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与品牌》杂志社品牌 Brands

王文萍:让牡丹更加富贵的巾帼风采

未标题-1.jpg


2017年7月,中国,兰州。

第二十三届中国兰州投资贸易洽谈会上,天水菜篮子实业(集团)公司的万亩油用牡丹示范园种植与牡丹深加工项目,亮相甘肃省女企业家农业项目集体签约仪式,签约引进资金1.69亿元。

很多在场的官员和企业家第一次注意到,王文萍,这家动辄打造过亿项目的企业的董事长如此年轻,尤其作为女性,在商海中刚毅并具魄力,种植万亩油用牡丹,并带动周边农户种植30万亩、进行油用牡丹深加工。

对于王文萍而言,这只是企业正常产业扩张的一部分,她旗下的天天乐菜篮子有限公司蔬菜种植基地2016年被甘肃省妇联认定为甘肃省巾帼农业示范基地。该基地通过技术辐射,直接带动妇女种植香菇200余户,间接带动周边800余户妇女进行香菇种植,共带动建档立卡贫困妇女人数173人,建档立卡贫困妇女人均年增加收入5000元。


未标题-4.jpg

牡丹产业园成为当地一大旅游景观


甘肃天水牡丹镇,地处秦岭北坡西段与黄土高原西南边缘。

牡丹镇因花得名,是中国最早种植牡丹的地区之一,传说该村有一白音寺,寺院内广种牡丹,闻名远近,牡丹地名由此而来。位于牡丹镇木门村的“木门道”,是1700多年前蜀相诸葛亮运筹帷幄北伐作战之地,他在这里设伏射杀了魏国大将张郃。

三国故地已随岁月湮没,这里四面环山,当地居民的主要经济收入以劳务和运输为主,人均纯收入不足2000元。

2015年,王文萍计划在这里投资1亿6000余万元,建设一万亩油用牡丹种植、200亩观赏牡丹园及30000吨牡丹食用油加工项目。当初,没有人能看透王文萍在这里大手笔启动产业项目的目的,她选择了与传统农业种植风马牛不相及的牡丹,对于头朝黄土背朝天,耕作了一辈子小麦、玉米、马铃薯的当地农民来说,虽然生在牡丹长在牡丹,但牡丹在他们的认识中只是一种观赏植物,它代表了富贵,实际却变不得钱供人花销,更当不得庄稼填饱肚皮。

王文萍对于牡丹产业的信心,来源于她多年在现代农业产业化环境中的摸爬滚打,她直言:“现代化的农业需要依靠科技含量来获取收益,除了传统农民的淳厚耐劳,这块土地更需要有科技知识、懂产业发展的人去耕作,才能发掘出更为丰盛的价值。”

从一个普通的农家打工妹到集天水天科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天水辰阳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天水菜篮子实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天水宝凤山牡丹产业有限公司总经理于一身的女企业家,没有人能够质疑她的观点,因为那是她一步步艰辛前行的人生历练和经验总结,值得人们尊重。

在其默默种植牡丹两年之后,2017年6月,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匡廷云也在西部农业特色产业智库对话中向当地农户推荐这项产业。这位国家中长期科学与技术发展规划战略研究农业科技问题项目的首席科学家向大家介绍:油用牡丹全身是宝,可观赏,可治病,可以榨油。牡丹油绿色、环保,亚麻酸含量高达42%,还含有100多种活性物质,其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90%以上,有“植物脑黄金”和“血管卫士”之称。而且油用牡丹适合大面积种植,一次种植多年收获,还耐旱,像甘肃天水、黄河流域这样的地方非常适合大量种植。要是栽培条件好,可以实现优质高产,高于花生和大豆许多倍。如果将油用牡丹种植大力推广,可有效缓解国家对食用油的进口依赖,有效保障国家的粮油安全。

更多的人才恍悟王文萍的产业之道。


未标题-2.jpg

天天乐菜蓝子有限公司在当地建立7个菜蓝子超市


王文萍出生在甘肃秦安县,那是一个将货郎担的生意做到了尼泊尔而闻名全国的地方。身在国家级贫困县,王文萍出生后的经历和大部分当地人一样,家境贫寒,度日维艰。初中毕业,她不得不辍学走上了打工道路。

几年间,王文萍先后辗转兰州、上海、广州等地,最简单、最苦、最累的工作让她暗自下定了决心——勤学致富。三年时间里,王文萍熟练掌握了面包制作工艺流程,并积攒了3000元。2000年初,她回到家乡,用仅有的3000元作为资金,想方设法在县城租赁了一间28平方米的小门面,创办了属于自己的面包作坊。

对于一位家境贫困的小姑娘来说,诚信待客和热情服务就成了最好的“生意经”,一年多时间,她将她的28平方米的面包坊扩展到1600多平方米,成了前店后厂的食品加工厂 ,攒下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要成就一番事业,如果没有知识就等于‘老鼠瞎撞风箱’,我小时候,经常听村里的老人这么说。”王文萍很清楚自己的“先天不足”,她自学研读现代企业管理知识和市场营销学,系统学习经济管理知识,并取得大学文凭。

