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与品牌》杂志社众创空间

攻坚克难 创新实干 打造一流科技场馆

滨州市科技馆鸟瞰图.jpg


2017年9月20日,滨州市科技馆试运行启动仪式举行,科技馆对外开放正式拉开帷幕。来自各界的领导、专家、学生代表等近300人参与启动仪式,亲身体验科技馆的魅力,他们无不对科技馆高度赞赏。

科技馆试运行三个月以来,来馆参观人数突破2万4千人次,其中团体接待105次,越来越多的人感受了科技馆的奥妙,各种美誉纷至沓来,社会上好评如潮。

然而,成功的背后是滨州市科协科技馆建设者们四年的艰苦努力,三十八次方案大修改、无数次加班加点的不懈追求,蕴含着的是建设者们日以继夜的辛劳和努力。

 

创新思维,提出“太空舱”设计理念

滨州市科技馆建筑外形整体呈碟形,被网友形象地称之为落在滨州大地上的“UFO”。设计时,建设者们巧妙地利用了神秘的UFO太空飞碟与科学探秘这一神秘感,提出了“太空舱”的设计理念,将各展区以“舱”来命名,并由此建设成了“电磁世界舱”、“声光乐园舱、“力与机械舱”、“生命科学舱”等7大展舱。这种布展与建筑外形相结合的设计方式得到了专家与市民的广泛认可,激发了公众到科技馆参观学习的兴趣。许多市民表示,一定要到蝶形UFO里一看究竟,从而吸引更多的公众去学习、去思考、去探究,达到科学普及与兴趣艺术相结合的目的。

 

拓展思维方式,标志性展项横空出世

滨州市科技馆二楼序厅中央,有一高度为17.4米的挑空区域,按照最初的设计方案,将在本区域设置一个长方形的屏幕,主要用于播放部分视频内容。经过长期的论证与商议,科技馆的建设者们解放思想、开拓思路,拓展其功能,充分利用挑空区域的高度优势,在实现原有方案的基础上与科技馆的标志性展项相结合,打造具有震撼性、创新性、艺术性、标志性的滨州科技馆展项。

为此,滨州科技馆的建设者们南下广州,北到北京进行考察,反复研究讨论,并邀请山东省照明协会、滨州学院飞行学院等专家进行专题论证,在综合各方意见的基础上,大胆提出了引入异形LED透明屏的设想。一个长达4.8米,高5米的椭圆LED透明屏在滨州市科技馆成功落地,突破性地实现了AR互动、笑脸采集、视频播放、关联滨州市科技馆微信公众平台等功能于一体的大型互动展项,既达到了美观动态的视觉效果与新颖独特的科普功能相结合的要求,又为序厅营造出了强烈的科技氛围,震撼着每一位来馆的参观者,赞叹声由衷发出,对建设者们而言,所有的辛苦在此刻都化作了幸福。

 

竭尽全力争取,环廊空间得到充分利用

走进科技馆三楼,有一圈高于楼层地面80厘米的环形长廊,面积约500平方米,对于仅仅有4000多平方米布展面积的市科技馆来说是一个非常宝贵的区域,能够利用好绝对添彩不少。然而在原设计中,这一圈单位面积的承重量仅为50公斤,不具备上人参观的条件。科技馆的建设者们不甘心如此宝贵的区域就此浪费,多次找原设计单位协调沟通,商讨修改方案,最终经过专家论证,对环形长廊承重面进行了科学加固,将承重量提高到了150公斤,基本满足了布展需要。经过优化设计,按照“展品上廊、廊外操作”的总体思路,依托原有建筑结构特点合理布展,不仅使本区域达到了安全充分的利用,还形成了具有滨州特色的场馆风格,受到了领导的肯定和市民的欢迎。

 

引领发展方向,设立虚拟体验专题展舱

2016年初,中国科协在印发《中国科协科普发展规划(2016-2020年)》中指出,要“通过虚拟现实技术营造互动参与场景,使公众能够身临其境般地参与互动体验,突破科普的时空局限,充分激发公众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规划》的出台,为科技场馆的规划指明了方向。经过认真研究,建设者们认识到,必须调整原有设计思路,提升公众在科技馆参与互动的体验感,科技馆四楼的“虚拟世界舱”应运而生,该舱包含了12件大型虚拟互动展项。“虚拟世界舱”一开放,便吸引了大批市民排队等待体验参观,深受公众喜爱,也切实让公众在虚拟世界中过了一把“未来人”的瘾,达到了“超现实体验、多感知互动、跨时空创想”的目的。

