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与品牌》杂志社封面报道 Cover Report

改革开放 创新引领

第二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专题报道

IMG_8306_副本.jpg


IMG_8399.JPG


6月29日上午,由中国科协和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第二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在哈尔滨国际会展中心隆重开幕,主题为“改革开放 创新引领——科技助力新时代东北全面振兴”。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协主席万钢致开幕词,黑龙江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张庆伟致欢迎词。开幕式由中国科协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怀进鹏主持。原国务委员、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老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会长陈至立出席开幕式。

本届年会围绕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深入推进东北全面振兴的六大要求,突出中国科协“服务发展年”工作主题,设立科技引领、聚力振兴、引才惠民三大板块,举办中国科技峰会、数字经济院长论坛、科技创新企业家高峰论坛等35项活动,以战略谋划、产业升级、引智聚才为手段,吸引近6000位科技工作者全方位助力东北全面振兴和现代化龙江建设,打造了一场特色鲜明、亮点纷呈、服务精准、成效显著的科技盛会。

第一生产力助推东北振兴

第二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6月29日在哈尔滨开幕。来自科研一线的科技工作者、企业家,港澳台专家学者,日本、俄罗斯、美国、英国等国家的专家学者和科技组织代表及新闻界朋友共1600余人参加开幕式。

万钢在致辞中深入分析世界大变局下的科技发展趋势,对科技工作者应对新形势新变革新挑战、砥砺创新建功提出了殷切希望。他强调科协年会要成为弘扬科学家精神的阵地,讲好科技工作者报国为民故事,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在全社会进一步营造尊重人才、尊崇创新的舆论氛围。要成为科技工作者创新建功的舞台,引领广大科技工作者积极投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培育发展新动能、助力精准扶贫、打好环保攻坚战等创新实践。要成为科技工作者资政建言的平台,以智启智、集智建言,为东北全面振兴、青年创新创业等提供战略咨询,以科学决策引领科学发展。要成为科技工作者科普惠民的园地,引导广大科技工作者积极投身科普、传播科学,自觉肩负起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倡导科学方法、普及科学知识的社会责任。要成为开放交流合作的纽带,倡导无国界、无障碍、无歧视的学术交流与合作,支持科技人员深入交流碰撞,深化科研合作,为构建开放交流的良好环境不懈努力。

黑龙江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张庆伟表示创新极大改变了黑龙江发展面貌,也必将深刻影响黑龙江未来的发展历程。黑龙江将以承办本届年会为契机,深化与中国科协和全国科技界的战略合作,广泛引入创新资源,精准补齐创新短板,激发创新内生动力,在现代农业、装备制造业、生态文明建设、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科技园区和民营科技企业等领域深度合作、共谋发展。希望各界人士一如既往关心支持黑龙江工作,为实现龙江现代化贡献科技力量。

开幕式上,黑龙江省省委副书记、省长王文涛,日籍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野依良治,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副校长薛其坤,分别作了题为《把科教优势转化为龙江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发展优势》《科技创新走向何方》《从高温超导研究谈科技创新》主旨报告。中国科学院院士、全国政协常委、中国科协副主席袁亚湘主持报告会。

开幕式还设立了高端对话环节,邀请中国工程院院士、光纤传送网与宽带信息网专家邬贺铨,中国工程院院士、中星微集团创建人邓中翰,汉能投资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陈宏和亚投基金创始合伙人兼CEO刘二飞畅谈5G应用,共论5G科技与未来发展前景。对话环节由金沙江创业投资董事、总经理丁健主持。

171629771.jpg

171644641.jpg

171212531.jpg

把科教优势转化为龙江全面振兴

在第二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开幕式上,黑龙江省省委副书记、省长王文涛作了题为《把科教优势转化为龙江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发展优势》主旨报告。

9R1A8932.JPG

王文涛在作主旨报告时表示,当前,黑龙江正在加快推动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坚持凤凰涅盘、腾笼换鸟,让老工业企业老树发新枝,让新动能如雨后春笋般地破土而出。

目前,黑龙江省拥有高校81所,独立科研院所226家,重点实验室237家,技术创新中心395家,仅在黑龙江工作的两院院士就有38位,院士工作站和科学家工作室115家,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64家,哈工大、哈工程高校和科研院所都有一批在全国乃至世界领先的科研成果。

近年来,一批国家重点科研项目落户黑龙江,科技型创新主体不断增多,拥有一大批被誉为“国之重器”的大型企业,形成了门类比较齐全、具备较强竞争优势的高新技术产业体系,在“上天”“入海”等领域占据领先地位。在深化创新驱动、推进产业项目建设、推动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等方面有很大潜力。

“守着科教资源的优势,我们没有形成相对应、相匹配的经济发展优势。”王文涛说,黑龙江省科技综合实力排名全国第16位,科技产出指标全国排名第12位,但转化率偏低,仅排在全国第26位。越思考、越对比、越研究,我们越看清把科教优势转化为龙江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发展优势具有广阔的空间,差距其实就是空间,也必将大有作为。

王文涛表示,把科教优势转化为龙江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发展优势,推动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既是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主攻方向,也是实现重大科技项目自主创新、协同创新的有效途径,又是发展新兴产业的重要突破口,还是形成产业竞争优势、建设工业强省的有力抓手,更是凝聚人才、吸引人才、用好人才的重要平台。黑龙江将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把创新成果、科技资源、科研力量集中到产业发展上来,推动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