现代企业管理积累为王文萍打开一扇智慧的大门。她明确自己的发展目标,要向市民提供营养、特色、风味、多元、快捷的食品。2003年,王文萍创办了产、供、销一条龙的天水天天乐食品有限责任公司。与当地家族式企业不同,她在公司组建市场营销调查、传统产品开发、新品研发三个小组,并与兰州交通大学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签署校企协议,为新产品研发提供技术保障。

到2009年,天天乐食品有限责任公司已有员工120余人,拥有四条标准化生产线,四大类30余个品种在市场热销。公司也进一步扩大,拥有3500平米的现代化食品加工厂和500平米物流配送中心,以及遍布周边城乡的60多个销售网点。

2008年,王文萍被甘肃省农村劳动力资源开发促进会授予“第四届创业带头人”,同年,天水市人民政府授予其“全市发展劳务经济带头先进个人”。

从懵懂的辍学女娃成为当地创业致富的典型,王文萍并没有满足,她在食品生产经营过程中,敏锐的视角盯上了市民手里毫不起眼的菜篮子。


未标题-3.jpg

王文萍和专家在种植基地交流蔬菜的生长技术


在中国,随着大型连锁超市和产地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快速发展,部分地区已经具备了鲜活农产品从产地直接进入超市的基本条件。

与传统的流通方式相比,农超对接回避了从货物流转中赚取差价的各级批发商,同时,减少中间环节,也减轻了货物在流通过程当中的损耗。另外在农超对接的过程中,产生了规模化种植和经营的农业企业,在生鲜农产品的生产、加工、运输、销售环节中制定了较为严格的控制标准,因此,产品品质更高。

2008年12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农业部联合下发了《关于开展农超对接试点工作的通知》,对“农超对接”试点工作进行部署,此时的王文萍已不是那个怀揣几千元钱创业的打工妹,对于一个有思想的企业家来说,她知道政策对产业意味着什么。

2009年,王文萍投资1000多万元成立天水市天天乐菜篮子有限公司,在全市范围内首家实施菜蓝子农超对接工程。

吃苦对于王文萍已是家常便饭,她需要一个更大的舞台来历练自己对现代农业发展的所学所悟。

一切都在按部就班有序前行。

2011年,王文萍荣获全国妇联双学双比“三八”红旗集体奖。

天天乐菜蓝子有限公司在当地建立了7个菜蓝子超市,建成了2000平方米的配送中心和3000吨的冷藏库,还有经营总面积达5000多平方米的7家直营店,招用下岗失业人员及高校毕业生200多人,同时与90多家蔬菜种植户签订了长期供菜协议。

在天天乐的超市里,全部菜品零售价均低于市场价格,根据当地物价局连续监测,蔬菜平均降价幅度在20%~30%,日接待消费者达15000人次。优质农产品借助超市遍布各地的网点布局、四通八达的配送体系、灵敏的市场触角,以最快速度进入千家万户。

2015年,王文萍斥资1.12亿元,正式组建天水菜篮子集团并任董事长。这一次,王文萍雄心勃勃制定了发展规划:总建筑面积3万平方米的仓储配送中心、静态库容为10000吨的储存冷库、近万平方米的气调库、加工配送中心、综合办公楼……


“葫芦河畔花正开,蜜蜂千里寻花来。花儿不开蜂不采,工夫不负有心人……”

这是王文萍自小就熟悉而亲切的秦安花儿,动听而有哲理。

从家乡到牡丹镇有上百公里路程。2015年,王文萍一头扎到了牡丹,开始种植牡丹。王文萍崇尚科技的力量,在她繁杂的发展脉络中,因地制宜的农业发展更多了科学规划、科技提质的内涵。

“牡丹,多富有诗意的一个地名,我想这里的乡亲们应该依靠它富裕起来”,王文萍站在怒放的花丛中,自信从容。在牡丹生长了千百年的乡民也没有见过这么多牡丹,漫山遍野都是。

带动!是一个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得词语。

王文萍旗下的所有企业积极接纳下岗职工和“零就业”家庭及高校毕业生就业,一些回到农乡的打工妹和下岗工,纷纷向她求教创业经验和作法,她总是毫无保留地向她们介绍自己的创业经验,并积极安排找不到职业的女性在她的公司工作,带领她们一起创业。

天天乐食品有限责任公司与兰州交通大学分别挂牌成立了“本科生实践教学基地”“研究生科研实习基地”;同时被共青团天水市委授予“青年创业就业见习基地”,两个企业已安排300余名下岗失业人员、“零就业”家庭、高校毕业生就业。

建设牡丹产业园,她带动周边2000多贫困农户增收致富;同时组建500多户贫困群众参与3家农民种植专业合作社,规模化脱贫,不仅激活了当地的经济,也培养出了一大批的种植致富专业户。

花开牡丹,荣华富贵。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王文萍的心底,是要让牡丹给牡丹镇的乡亲真正带来富贵的日子。

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对于一位淳朴的农家女子而言,天天乐是对日子美好的追求;对于一位聪慧的成功企业家而言,家家乐才是事业发展的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