 

启迪科学智慧,各种展项精彩纷呈

馆内的所有展品展项均是在借鉴其他省、市科技馆运行经验的基础上,根据滨州市科技馆自身特点,经过反复研究、不断探讨、精挑细选出来的,其中不乏新颖、特色、深受公众喜爱的展品展项。位于科技馆二楼序厅的机械墙,包含了19个机械结构,运用连杆、齿轮等机构,通过不同组合,展示了机械结构原理及功能,效果震撼,其中非圆齿轮是市科技馆特色展项;售货机器人运用先进机械臂与智能化软件进行精确控制,可以完成自动识别、自动抓取、自动售卖等一系列动作,展示了当前机器人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深受小朋友的喜爱;三楼电磁大舞台,重现了特斯拉放电、法拉第笼等经典实验;声光乐园的克鲁克斯辐射计,由三十个辐射计组成,分别带有黑白叶片,在灯光照射下不停旋转,光线越强,旋转速度越快,引发观众强烈的好奇心;生命科学舱的人体器官组合展项,让人们更加清晰的了解自己的身体结构;四楼数学展区的方轮车,车轮是方的,却可以在特殊的路面上行走自如;保卫科技馆,观众与“外星怪兽”大战,过足手瘾。另外还有虚拟骨骼运动、3D打印等精彩展项,让科技馆的新科技、新体验无处不在。

 

严把质量关口,只为打造一流科技馆

一个好馆,内容建设方案的确定是基础。在征集方案的基础上,多次邀请专家论证、指导,经过几十次方案大调整,终于拿出了最终方案。这个方案包含着各级领导、专家和全馆建设者们的心血,可以说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回过头来发现,最终的实施方案与最初设计方案有天壤之别,每一次方案的调整都是进步,最终达到破茧成蝶的效果。在施工过程中,市科协领导多次强调要严把质量关,定期进行现场监督,全馆建设者们本着死盯死靠,迎难而上的精神,不放过任何细节。先期建设的多功能厅墙面质量不达标、地面施工没有达到预期效果,立即要求厂家进行了三次大面积的整改,达到科技馆施工要求,有效实现了灯光、音效的完美展现。厂家说:“这是他们施工要求最严、建设最好的一个项目,在滨州馆施工也提高了我们建设队伍的水平”。我市科技馆是以地暖供热的场馆,这给展品展项的固定带来了极大挑战。经过与施工方的严格论证,制定出科学的施工方案,既保证了展品展项固定牢固,又确保了取暖管道的正常运行,让冬季的科技馆变得更加温暖。展品制作过程中,科技馆的工作人员深入厂家,进行了三次展品展项的现场监造,对展品生产进度、展品制作工艺、材料质量控制情况等进行了细致的检查;同时对照展品深化设计书和效果图等资料,对展品生产中存在的不按图纸施工、结构不合理、外观效果差、互动功能不健全等问题,提出整改要求,把好质量关,为打造一流科技馆奠定坚实的基础。

 1.jpg

塑造一流团队,实现场馆可持续发展

建设科技馆只是科技馆运行管理的第一步,科技馆的长久发展,需要一支素质过硬的队伍来引领。科技馆通过规范规章制度,约束员工行为,提高员工素质,使馆内管理走上了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并通过招考、聘任等多种方式,组建了一支由80后、90后大学生为主体的管理运行队伍。这支年轻的队伍经过规章制度培训、业务培训、礼仪培训后,及时实现了角色转换,立足各自岗位,恪尽职守,为科技馆的顺利运行做出了应有的贡献。为传递青春正能量,努力建设高水平科技场馆,牢固树立员工的使命感、荣誉感和责任感,科技馆开展了“让青春在科技馆闪耀”等系列活动,进一步凝聚了力量,激发了职工干事创业的热情,为实现科技馆的可持续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为了日后运行有序,市科技馆全面推广“互联网+科技馆”工程,这一重要举措犹如为科技馆的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大大拓展了全馆的服务能力,突破了服务空间的限制,特别是推广的网上票务预约系统,为确保顺利运行发挥了重要作用。

风劲扬帆正当时,滨州市科技馆正式运行即将开始,全馆将继续发扬“弘扬科学、服务发展、团结协作、敬业奉献”的科学精神,不断开拓进取,提升服务质量,创新实干塑造特色品牌,为提升全民科学素质发挥领航作用,为建设生态美丽幸福新滨州贡献一份力量。

责编/刘红伟 邵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