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与品牌》杂志社创新解读

创新解读三部曲

3月5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了一年一度的《政府工作报告》。每年的总理工作报告都是全年经济发展的风向标,尽管人们对《政府工作报告》中的数据可能领悟不深,但它其实和普通老百姓关系极大。报告中任何一个小数点后数字的变化、任何一小段文字的措词的变化,对普通人来说可能都是极大的投资机遇或意味着生活的巨大变化。

王志中

全国人大代表

山东临工集团董事长

当前社会的快速稳定发展,消费需求的增加,使得部分劳动密集型企业出现劳动力短缺的现象,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还在于提升劳动效率,解放生产力,促进生产关系的合理发展。单纯的增加劳动力,不仅增加企业的运营成本,而且造成了资源配置的不合理利用。只有运用创新手段,提高劳动生产力,提升制造效率,才能降低产品成本,降低企业运营成本,促进产能升级;要利用“互联网+”的优势,加强智能化、标准化、产业化建设,拓宽销售渠道,积极合理引导消费需求,促进产业升级;要实施资源的合理配置,优化生产效率,减少运输环节不必要的浪费,提升企业竞争优势,促进企业转型升级。 

余卫平

全国人大代表

中国中车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

美国时间3月9日上午,中国中车股份有限公司在美国芝加哥通过严格评比,以13亿美元的价格成功中标芝加哥846辆地铁车辆的项目。

科技创新是中国中车存在和发展的基石,也是推动中国高铁走向世界的根本保障。2015年以来,中国中车产品研发取得一系列新成果。两列时速350公里中国标准动车组型式试验全面完成,各项技术性能表现优异,标志着我国动车组研制步入了全面自主化、标准化的新阶段。国内首条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低速磁浮列车在长沙投入试运营。出口澳大利亚窄轨漏斗铁路货车被科技部评为国家重点新产品。储能式100%低地板轻轨车、悬挂式公交系统车辆等产品研发进展顺利,城轨产品谱系更加完整。高速动车组牵引控制系统、制动系统等一系列关键核心技术取得新突破。 

张正贵

全国人大代表

四川九洲电器集团战略决策咨询委员会主任

习总书记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是针对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开出的药方,是“十三五”发展的指挥棒,为企业指明了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和发展着力点。依靠资源等要素投入推动经济增长和规模扩张的粗放型发展方式难以为继、不可持续。在经济发展面临动力转换的形势下,发展的老路走不通了。我们得找到一条让企业不仅是“兴”一阵子而是“兴”一辈子的新路。这条新路就是创新。

强化创新引领作用,健全、完善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围绕重点行业转型升级和重点领域创新发展的共性需求,形成一批企业创新中心,重点开展行业基础和共性关键技术研发、成果产业化、人才培训等工作。加快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融合发展,着力发展智能装备和智能产品,全面提升企业研发、生产、管理和服务的智能化水平,培育壮大一批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领军企业。

刘永好

全国人大代表

新希望集团董事长

 

农业食品也存在结构调整。现在普通肉品、食品已经接近饱和,市场需求正在向更高端方向迈进。如牛肉、羊肉、龙虾、三文鱼、金枪鱼等的市场需求很大,而且越来越大,在这些方面中国不具备产业优势,我们应该‘走出去’,在国际上寻找资源,通过投资、收购、联合等方式,建立产业链体系,来满足新的市场需求。把产品向消费端做更多的延伸,切实“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强持续增长动力”,为老百姓提供方便、可口、安全的终端的产品。 

王士岭

全国人大代表

山东兰田集团董事长

2015年全国城镇新就业1312万人,服务业在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上升到50.5%,首次占据半壁江山。农村贫困人口减少1442万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快速增长,全年新登记注册企业增长21.6%,平均每天新增1.2万户等等,报告用详实的数字展示了一年来全国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取得的巨大成就。报告中对“十二五”规划完成情况的回顾和“十三五”时期的宏伟蓝图的介绍,充分表明了党中央、国务院以五大发展理念推进我国经济转型升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坚强决心,是一个鼓舞人心、催人奋进的好报告。

