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与品牌》杂志社品牌

华南新材料创新园:科技服务的“倍增器”

随着新型工业化快速推进,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园区和工业园区等新兴产业集群模式已成为人才聚集和创新创业的高地,新兴产业孵化与传统产业发展并存,其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已经成为城市经济建设主战场、科学发展生力军、区域经济领头羊,产业集群化、园区化成为新时期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这种产业集群居于政府、市场之间,体现“看得见的手”与“看不见的手”结合的创新组织形式,成为体现和实现协同创新的重要载体。

以扩大对企业科技工作者覆盖、强化创新活跃的园区和小微企业覆盖面、提升企业科协活动频次为导向,以服务企业技术创新为着力点,中国科协不断创新企业科协组织形态,通过项目引导,积极推动和加强园区科协、企业科协联合会和企业科技联合体等新型企业科协组织建设。

园区科协等新型组织载体的赋能成效层级递进。

在中国经济活动和科技研发最具活力的广东,当地科协围绕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战略性、基础性、前瞻性、关键性作用的重大科技课题和广东科技创新强省建设战略部署,注重聚焦产业发展需求,注重服务企业科技创新,根据地市产业、技术和人才需求,组织开展“院士专家地市行”“青年科学家地市行”“港澳科技专家地市行”等科技志愿服务活动,为当地企事业单位解决技术难题,开展精准人才对接和技术合作,助推地方企业柔性引才引智。

在省会城市广州,市科协领导主动把企业科协发展纳入市科协深化改革大局,改变以往各部门条块分割、各自为战的做法,运用整体意识,结合智库聚才、学术引领、科普示范的建设目标,把企业科协建设发展与市科协的工作全局有机结合起来,完善联系服务和活动机制;并明确要求市科协机关各部门要互通信息,积极推荐业务工作中涉及到的优质企业成立科协,不断扩大科协组织覆盖面。

截至2020年9月底,广州市科协建立企事业科协基层组织238个,其中包含企业科协187个、园区科协23个。企业科协与三年前相比,一是数量明显增加,不到三年时间新增90家,增幅达80%;二是质量不断提升,更多科研院所,科技人员30人以上的高新企业或科普资源比较丰富、科普能力较强的企业加入;三是特色愈加鲜明,港澳元素、湾区效应不断呈现,行业领域涵盖广泛,企业类型更为丰富。

网络结构是科协的基因,组织创新是科协的禀赋。层层传递,层层创新的能量效应,从服务体系下沉到商业体系,最终转化为经济的可视性收益和生产力的快速提升。

广州市科协提出了“做长功夫,做实功夫,做笨功夫”,“不在云端跳舞,贴着地面飞行”的企业创新服务宗旨,盯紧企业的需求,做好赋能的“二传手”。

坐落在广州科学城的华南新材料创新园(以下简称华新园)办公大楼墙壁的展示墙上,企业科协的牌匾被放置在众多牌匾的第一位。与其比肩的,有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国家级众创空间、国家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中国创交会成果转化基地等30多块各类机构和荣誉名称牌匾。

华新园开园 7 年半,投资额 10 亿元人民币,入驻企业 520 家,形成了以新材料、生物医药、电子信息及高端装备制造四大行业为主的高科技企业聚集区。企业总销售收入超过 50 亿元,利税总额 3 亿元,规模以上企业累计 52 家,创造就业岗位超过 5500 个。

2019年成立的华新园科协提出了打造集“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一体化的科技企业孵化服务链条,倡导“用创业的心态服务创业;用创新的方法服务创新”。

在园区中根据产业发展和创新创业需求建立起来的园区科协,成为凝聚园区科技工作者的重要平台,同时也成为推动园区企业创新发展的重要力量。

华新园科协利用跨行业跨学科的组织优势,最大限度整合入园科技企业及各行业协会、科研院所、专业机构在内的各类服务主体资源,打造了适合大、中、小、微型科技企业协同创新的各类专业化产业服务平台,如新材料技术公共服务平台、园企设备共享服务平台、技术公共服务平台、综合性知识产权工作服务站、综合性科技金融服务平台等,让各细分领域的企业有能力和机会,近距离共享彼此的合成、检测、加工、成型技术设备,接受体系化的知识服务,进行常态化“线上+线下”融资路演、集中贷款暨投贷联动、垫资集中采购新四板挂牌服务、集中开展各类双创大赛。在这些平台上,园区内的各企业既互通有无、增强沟通,又促进协同创新。

华新园科协根据各类中小企业的发展特点和共性、个性服务需求,提出“精准服务”的服务理念,搭建了包括“技术研发、市场销售、科技金融、政策申报、创业辅导、文娱休闲、人才招聘”精准孵化服务体系,为各个发展阶段的中小型科技企业提供全面的创新创业孵化服务。

截至2020年12月,华新园累计培育高新技术企业173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70家、新四板挂牌企业101家、知识产权贯标企业123家、瞪羚企业23家。

华新园给出的经验简单却实用:通过园区科协的服务, 加速了园区的品牌传播,助力了园区的招商和服务输出,实现了园区服务水平的提升,促进了园区活动受到政府关注、扶持和服务资源导入,营造了充满活力和优越的创新创业环境,形成了良好的成果转化和产学研合作氛围。

园区,成为科技工作赋能的重装阵地,服务效果和创新成果双双倍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