的,它是个民间组织、社会团体。成立高新区协会重要的目的就是要从民间的角色来推动火炬计划的实施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做好政府工作的辅助和补充,有些政府不宜、不便的工作可由民间组织去做。高新区协会的会员是我们各个国家高新区、部分省级高新区、一部分孵化器和一些大学园、软件园等。它是一个会员的联合组织,通过协会的组织形式,组织会员间的信息交流与合作,为会员单位组织人才培训和引进,组织调查研究,向国家和有关部门反映发展过程中的一些问题等,发挥好桥梁和纽带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