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与品牌》杂志社品牌

让“智慧车”驶上“聪明路”

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指出,大力发展车联网,有利于促进汽车产业创新发展,构建汽车和交通服务新模式新业态,促进自动驾驶技术创新和应用,提高交通效率、节省资源、减少污染、降低事故发生率、进一步解放生产力,是落实《中国制造2025》的重要举措,对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建设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具有重要意义。

发展5G车联网,能推进汽车产业的转型升级,有助于实现车路协同系统的快速发展。那么,如何共享5G车联网蛋糕?本刊记者采访到高新兴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智能网联事业部总经理吴冬升。

创新产业发展 促进生态融合


作为一家深耕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应用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高新兴充分发挥低速无人驾驶和智慧交通数据平台的项目经验和技术优势,研发出完备的产品与系列解决方案。

就目前我国车联网发展而言,主要依托于V2X、5G、IoT、AI、边缘计算、大数据等关键技术的深入研究,融合高精度地图和定位、先进传感、安全等多类前沿先进技术,是汽车产业、通信产业、信息产业、交通产业和智慧出行、互联网、金融支付等多领域的交汇点。

主机厂在2020年下半年和2021年陆续推出5G和V2X量产车型,整车可以完成更加庞大的数据处理与数据交互,实现更高级别自动驾驶,可以为高精地图发布提供通道,提升高精地图整体实时性和准确性等,让汽车具备更加可靠的“预知能力”。

后装V2X产品形态愈发丰富,中国移动发布V2X高中低配三种形态后装车载终端方案,用于提升用户渗透率。低配车载终端以无线充电手机支架作为切入点;中配车载终端为行车记录仪;高配车载终端为智能后视镜。

除了V2X后装产品外,在消费端将融入更多的互联网元素,直接通过APP、小程序、导航地图等体验车联网业务成为未来车联网发展的必由之路。

目前,我国车联网产业化进程逐步加快,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已经围绕LTE-V2X 形成包括通信芯片、通信模组、终端设备、整车制造、运营服务、测试认证、高精度定位及地图服务等为主导的完整产业链生态。由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等组织的智能网联互联互通测试,从2018年“三跨”(世界首例跨通信模组、跨终端、跨整车的互联互通),到2019年“四跨”(跨通信模组、跨终端、跨整车、跨安全的互联互通),到2020年“新四跨”(大规模互联互通测试),参与企业从最初的20家发展到100多家。

同时为推动C-V2X尽快产业落地,工信部、交通部、公安部、住建部等积极与地方政府合作,推进国内车联网先导区和示范区建设。目前,我国已有10多个国家级智能网联示范区、40多个非国家级智能网联示范区,以及20多个智慧公路示范路段。


戳中行业痛点 探索商业模式


当下车联网发展需要重点关注的除了政策法规和技术方案外,还有两个方面需要重点关注。一方面是如何让消费者“有效感知”车联网业务,另外一方面是车联网业务如何能形成“商业闭环”。

车联网业务面临用户需求不强烈、缺乏杀手级应用挑战。车联网能为用户提供的业务,开始主要提供信息服务类业务,比如定位管理、基于用户行为的保险业务,以及面向B端的车队管理等。当前又回归到出行需求上,为用户解决安全问题和效率问题。但这些业务,用户刚性需求不清晰,用户为这些服务的付费买单意愿不强。

如何让车联网业务在C端被用户“有效感知”并为此付费是核心问题之一。例如自主代客泊车是在智慧出行领域能让用户有良好感知的应用场景之一,车联网和代客泊车相结合,可以提供场站路径引导等众多服务。在场站内部区域(如停车场、高速路服务站、加油站等),RSU通过I2V方式,向进入的车辆提供站点地图信息、车位信息、服务信息等,同时为车辆提供路径引导。

当然,用户“有效感知”的前提条件还是V2X车载终端“渗透率”。一方面,通过车载前后装终端提升“渗透率”,另一方面,通过互联网化手段提升“渗透率”,利用移动互联网C端广泛触达优势,让车联网业务能被广大用户有效感知。

车联网商业模式涉及到使用方、投资方、建设方、设备方和运营方。其中使用方主要包括车主、车企/Tier 1(传统车企、造车新势力、自动驾驶初创公司、Tier 1等)、运营商、行业客户(出租车公司、公交公司、物流公司、保险公司等)、交管/交委等。建设方将按需采购设备商的产品和解决方案,建设V2X通信覆盖,包括路侧基础设施部署和车载终端部署。车联网专业运营公司将向各类使用方提供道路测试环境、V2X通信和信息服务等。

中国道路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主体具有多元特点,需要积极探索车联网创新商业和运营模式,形成“商业闭环”是关键,例如环卫车、矿卡、重卡、公交车等。

