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与品牌》杂志社创新方法

企业应如何成为自主创新的主体

 

企业应如何成为自主创新的主体

——访国家创新体系发展战略研究组组长 原国家外国专家局局长马俊如教授




        2008年,科技部、发改委、教育部和中国科协联合开展了大力推广创新方法的活动。创新方法工作的开展,给企业和科研院所解决创新问题提供了一定的帮助,同时,国家也在大力强调企业要成为自主创新的主体,在经济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然而许多企业对成为自主创新的主体仍存在困惑。步入2009年,企业应如何响应国家号召,发展成为自主创新的主体呢?近日,本刊记者就相关问题采访了从事国家创新体系发展战略研究的负责人、原国家外国专家局局长马俊如教授。
        记者:马教授,国家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提出企业要做自主创新主体的?
        马俊如:在2006年1月9日召开的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胡锦涛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加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重点要建设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使企业真正成为研究开发投入的主体、技术创新活动的主体和创新成果应用的主体,全面提升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温家宝总理指出,“只有以企业为主体,才能坚持技术创新的市场导向,有效整合产学研的力量,加快技术创新成果的产业化。”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科技规划纲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决定中强调,“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关键是强化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而且把它作为国家重大的战略抉择。
马俊如教授        陈至立国务委员在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的讲话中强调说:“这是总结我国50多年经济建设和科技工作的经验教训,借鉴当今世界上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成功的做法,而做出的具有全局意义的重大抉择”。
        近半个世纪以来,我国长期实施厂、所分离的技术体制。企业只管生产,游离于企业外的独立科研院所和大学搞研发。企业在市场的创新竞争中,自身无创新能力,依赖外部的“输血”,即国内学术研究力量支持和从国外引进。其结果,导致企业主要依靠国外技术生存发展,分享3%左右的利润,绝大部分的利润所得,交付给拥有知识产权的外国公司。建设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作为我国发展的重大战略抉择提出后,社会上对为什么技术创新必须以企业为主体不理解。科研院所和大学中许多人不理解,认为现在是知识经济时代,谁拥有知识谁创新,为什么非要把创新能力不强的企业捧为主体?企业也不理解为什么要自主创新,他们说“不搞创新等死,搞创新是找死”。
        近三年来,围绕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宏伟目标,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激励企业自主创新的政策法规,企业创新活动已受到广泛重视和支持。但企业创新涉及到方方面面,是非常复杂的过程,近半个世纪积累的问题不易一朝化解消失,仍然存在许多问题有待深入细致求解。因此,非常需要从战略层次弄清楚企业创新的主要障碍。
        记者:企业自主创新主要面临哪些困难?应如何解决?
        马俊如:企业要自主创新主要面临三方面问题:一是求解企业要成为真正的技术创新主体应在哪些方面下功夫。二是企业技术创新是一个体系,需要各方面的力量支持才能够完成,产学研结合是关键。产学研如何结合才能高效率需要求解。三是企业搞创新要消耗人力、物力、财力,未必一定能成功,存在许多风险。这就需要研究如何降低企业创新中的风险。
        企业要真正成为自主创新的主体,需要从六个方面着手。
        第一,企业自身要有独特的技术,做新技术的主要创造者。世界上大量涌现的新产品的技术开发创新过程,主要是以企业为主体的研发成果,如波音的飞机、AT&T的电话、索尼的DVD、摩托罗拉的手机等。
        第二,企业是产业发展中先导技术的引领者。例如,计算机芯片等已形成了国际化的强大产业,在不断快速地更新换代,而引领芯片技术升级换代的不是大学,也不是独立于企业之外的科研院所,主要是一批大企业,如英特尔公司等。
        第三,企业是创新研发的重要投资者。例如,美国的研发投入中60%以上来自企业,韩国的三星集团公司2004年用于研发的投入高达50多亿美元,约相当于当年我国中央财政支持全国科研一年的拨款。因此,制定吸引企业投资研发的政策非常重要。
马俊如局长讲解企业创新与创新方法(左)        第四,企业要做知识产权的拥有者。知识产权是知识资本的核心,是企业创新竞争活力的极重要标志。创造和拥有知识产权是形成和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可以通过两种途径拥有知识产权,一是自己开发创造,二是购买。