王文涛表示,黑龙江省将激活人才优势,充分用好第一资源,以人才保证优势转化。通过头雁行动遏制住人才流失,保住黑龙江科教人才中最宝贵的领军人物,保住支撑龙江科技大厦的“四梁八柱”。

“中国科协年会汇聚了众多卓有建树的顶级人才,是人才聚会、科技盛会、思想峰会,衷心期望与会院士、专家嘉宾和各位朋友充分发表真知灼见,对龙江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把脉问政,建言献策。”王文涛说。

科技创新走向何方

科学是对真理的不断追求和探索。基于知识的科学技术,是为了让人们实现更美好的生活,实现国家的存续和繁荣,实现人类文明持续发展。创新不仅仅是科学技术的变革,也意味着要产生出让社会变革的价值。

科学的宿命就是要不断进步,因此提高科研能力,就不仅仅是要提升研究者个人的能力,还需要建立一个健全的社会制度。

在第二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开幕式上,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野依良治作了题为《科技创新走向何方》主旨报告。

野依良治表示,在科学技术当中创造的一些伟大的成果,是由几代发明家,包括科学探求者创造性的洞察所产生的,因此这一团体规模越大,产生出新的想法的可能性就越高。今后面临全球化的信息革命,大数据时代,在自然统一的原理上的科学基本上可以看成一个整体,打破学科的界限,超过学问的界限,超越国界的不同领域的专家的学术融合,会产生出更大的科技信息化效果。

“人工智能被预言将要在2045年超过人的智慧,届时大约50%左右的工作都将被机器人所代替,但我认为不能将所有的工作都交给人工智能,而放弃人所具有的判断力。”野依良治还认为,绝不可以使用人目前所驾驭不了的科学技术,否则可能会由于技术的使用范围以及使用方法的不当,造成新的问题出现。“我们不应该将责任进行相互转嫁,我们这一代需要通过合力来解决这些问题,也就是应该集结所有人的智慧,去应对文明的危机。”

9R1A8952.JPG

野依良治说,2015年联合国年会上,《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被采纳,这个议程整体的口号是“可持续发展路上,一个人都不能少”,日本和中国作为主要成员国,需要对这些可持续发展目标进行积极应对。特别是中国在这方面的巨大影响力,将会影响整个世界。

“我要强调的是,人类智慧构筑了高度的物质文明,但是之后科学技术的进步,更应该注重的是经济增长由数量扩大所带来的质量提升,并且其目标是为了社会发展以及人类文明的存续。”野依良治说,把握今后人类命运的不应该是自然,而是人本身的价值观。在21世纪,需要一种价值观的革新,因此,像日本和中国这样的东方思想所孕育出的文化和知识就显得尤为重要。

在野依良治看来,中国具有数千年的灿烂文明,在科学技术方面,集聚了很多智慧以及传统技术,由此诞生了四大发明,先导了东方的文明。在产业革命250多年后的今天,社会文明面临着一些新的危机,更需要再次寻求中国特有的智慧,而且必须要集结后代人的智慧,产生出新的普遍性的价值观。作为一衣带水的邻国,日本和中国应该携手共创百年大计,确保下一代的生存条件。

高质量的科技创新

在第二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开幕式上,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副校长薛其坤作了题为《从高温超导研究谈科技创新》主旨报告。

科学和技术创新实践在中国已进入全新的时代,因此科技创新模式将会发生非常重大的变化。

在新时代,基础研究对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作用将会更加重要,而且这一重要性会是史无前例的。

9R1A8965.JPG

2013年,薛其坤院士带领的团队发现了量子反常霍尔效应,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该发现是对世界物理学发展的重大贡献,推动了物理学的发展,被业内评价为该领域过去三十年来最重要的科学贡献之一。

“我特别想谈的是高质量的科技创新。”薛其坤说,高质量的科技创新有各种各样的方法,但最重要的是两个方面。一是做基础研究的科技工作者,必须要有深厚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这是展示科研人员学术品位,以及使其拥有对重大科学问题甄别能力的非常重要的基础。二是在当下科学技术发展非常先进的时代,功能强大且独特的研究利器,不管是实验的还是理论的,都非常重要,这是科技工作者有所重大发现的基础,也是增加科技攻关自信心的重要基础。

在薛其坤看来,克服盲目追风、盲目跟随,也是一个优秀科技工作者做好科技创新的最杰出的综合素质之一。

作为一个科技工作者,不但每天要巩固自己的基础理论知识,打造自己的试验技术,还要勤思考,经常思考,少花一点时间看微信上的新闻。

一个从事基础研究的科学家,要做好高质量的科技创新,必须要有强烈的好奇心,要带着这样一种好奇心带来的强大的推动力,去从事科研工作。

科技工作者要意识到,越是高质量的科技创新,充满的风险越大。科学探索中充满了风险,但是这种机遇和挑战也正是做科学研究最幸福的地方,也是作为一个科技工作者最幸福的地方。

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代,中国科技工作者一定要为世界的文明和世界科技进步作出贡献。

我们要用科学的态度对待科技创新,用顽强的拼搏精神开展高质量的科技创新,努力把我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