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与品牌》杂志社人物

张欣盟--攻克焊接难题 做行业领跑者

出生于1980年的张欣盟,2011年博士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焊接专业,现为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车长客”)资深工艺专家,中车集团资深技术专家,正高级工程师。自参加工作以来,他一直从事轨道车辆焊接工艺研究开发和产品工艺难点攻关等创新性工作。

张欣盟2015年获吉林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2019年获茅以升铁道工程师奖并入选“吉林省第七批拔尖创新人才”名单,2021年成为“有色金属智库杯”冶金优秀青年支撑计划一等奖获得者。

“加班最多到晚上8点,明天还有工作,得让自己休息好才行。”张盟欣认为,工作效率是工作思路的体现。白天,他在车间和工人一同进行焊接试验;晚上,回到办公室整理、分析数据。

这是张欣盟日常的工作状态。多年以来,在这些看似简单重复的工作里,他接到并攻克了许多焊接难题,成为焊接领域的一名资深技术专家。


初出茅庐  显身手


刚参加工作不到两个月,张欣盟就承担了TIP TIG焊接新技术开发任务。当时,被应用于航天和核电领域的TIP TIG焊接,还鲜有人将其应用在轨道车辆的加工制造上。张欣盟和团队成员用时一个月,就完善了TIP TIG焊接技术,并成功地将这项技术应用到轨道车辆的焊接上,填补了国内这方面的空白。

这一成果,让张欣盟“初显身手”。自那以后,他和团队的硕士毕业生、一线工人一道,先后攻克了澳大利亚EDI626项目大吸能焊接、沈阳浑南100%项目不锈钢车体焊接、武汉堤角汉口北端及枕梁搅拌摩擦焊等项目的技术难题。

与此同时,结合公司首个不锈钢低地板项目,张欣盟及其团队还研制出了热输量低、变形小、焊缝成形美观的不锈钢车体材料脉冲MAG焊新工艺。这项技术成果成功解决了沈阳100%和70%低地板项目的不锈钢底架常规MAG焊接时飞溅多、热输量高、变形大、焊后难调修、公差尺寸难以保证等技术质量难题,并作为美国业主制定工艺成功解决了波士顿地铁不锈钢车顶长大焊缝的焊接问题。


自主创新  有突破


1954年,作为“一五”期间国家重点建设项目,中车长客的前身——长春客车厂建立,成为当时新中国唯一一家专门制造铁路客车的企业。在几十年的摸爬滚打中,中车长客人明白了一个道理,核心技术自己掌握不了,将永远受制于人。对此,张欣盟更是深有体会。

在张欣盟看来,从搅拌摩擦焊车间购进第一台实验设备开始,到如今建立起了可以完成城铁和高铁车厢各种组成部件焊接任务的生产线,这其中写满了技术研发人员的刻苦钻研和不懈努力。“这项技术是由英国焊接研究所发明的,2008年国外已经用在车辆上,但是对技术却高度保密。我们虽有所耳闻,但从来没见过这些技术。”张欣盟说,2010年包括他在内的团队全体科研人员开始进行自主调研和研制工作。

“如何组合型材?如何设计搅拌头?焊接的过程看着简单,但技术却非常复杂,我们自主突破了7大项技术难关。到了2012年,从实验到小规模试制,开始有了实质性的跨越。”

自主创新的道路上,中车长客人勇于向前跨进。2014年,初步搭建成搅拌摩擦焊生产线;2015年,攻克动车组大厚件搅拌摩擦焊技术,40厘米厚的型材可以一次性焊透;2018年,完成了从大到小、从薄到厚的城铁和高铁车厢组成部件的焊接全覆盖。“一项新技术成果,从开始研发到应用于生产,路途非常漫长。但是,从2014年投产到现在,使用我们技术的产品质量都是百分之百合格。能够达到如此稳定批量化的效果,说明我们前期的基础工作非常扎实,也说明我们真真正正掌握了这项技术的核心。”


掌握核心  方自豪


从最初的向国外学习,到现在经常被邀请参加国际摩擦焊会议,中车长客人立足于“一定要掌握核心技术”,开始站在了该领域世界科技的前沿。2018年,第12届国际摩擦焊专题会,张欣盟成为轨道车辆领域全球唯一一位走上讲台进行大会报告的人。“现在,英国焊接研究所也主动找到我们,希望与我们一道共同参与编辑摩擦焊在轨道车辆方面的国际标准。仅用了短短8年时间,从一无所知到屹立顶峰,我国的摩擦焊技术已经被国际同行所认可,站在了领跑的位置。这让我们感到特别自豪!”

十年磨一剑,今日试锋芒。“还记得,当年刚开始研发摩擦焊技术时,为了怕耽误生产,许多试制工作都是安排在晚上甚至后半夜进行。”张欣盟回忆道,“那些年,车间值班大爷经常到试制现场观看,并感慨这项技术真好,不冒烟,不刺眼,速度还快,如果成功对咱们中车长客一定是件大好事情。”

如今,值班大爷的感慨已经成为现实,中车长客在国内已被公认为是搅拌摩擦焊技术应用最成熟、生产能力最大、应用范围最广的行业领跑者,所取得的创新成果带动并实现了国内轨道车辆搅拌摩擦焊技术的产业化应用和国际化赶超,形成了具有国际领先地位的铝合金车体焊接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