曲伟

全国政协委员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十一研究院研究员

互联网已经使人与人、人与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换既迅捷、又准确。利用互联网提升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空间巨大。“互联网+政务服务”可以让政府服务变得更高效。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后,通过数据共享和线上传输,能够将一部分的公共服务需求在线上解决。急速膨胀的公共服务需求与相对紧张的线下服务能力之间的矛盾,能够在运用“互联网+”改造政府办事流程后得以缓解,全程的线上公开也有助于阳光政府的建设。

微信、微博等形成的数据和信息在互联网上的两个结点之间,会以最短的距离,以光速传播,互动交流能力很强。在政府利用互联网来执政和服务社会方面,软件和硬件已经没有任何技术难度和障碍。“宽带中国”、“三网融合”等工程的建设,使政府和人民群众在办事、联络、宣传、沟通等方面,已经取得了多方面的成绩。然而,在一些领域,政府在利用互联网解决问题方面,也存在不尽人意的地方。

为此建议政府需组织构建或整合相关完整而系统、多层次的互联网数据库平台,并协调省、市或行业等方面的关系,利用互联网思维,实现解决目前群众反映强烈的交通、民政、医疗等行业群众跑腿多、办事难等问题。同时政府要利用微信、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即幕克(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等手段,在全民科普、信用信息、政策宣传、税务培训、网络打假、审批监管、价格举报、边远地区的各方面教育等领域实现现代化。 

姜卫东

全国人大代表

山东五征集团董事长

站在科技的角度上,当前推动经济发展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增强产品竞争力。增强产品竞争力,一个核心就是靠科技创新,当前阶段,国家对此是高度关注的。作为企业来说,企业也要提升研发能力、制造能力和产品水平。当前宏观经济形势是国际国内压力都很大,想要突破,唯一可以依靠的就是科技。包括发达国家,也是靠科技,有了这个,才能有好的产品。科技创新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有了这个核心竞争力,产品才有附加值,才能卖个好价钱,才能有好的经济效益,才能树立品牌。打造核心竞争力,不管什么阶段,也不论大形势好或者不好,好,得做,不好,也得做。

站在企业的角度上,一个成熟的企业,在科技方面要创新,在管理方面要创新,在营销方面也要创新。特别是在当前的互联网环境下,产品、管理、营销和服务方面都要不断创新,包括制度也要创新。通过创新,提升质量和效率,降低成本,从而提高竞争力。作为企业,还要注重机制创新、制度创新,不断完善机制、制度。

从政府角度来说,国家也还要进一步扩大开放,使得我们的企业可以更好地学习国际企业的长处。中国毕竟发展时间短,虽然改革开放30多年了,但真正的变化,也就是近十几年的发展,企业产品的各个方面进步都很大,和15年前、20年前比起来,这种进步就可以说是非常大了。这是和自己比,进步很大,变化很大。但和发达国家比起来,差距就还是很大的,所以我们必须继续做更大的努力。    

陆亚萍

全国人大代表

江苏亚萍集团董事长

创新的关键是人才的培养,人才要从小培养,从娃娃抓起。

创业创新是政府的号召,关键要落实到基层。首先要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从小养成一种好的心态,要学会感恩、尊重;其次应知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父母的一言一行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的成长,要注重培养孩子自强、自立的能力,陶冶情操;再次是强化社会的作用,利用创业创新这个支点,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和创造思维,企业和院校在强化专业知识的同时,注重思想道德建设,形成扎根基层贡献力量的良好氛围。 

张汝财

全国人大代表

河北衡水一壶斋工艺品有限公司总经理

一个企业也好,一个产品也好,没有创新,就不会有生命力。像国外的一些大的效益好的企业,对于创新始终都是很重视的,总是安排经费来支持企业的技术研发和创新。市场上的竞争对手虽然多,但当同行们跟风推出同类产品来争抢市场份额时,这些高度重视创新的企业却又推出新的产品、新的更新换代的产品了。

