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与品牌》杂志社创新人物 Personage

王绍慧: 创新是红宇和我共同的生命力

魏.jpg

王绍慧

Wang shaohui

党委书记、董事长王绍慧是红宇精工的掌舵人。入职33年来,从技术员到研究员,从车间主任到研究所领导、主管技术副总经理、总经理,再到今天的党委书记、董事长,一步一个脚印,与红宇精工的发展休戚与共。33年来,王绍慧一边努力工作,一边孜孜不倦地学习专业知识,还被教育部选派到俄罗斯门捷列夫化工大学作访问学者。他曾先后主持完成多项国家特种装备研发重点项目,带领企业填补了多项国家技术空白,为提升我国特种装备水平取得了优异成绩。33年来,王绍慧对于特种装备科技创新的激情,成就了自己的事业,更是带领全体员工,实现了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重庆红宇精密工业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红宇精工)始建于1969年,现直属于中国兵器装备集团有限公司。经过近50年的发展,红宇精工已成为集科研和制造为一体的国家重点企业及中国汽车零部件百强企业。

党委书记、董事长王绍慧是红宇精工的掌舵人。入职33年来,从技术员到研究员,从车间主任到研究所领导、主管技术副总经理、总经理,再到今天的党委书记、董事长,一步一个脚印,与红宇精工的发展休戚与共。33年来,王绍慧一边努力工作,一边孜孜不倦地学习专业知识,还被教育部选派到俄罗斯门捷列夫化工大学作访问学者。他曾先后主持完成多项国家特种装备研发重点项目,带领企业填补了多项国家技术空白,为提升我国特种装备水平取得了优异成绩。33年来,王绍慧对于特种装备科技创新的激情,成就了自己的事业,更是带领全体员工,实现了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作为一名军工人,王绍慧的心中始终燃烧着一股对军工事业的激情和热情。1999年,王绍慧作为技术专家被外派异国他乡参加援外项目,工作了五个多月,感受颇深:“受援方特别尊重我们,他们专门修了一个专家招待所给我们住。他们老百姓一听我们是中国人,赶紧就说‘朋友’‘朋友’,主动和我们握手。”王绍慧觉得作为一个中国人,尤其是作为一名中国科技工作者特别有尊严、有地位,这些经历让他对国家、对民族更加充满自信,同时深感使命光荣、责任重大。

作为“三线”企业,红宇精工和其他同类型企业一样,“靠山、隐蔽、分散”,经历了生产环境艰苦、经济效益阻滞等诸多困难。

上世纪80年代初期,处在“二次创业”中的红宇精工生产过暖水壶、铁皮柜、吹风机等多种民用产品,并投资上百万元建成了年产30万套的自行车三轴生产线,才使企业出现了转机。

1985年王绍慧从学校毕业来到红宇精工,成为一名普通的技术员。此时,红宇精工正迈出适应市场最为重要的一步,1983年红宇精工紧紧抓住西南兵工上汽车项目的机遇,开始了微型车、轿车制动器的开发。分别于1996年、2002年先后从日本东机工株式会社、美国天河公司引进了“阿尔托”系列轿车散装车型盘式制动器、“卢卡斯”高档系列轿车盘式、鼓式制动器的设计、制造、检测技术,使公司在产品开发、生产技术水平上迈上了新台阶。在引进世界最新技术的同时,公司还紧紧抓住“双加” “调迁”的机遇,进行技术改造和产品结构调整,建成了现代化的机加、冲压、表面处理、喷涂、总装生产线和检测系统。到2005年,公司已经发展成为国内最具实力的汽车制动器专业生产厂家之一,成为中国汽车零部件百强企业。

“回顾红宇精工每一步发展都离不开科技创新的推动,这是我们今天蓬勃发展的生命力”,王绍慧充满激情地说,“对于我们来说,每一步发展和每一份付出,都是沉甸甸的责任!”

为了更好地实现企业新的发展,红宇精工紧紧抓住“九五”三线调迁的机遇,在2000年将公司总部和部分生产线搬到山外十多公里的城区。在制动器业务与外方合资后,2006年公司开始进入技术含量高的汽车传动部件领域,自主研发、生产汽车自动变速器核心部件油泵和液力变矩器,义无反顾地踏上了第三次创业的新征程。十年磨一剑,目前公司传动部件产业已具规模,综合实力和市场占有率均居国内自主品牌前列。

“红宇精工始终坚持以特种产品为核心,坚持特种产业、汽车零部件产业两条腿走路。”王绍慧说,近些年来特种产品竞争激烈,凭借企业在效率、技术、成本、质量等方面的优势,红宇精工多个项目在竞争中获得了研制和生产权。同时,在国家支持下,应用研究和试验能力显著提升,先后建立了6个技术一流的专业实验室。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工作者理所当然成为企业的中坚。作为科技工作者,王绍慧对人才的力量深有感触。

为了快速推动企业技术创新,在攻克关键技术、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培养公司创新人才队伍方面有了新举措:2017年3月20日,红宇精工成立院士专家工作站。工作站首次聘任的就是分别在特种金属材料研究与应用、含能材料与应用等顶尖工程科技领域为国防科技工业做出重大贡献的中国工程院才鸿年院士、刘怡昕院士和王泽山院士。

无论是在特种产品还是汽车零部件领域,红宇精工都坚持走科技创新之路,看得远、做得实。“科研条件、人才队伍建设需要企业投入大量资金,这是个两难的选择。”王绍慧说,人才是发展的基石,创新是发展的驱动力,企业要拥有持久的竞争力,就要加大投入,开展大量基础研究、预先研究,不断推出新的产品,“虽然以前在山沟里,但我们在科技创新方面始终没有掉过队。公司一直把科技创新放在首位,每年科技投入都在10%以上。”

“我作为一把手,不仅要注重当前发展,更要注重长远发展,把有限的资金用在企业发展的急需上。”王绍慧说,“多年来,我们始终坚持项目研制与基础应用研究并举、特种产品发展与汽车零部件发展并举、国内装备与外贸出口并举,不断开发新的产品,做好基础应用研究、预先研究,紧跟国际上最先进的技术发展。”

红宇精工高擎科技创新的大旗,推动了企业持续健康发展,自1983年以来连续34年赢利,经济效益持续稳定增长。同时创新活动与成果不断涌现:公司建有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一个国家级和两个省部级研发中心,获得省部级及以上科技进步奖60多项,发明专利200多项。近五年来核心刊物发表论文200多篇,拥有400多人的科研团队,其中博士、硕士近200人,高级职称科技人员100余人,享受政府津贴专家22人。红宇精工为国防建设和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显著成绩,多次获得党中央、国务院的表彰。

2018年5月,受中国兵器装备集团有限公司推荐,王绍慧被中国科协遴选为全国基层科技工作者的百名代表,应邀参加中国科学院第九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会和全国“百名科学家、百名基层科技工作者座谈会”,“作为国有企业必须勇做新时代科技创新的排头兵,必须在抢占全球科技制高点上展现新作为,必须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战场上展现新作为”,他对工作的自信依旧像年轻时一样坚定,创新的激情依旧澎湃满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