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与品牌》杂志社封面报道 Cover Report

上海 沪上创新“新气象”

QQ图片20181027095050  处理过.jpg

走进2018年全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周”上海市分会场,可以窥见创新新气象。作为“双创”重镇,上海强基础、增活力、优服务,创新带动创业、创业促进创新的格局已逐步显现。

今年的双创周展会上,复旦大学带来了一系列项目。不少项目的创始人是在校生。以见科技的CEO罗锋,是复旦大学在读的MBA学生。上海英莱顿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的联合创始人吴巧,则是博士生在读,休学一年创立了这家企业。

“学院有自己的办公楼,为我们提供了入驻孵化;学校有创业基金,以及无息贷款,为我们提供资金支持;还有校友帮我们对接外部资源,包括客户。”罗锋说,对于初创企业来说,这些都很重要。

目前,上海拥有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科院微系统所、宝武集团等7个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可谓是创业者的“摇篮”。全上海目前有超过600家众创空间孵化器,90%以上为社会力量兴办,覆盖38万多科技类创业者。

W020181010418081486481.jpg


不仅是孵化器,上海还在加速为小微企业搭建其他平台。

硬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上海光源二期、超强超短激光……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拥有一批以大科学装置为重点的科技基础设施,支持“双创”主体开展高水平研发活动。其中,上海光源已服务全国用户500多家,支持2400多个科研团队、4万人次用户开展科技创新活动。

“对于企业家来说,掌握未来很难,因此培育年轻人很重要,大学、研究所很重要。那里不只是有现在的技术,更有10年、20年之后的技术。这样才是一个可持续的创新社会。”双创周上海分会场开幕式上,2016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费林加介绍。

高校、科研院所有最前沿的技术,然而如何盘活已有科技成果,促进转移转化,一直以来是个难题。为“破题”,上海培育了一批技术转移交易职业经理人,撮合企业和高校。“科技成果存在信息不对称,高校的老师不知道企业的确切需求,企业也不清楚高校有哪些专利。”国家技术转移东部中心执行总裁颜明峰说。上海现培育了100多家专业化、多样化的科技中介服务机构。

深化“放管服”改革,上海推行了一系列政策。为降低创新创业门槛,上海在浦东率先开展“证照分离”改革试点,破解束缚市场主体经营活动的“办证多”“办证难”问题。

率先实施的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上海已有17家申请单位、18家受托生产企业共28个品种申报试点,其中11个品种是尚未在国内外上市的“全球新”一类新药。

为建立更具竞争力的“双创”人才制度,上海制定实施人才政策“20条”“30条”,近五年引进归国留学人员5.6万人,在沪创业的外国人达21.5万人;非沪籍应届高校毕业生直接落户9.7万人,在沪两院院士达到173人。

上海还通过设立基金,引导社会资本更多投向种子期、初创期的“双创”企业。据介绍,上海目前设立了总规模50亿元的创业投资引导基金、15亿元的天使投资引导基金、20亿元的双创孵化母基金,累计撬动社会资本超过300亿元。

上海正在建设的18个功能性创新平台,则围绕共性技术的研发与转化,为企业提供联合研发、委托研发、中试试验、检验检测等专业支持,降低小微企业和创业者的研发转化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