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与品牌》杂志社人物志

寻访三晋工匠·霍翠平:慧眼定重心

            

                                                       霍翠平现场工作中

能在一两秒内用肉眼快速判定吊装物件的重心,目测零部件对接精度在毫厘之间。当起重工4年来,经他手起吊的物品逾30万吨,平均每天两三百吨,没有发生一起差错,没有一次看走眼。

对起重工来说,找准起吊物的重心,是整个装配作业的关键。在太重起重机分公司,起吊的各种异形零部件占到98%以上。要找准异形零部件的重心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能快速、精确地找到重心就更难了。而霍翠平师傅的招牌“绝活”,正是一眼定重心。

2016年5月5日7时30分,霍翠平像往常一样指挥工友起吊、协助安装配件。

当天要起吊的桥架端梁长7米、高2米、自重8吨。从高处俯视,呈一个大大的“∏”型。体积大、形状不规则,想平平稳稳地吊起这个“大家伙”,找准重心至关重要。霍翠平仔细端详了一下,很快得出了结论:“从俯视角看,重心在端梁外侧的中心点位置;从侧视角看,重心在距离端梁外侧至连接头中心位置的400mm处。”按照霍翠平的判断,大家绕着这两个重心点把钢索缠牢、系紧。

“起吊!”一声令下,吊钩缓缓上移,巨大的吊件稳稳升起,到位后又稳稳落下。

工友说:“只要有霍师傅在,这些不规则的异型零部件起吊就不会有任何问题。霍师傅的一双‘慧眼’,能在一两秒内迅速判定吊装物件的重心,而绝无差异。这个工作,一般人常常先要用标尺测算,甚至要反复起吊多次才能成功起吊。”

2014年11月,太重为韩国浦项制铁公司生产了一批70吨重铸造起重机。该公司驻厂监造李进植被霍翠平准确的判断、无二的绝活所折服,还邀请霍翠平去韩国公司做技术指导。

“车间里需要起吊的物件,少则几百公斤,重达几十吨。重心判定是否准确,直接影响捆绑位置是否正确、选用系带的软硬度、吊钩下降快慢等,更重要的是重心没找准,不但会延误吊装时间,还极易造成物件倾斜、脱落,甚至危及现场作业人员生命安全。”该分公司装配工部副主任武晋伟介绍说,“霍翠平师傅当起重工4年来,已起吊物品逾30万吨,平均每天两三百吨,没有发生过一次差错,在业内是绝对的高手。”

目测判定重心的难易程度取决于吊装物件的外形特点、内部结构等。像矩形钢板、制动轮这种较工整的物件,重心一般距离中心线较近,有的会与中心线重合。对其他构造复杂、不规则状的物件,目测判定重心绝非易事。

但多难也逃不过霍翠平那双像装了标尺的眼睛,这些年,他从来没有看走眼过。

工友康兴龙曾与霍翠平有一次“比武”切磋:那是2015年3月,起吊太重为三峡某大型水电站生产的1300吨桥式起重机上的一副小车架。小车架长6米,宽5米,高1.6米,总重量为15吨。它顶部安装着两个机座,旁边还有一块凹进去的“洼地”,底部连接一个体积不小的“三合一减速器”……面对这样一个整体结构不对称、难啃的“硬骨头”,康兴龙和霍翠平确定的重心只有20mm差距,最终,按照霍翠平的目测结果,起吊顺利完成。

起重工要协调多工种作业,不仅要准确判断重心,平稳转运起吊物件,还要配合钳工安装。特别是在安装环节,零部件之间的对接更是非一双“慧眼”不可。

武晋伟讲述了这样一件事:去年,太重接下了世界最大的1200吨桥式起重机生产任务,其中安装卷筒是一件高难度的细活儿。卷筒是减速机上的关键部件,近10吨重的卷筒需要起吊后,再精准地与减速机连接盘实施对接、安装。内行人都知道,起重机小车架上有一处凹下去的地方,卷筒必须准确“卧”在这个位置上,前后仅仅10mm的距离。吊装时,工人试吊了七八次也没有成功,只好搬来霍翠平“救场”。霍翠平仔仔细细看了一遍,把卡环换了一个角度,又在对接时把卷筒倾斜了10度左右。当卷筒稳稳当当地卡在凹槽处时,站在起重机下的年轻人都欢呼起来。

这些“真功夫”的背后,凝结着霍翠平多年的专业积累、生活沉淀,练就一双慧眼,靠的是在实践中反复琢磨、反复“试错”、反复试验。

1989年,霍翠平在太重起重机分公司做了一名车工。初中毕业,起点并不高,但凭着勤奋自学和虚心向师傅请教,他的业务水平突飞猛进,很快成长为公司的技术“大拿”。

公司业务的多元发展,对起重工需求增大。霍翠平毅然决定转换“跑道”。那一年,他42岁。

他苦心钻研新业务,重新啃读专业书。由于做车工时对起重机上每一个零件都烂熟于心,所以仅仅一年,他就通过自学考取了起重工的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证。每次装吊前,他提前半小时去车间“踩点”,研究起吊物的构造特点,先目测重心的位置,反复试吊找准“感觉”,装配工作完成后还要和工友切磋讨论。

霍翠平目测重心的“绝活”是“品”出来的。空闲时间,他会用四条绳子绑住小板凳目测重心;陪孩子玩耍时会吊起各种小玩具找重心。就连帮朋友搬家,他也要揣测一下衣柜、电视机的重心在哪里。

霍翠平说,起重工的工作看似简单,但懂的越多,反而胆子越小,生怕出现纰漏,所以要时刻提醒自己更精准,这样才能心安。

霍翠平用自己的慧眼创造了“翠平精度”,更用一名蓝领工人的志向与毅力,找准了自己人生的重心:在平凡的岗位上兢兢业业,把自己的能力与才华发挥到极致。他曾夺得山西省首届车工技能大赛亚军,荣获国务院颁发的“工程技术突出贡献奖”等。他说:“既然选择了、认准了是正确的,就要一直走下去。”                               责编/杨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