例如工艺美术产品的创新,一个老的东西,我们得传承下来,但在今天,如果不创新,销售、市场就会不行。仿制老的东西,即使做到和原品一模一样,只是没有古代的年号,如果不创新,销售和市场也会不行。可是一旦在这个基础上还有创新,创造出来各种东西,效果就会不一样。比如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我们开发了一系列产品,有收藏的,有陈列的,也有居家装饰用的,在注重艺术传承的基础上和实用性结合起来,产品的品种、样式就多了,产品的市场也就扩大了。工艺美术品的创新和搞科研一样,也得不断创新,也在不断创新。

那些出土的古董、文物,很多就是当时的工艺美术品,代表当时工艺的最高水平,就是当时的艺术精品,往往也是当时的艺术创新的产物。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都会有不同的工艺美术品涌现,都有它的艺术价值,特别是那些工艺美术精品,价值更高,而且时间长了以后,还会具有文物性。并且艺术也是随着时代而发展、随着人们的需求而发展、随着当时人们的创新而发展的。比如唐朝的有些东西,现在是文物、古董,在当时是拔尖的,是艺术的顶峰,如果我们延续下来,并且在这个基础上创造出新的东西,那就仍然会是艺术精品。

艺术总是和现实联系在一起,而不会在真空里,一件工艺美术品,如果既能继承传统中的优秀基因,又能联系现实,时时刻刻都注意把古今中外各种营养都融会贯通注入到作品当中去,创新也就是必然的事情。 

魏岚

全国人大代表

厦门信达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

今年其实是很关键的一年,国家把科技创新提到了很高的位置,五大发展理念中,创新摆在第一位,“十三五”规划里,创新在第二章就提到了,其中以科技创新为引领,这些都给我们高新技术企业以很大的振奋。如何来营造一个比较好的科技创新的环境、氛围?我觉得当前可以说有两极分化的趋势:一方面,近几年我国科技创新已经迈出了很关键的一步,有些技术可以说与国际前沿接轨了,但另一方面却也还存在严重的低端重复的现象。比如众所周知的闹得沸沸扬扬的马桶盖事件,连普通的生活日用品都要去国外购买,科技界在这方面是很困惑的,一个是很前沿的技术能够与国际接轨,一个是很低端的技术充斥市场。因此我提了几点,科技创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定要去低端产能,把低端产能、过剩产能有效地化解了,然后才能营造一个良好的创新的氛围。否则我们在做高科技,同样的产品,低端产品大量充斥市场,导致市场无序竞争,对企业,尤其是对我们这种创新型企业造成很大困扰。

当前,总的来说,老百姓的质量意识很强了,但在市场流通上,产品质量的好坏老百姓很难判断。同样的产品,比如做节能灯,老百姓不搞技术,自然无法知道。我常常告诉周围的朋友,买灯一定买健康的光源产品,否则对视网膜、脑神经,对皮肤都有危害。所以说质量很关键,创新首先要去低端产能,提升品质,在市场流通上提升质量的门槛。

其实很多人到国外买的产品,很多也是中国制造的。同样一个产品,比如节能灯,有高端的灯,也有比较低端的灯,但一定都是保证质量的、保证寿命的,一定是安全的,这是最基本的要求。为什么老百姓跑到日本韩国去买马桶盖?是因为害怕,如果产品质量不好,生活品质就会受到影响。其实马桶盖我们福建泉州的就做得很好,还出口。为什么大家要跑到国外去买?这是心理上的问题,大家总觉得国产的东西口碑不好,质量难以保证。所以今年提到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企业针对老百姓的需求去供应高质量的产品。 