以环卫车为例,环卫用工老龄化突出、用工成本高、环境卫生建设投资金额增速远低于道路清扫面积和环卫车辆的增速。自动驾驶环卫车包括开放道路(例如高速、高架、桥梁、隧道等)运行的大型环卫车和开放道路/固定场所(普通城市道路、街道、园区、旅游景点、学校等)运行的中小型环卫车。采用智能化环卫车后,能大幅降低环卫作业工人数量,有效降低年度综合成本。


发挥品牌效应 助力疫情防控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高新兴结合疫情防控需求,在多条抗疫战线上贡献科技力量。吴冬升告诉记者,疫情伊始,公司快速推出了全国首款测温机器人,最大限度地替代人工作业,广泛应用在医院、机场、火车站以及商超等疫情防控重点场所,在危险、高强度的工作环境中通过人体红外测温筛查、戴口罩智能识别、高音循环播报宣传、远程喊话对讲、远程指挥调度、历史信息回溯等功能完成排查、防控任务,为奋战在疫情防控一线的全国公安、交警客户及全社会提供“精准防控”的科技助力。

高新兴车辆大数据管理平台同样发挥了重要作用,利用大数据资源,构建涉疫车辆动态管控模型,帮助有关部门进行管理决策和资源调配,有效控制疫情扩散和其他重大事件的发生。

疫情爆发初始,为降低省内疫情扩散风险,广东要求设立入粤通道的联合检查点。2020年2月初,高新兴接到卡口建设任务,仅仅花费1个多月的时间,从现场勘察、出方案和图纸、挖基坑、水泥浇筑、光缆及电缆敷设、立杆、装设备、调试,完成了整体建设工作量需要近半年的任务。

高新兴系列科技抗疫工作获得了社会认可,先后获得了“广州市防治新冠肺炎疫情突出贡献企业”、广州市“青年文明号”等荣誉,同时还入选广东省疫情防控重点保障企业名录、广东省工信厅第一批抗疫复工产品资源信息等,机器人项目还被列为广州高新区联合新冠肺炎感染应急攻关专项。 


展望美好未来 预测发展趋势


谈及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吴冬升说不外乎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车联网将赋能自动驾驶典型场景落地,另外一方面是车联网将赋能智能交通实现深度融合创新。

车联网赋能自动驾驶主要体现在载人和载货两大领域。在城市载人场景下,包括Robo-Taxi、Robo-Bus、最后一公里自动接驳、自动巡游等是自动驾驶的典型场景。在载货场景下,包括干线物流、支线物流、末端物流、封闭园区(矿区、港口、机场、旅游景点、学校等)物流是自动驾驶的典型场景。

对于单车智能自动驾驶来说,车联网可以从以下多方位赋能:红绿灯信息推送;超视距信息推送;鬼探头等典型场景应对;实现远程驾驶;提供安全冗余;降低单车智能成本等。

商用车会优先采用车联网技术,主要解决安全、效率、成本、舒适四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全球每年有约125万人死于交通事故,商用车由于其自身特点,是重大伤害的施加者和被伤害者,需要车联网技术帮助减少交通事故;二是结合智能交通和智慧物流,实现人、车、货的智能管理,通过车联网技术选择最佳运行路线,提升运输效率,降低能耗;三是中国有1400万辆中远途运输以及城际运输货运卡车,和近3000万辆主要活跃在城市内运输、快递外卖配送场景的面包车、三轮车以及两轮的电动车、摩托车,其中人力和燃油成本占比重,可以通过车联网技术减少运营成本;四是通过车联网技术提升商用车舒适性,提供娱乐活动,帮助司机减轻疲劳。

车联网除了赋能自动驾驶外,还将赋能智能交通,在微观、中观和宏观三个层面进行深度融合创新。

在ITS微观层面,车联网能够将车辆行驶的环境信息、附近的交通运行情况、周边的交通事件等信息及时传送给车辆,从而使得车辆能够做到及时感知、快速合理决策,极大提高车辆行驶安全性,并提升出行效率;同时,由于多源感知和通信手段的存在,交警和交委等管理部门可以对微观交通态势进行全面掌握,有利于进行交通指挥及应急事件处置。

在ITS中观层面,由于可以及时获取大量联网数据,并通过V2X区域平台支撑,车辆本身及交通管理部门都可以获得及时的区域交通态势信息。结合交通态势分析判断,再与传统的集成化ITS控制手段结合,可以更加有效地进行区域交通调度,提升区域交通效率。

在ITS宏观(城市或者大区)层面,随着道路智慧化改造逐渐完善、车载终端渗透率不断提升、分级云控平台逐渐部署,车辆等交通参与者、道路感知、环境信息、交通事件等各种信息将汇聚于云控平台。由云控平台进行协同感知、集中分析决策、反馈控制等,从而实现全局的决策和控制,提升交通安全性和交通通行效率,并为未来L4/L5的自动驾驶提供支撑。

展望未来,正如公司董事长刘双广所言:“创新,是继承中突破,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创造价值的过程实践,也是高新兴自成立以来的基石文化。时代变迁、风雨跌宕,高新兴将依然茁壮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