        第五,企业要成为先进管理模式的开拓者。对企业而言,技术创新活动与经济行为交织在一起,管理更成为企业创建和经营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近50年来,国际上企业管理创新大致经过了五个阶段。20世纪60年代企业经营先进的标志是降低成本;70年代讲的是提升产品质量;80年代讲的是新产品进入市场的速度(时间);90年代讲的是改进为客户服务(诞生了现代服务业)。进入21世纪,管理创新主要是管理模式从垂直管理走向扁平化。随着扁平式管理的企业发展模式兴起,跨国公司研发模式从高度集中走向全球布局。
        第六,企业要做先进技术成果的吸纳者。企业经营的目的是在服务于社会的过程中,通过竞争追求利润最大化。世界已进入创新全球化发展的进程,企业要成为竞争中的赢家,要靠企业自身的创新能力,但不够,还要善于吸纳和应用世界上他人创造的能为已所用的先进科技和管理成果,即引进和购买别人的技术并拥有知识产权。毕竟一个企业自己的创造力有限,自主创新,不是否定引进,而是不要形成“引进依赖”。
        记者:您提到了管理创新的重要性,在这一方面,您有何好的建议?
        马俊如:对于管理创新,有五个途径。
        一是创建高新技术开发园区。高新区是为创新者创业、创业者创新而设置的创新环境。国际上长期的、广泛的实践表明成效显著,被誉为20世纪的伟大创举。
        二是二人搭档创业组合。创新过程中,社会共识程度与创新的独特性成反比,越是独特的奇思妙想越不容易被他人理解认同。我们常见的一种创业模式是二人合作。二人互补的核心可以增强理性的冷思考,降低风险。
        三是要有团队精神。创业过程是由弱到强,由小到大的发展。在发展壮大的各个阶段,必须在严密的组织管理下,创建共患难、共命运、共享荣华富贵的“三共”优秀团队。
        四是促进和推动研发全球化。技术创新被认为是企业的“核心机密”,传统的管理中,外人的参观访问和交流极其困难。为了便于控制,企业内部的主要研发机构都坐落在总部附近。如今,在全球化发展形势下,企业要在强烈的国际竞争中成为赢家,必须具备坚持利用全球资源、组织全球生产、开拓全球市场的发展观。这就吸引企业成为跨国经营的公司,企业的研发机构也随之跨国布局,形成了企业跨国创新。正是这种发展观的驱动,经济全球化己从跨国贸易、跨国生产,拓展为跨国创新的新阶段。
        五是大力促进和推动产学研在创新中的合作。
        记者:产学研结合是现代大多数企业推进自身发展采取的一种形式。产学研结合的模式都有哪几种情况?
        马俊如:产学研结合的模式千变万化、因人因事而有所不同,归纳起来约有四种。
        一是企业根据市场需求提出技术创新目标,组织自身的力量在企业内开展研发,企业内的研发人员和设施为企业自身的利益服务,与企业共命运。
        二是参与产学研结合的国家科技计划,或者参与民间组织的联合研发创新。国家每年都有重大科技计划实施,企业可以参与,这一形式在国际上也取得了成功。1976~1980年日本组织了1微米芯片技术创新的产学研联合攻关。当时,日本通产省认为日本各家芯片制造公司中没有一家生产技术比美国强,但是联合起来创新就能赶超美国。于是由政府出面组织了日本6家公司和研究院所,以1微米大生产技术突破为目标,联合攻关。政府出资一半,企业出资一半。联合攻关提出的口号是“突破技术,成果共享,产品开发,各显神通竞争”。这件事情的成效非常突出,使日本在芯片产业核心技术方面超过了美国。
马俊如教授接受本刊社长宋晖采访        三是委托大学和独立的科研院所,承担企业提出并由企业出资的创新任务,这是企业与大学或科研院所等利益相关方,志同道合的双边创新活动。其研发创新内容是企业有需求,又不适合在企业内开展的研究项目,其中多数是涉及企业未来竞争力的技术。这种双边合作创新是国际上最常见和广为流行的产学研结合的创新形式。
        四是购买大学和独立的科研院所,以及国内外他人所拥有的知识产权。前面已提到,在全球化发展的时代,创新是全球性的群众“运动”,海量的新东西不断在全球各地涌现。相比之下,一个企业的自主创新成果总是有限的。明智的企业家都善于引进、消化、吸收人类创造的一切先进技术和先进管理方法为己所用,通过再创新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记者:四大部委提出了推进创新方法的工作,企业应如何接受并应用创新方法?
        马俊如:TRIZ是前苏联发明家根里奇·阿奇舒勒(Genrich. S. Altshuller)等的研究成果。他从1946年开始对专利进行潜心研究,后来领导着数十家研究机构、大学、企业组成的TRIZ研究团体,对世界上数十万件的高水平发明专利做了分析、归纳等研究工作,形成了一套独具特色的创新方法。实际上,创新方法在世界上有300多种,各有千秋。TRIZ理论是最为有效的一种方法。创新方法对于企业来说,只是培训是不够的。因为,创新方法学习只是弄懂了解决问题的路径,但具体如何解决,即联系实际解决创新难题,就要走辅助实践的路子,是一个活学活用的过程。这就需要将一些成功的典型案例进行剖析,将解决问题的过程进行详细演示,让企业和科研院所能够清楚认识到创新方法的应用过程,三星公司、波音公司都有运用TRIZ解决问题的成功案例,不对外公开。中国的企业和科研院所可以结合自己的实践进行摸索,然后将典型案例总结出来进行传授。
        这里需要强调的是,千万不要认为只要企业的研发团队接受了TRIZ方法的培训,创造发明就会立竿见影。应当说,掌握了创新方法可以减少创新的盲目性,少走弯路,提高了效率,降低了风险,真正创新成果的诞生还需攻坚。
        马教授最后强调,企业要发展成为自主创新的主体,产学研结合是自主创新成败的关键,而这仍然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创新作为社会网络体系,必须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大力协同。国家已把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明确为重大战略抉择。企业技术创新是长久之计,切不可急功近利。
        我们希望马教授的创新观点,对政府和企业有所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