朱逢民

全国人大代表

国投钦州发电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

创新一词,最早起源于拉丁语,具体有三层含义:第一为更新,第二为创造新的东西,第三为改变,是人类主观能动性的一种高级表现,是推动民族进步和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党的十八大以来习总书记对创新发展提出的一系列的重要思想和论证,把创新发展提到事关国家和民族前途命运的高度,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发展理念把创新推动发展排在了首位。所以说,创新是引领发展的重要动力,在国际发展竞争日趋激烈、我国经济进入常态化的情况下,必须要把发展的重点放在创新上。

首先,创新应是全覆盖、全方位的,社会发展建设的各个层面、各个领域都需要创新,它贯穿于我们的一切工作之中,所以要在全社会形成一种创新的氛围,鼓励万众创新;其次,要发挥好科技创新的引领作用,将科学技术、生产力发展、人口等多方面要素有机结合起来,加快形成以创新发展为引领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推进整个社会的全面进步。 

孙建博

全国人大代表

山东省原山林场党委书记

中央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及“五大发展理念”为我们提供了更多的新的发展思路,比如绿色生态发展。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创绿色产业体系,让绿色产业的创新发展成为经济持续增长的驱动力。

改革就是创新,用创新的思维去改革,改革创新永远在路上。原山集团在党的领导下,大胆创新、奋力拼搏,坚持绿色发展,走出了一条创新之路、生态发展之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总书记这句话说到我们这些林业人心坎里去了。“靠山吃山”对于原山人来讲,却有着另一种理解,那便是绿水青山才是真正的靠山。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并不等于要关停些什么,制裁什么,但还本着老观念、老思想,想着用资源用环境做代价换取发展,这种思维要转变了。不能再走老路了,应该有一个更好的出路、更好的突破,突破自我的思维。 

龚克

全国人大代表

南开大学校长

从“要素驱动”到“创新驱动”,是经济发展的动力转换,就好像是在飞行中为飞机换发动机一样,这是一件高难度的事情,是有风险的。

为什么要进行这样的转换?第一,这是国情决定的。中国经济靠要素驱动的路子已经难以为继了,资源、能源、环境的制约逼着中国经济转换动力。第二,这也是世情决定的。地球人类要持续发展,也要求各国特别是中国经济转换动力。第三,审时度势。我国要主动及早作为,越晚越被动。

现在经济下行的压力很大,正是倒逼创新的时机。创新的要素很多,包括人才、资金、设备、政策、文化等。然而,人才是创新的能动要素,汇聚人才、培养人才、调动人的积极性是创新的首要之义。

我国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强度(即研发经费占当年GDP的比重),一直是逐年提高的,这对于我国科技创新的不断加强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我还要指出三点:

第一,到2020达到2.5%的研发经费强度,这个指标并不高,OECD国家在2013年经济相当困难的情况下,就已平均达到2.4%,在金融危机前要高得多。因此,我国要跻身创新型国家行列,实现创新驱动发展,必须确保达到和超过2.5%的研发经费强度。

第二,能否实现2.5%研发经费强度,令人堪忧。我国“十一五”规划就预期实现2%,结果没有能达到。“十二五”规划又预期要实现2.2%,还是没有达到。研发经费强度,多次成为五年发展规划少数未能达到的指标之一,尤其是在我国如此强调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要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的情况下,出现这样的情况,是非常值得重视的。这里固然有许多原因,比如经济增长减速、企业效益不好等原因。但我认为,还是存在重视不够、引导不力、要求不严的问题,创新驱动恐怕还没有真正成为内心的共识,可能还是存在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钱少了不要的问题。

第三,研发经费只看强度还不够,还有个支出结构的问题,就是基础、应用和实验研究各自的比重问题。我国的突出问题是基础研究比重过低,现在是4%稍多一点,OECD国家2013年平均是17%!基础研究涉及原始性创新,这是我国真正蕴积先发优势实现创新发展的根基所在,必须有较大的提高才可以支撑创新驱动战略。 

王景海

全国人大代表

黑龙江省完达山乳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目前能够有效实现创业创新的主体是企业,其发力点是整个产业过程中的创业创新。具体说来,由企业牵头进行的创业创新,既具有经济基础, 又拥有直接与产业相衔接的资源配置,同时还拥有人才支撑,能够为创新提供坚实的后盾与系统持续的支持。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生产运营效益的不断提升,在适应新消费群体过程中的产品升级以及向外延伸而衍发出的相关产业都是以企业为核心的产业创新。以完达山乳业股份有限公司为例,从养殖业到生产工艺加工再到市场营销,整个体系是一个创业创新的过程,在生产运营的每个环节都存在创新,各部门各阶段的创新形成合力共同推进企业的持续发展。

企业创新更多地是在“有业”基础上的创新,因为企业了解市场、对接消费,创造的是产业向资本集聚的发展过程,这是企业创业创新相对于其他社会组织或个人的优势所在,所以必然是创业创新的主体。如果没有形成基本产业,没有企业平台作为依托,仅靠个人的微薄之力很难顺利实现创业创新,而有了产业再谈创新则可能是一个跨越。 

侯一筠

全国政协委员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员

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率偏低,高校、科研院所科技成果真正实现转化与产业化的还不到10%,远低于发达国家40%的水平,科技投入和科技资源存在巨大浪费。

应紧密结合《政府工作报告》及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借助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实施的契机,制定出台符合各区域实际的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的有关政策。通过考核评价体系指挥棒作用,制定优惠利好政策,为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转化提供良好的环境氛围,促进相关政策真正在高校和科研院所系统内落地。

科技企业孵化器在推动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孵化和培育中小科技型企业,以及振兴区域经济,培养新的经济增长点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应积极整合和引导各种社会资源参与,着眼市场化运作,引导建设一批科技企业孵化器试点,催生一批创新型科技企业,成功转化一批科研成果,培养一批创新型人才,探索出一条加快科研成果转化、低成本催生创新型企业的有效路径。

技术市场是连接科技与经济的桥梁,包含技术转让与引进、技术咨询与服务、技术许可证贸易等。进一步加强和优化顶层设计与指导。完善健全国家技术市场体系,规范科技成果发布、科技信息交流、技术转让交易、技术产权交易等行业行为。遵循市场配置创新资源、利益驱动成果转化的总体思路,实现科技成果和技术的产品化、商业化和资本化,推动我国技术市场良性、繁荣健康发展。 

万连步

全国人大代表

金正大集团董事长

金正大充分发挥了“工匠精神”,实现了“弯道超车”。我们瞄准了‘贵族肥料’—缓控释肥的科技攻关。金正大通过产学研合作,整合国内研发资源,带动30多家科研院校、70多家企业进行缓控释肥研发攻关,先后开发出作物专用控释肥产品100余种、44项新技术新工艺、10余种新材料。在全国建起12大生产基地,年产能力600万吨,其中,高端化肥—缓控释肥产能达180万吨,连续7年位居世界首位。

从2006年第一条缓控释肥生产线投产,金正大每年以30%以上的速度快速发展,去年销售收入177亿余元。其中缓控释肥产销量连续7年稳居全国首位,产能居世界首位。缓控释肥在全国118个市县36种作物上大面积应用,累计推广面积超2亿亩,基本覆盖了我国主要区域的大田与经济作物,为农民节本增效约740亿元。短短18年,金正大通过不断创新,不仅打破了国外技术封锁,还引领中国缓控释肥等新型肥料产业走向世界先进行列。

今天的金正大,更是发扬“工匠精神”,专注于缓控释肥、水溶肥、硝基肥等新型高效肥料的科技创新,收获了累累硕果,成为行业领军企业。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金正大坚持人力资源优先投入,人才和事业共同成长的人才观,在“创新、和谐、国际化”企业目标指引下,金正大坚持“人力资源优先投入”指导思想,激发员工潜能和创造力,形成“事得其人、人事相宜、人尽其才”,打造一支专业型、创新型、国际型人才队伍。 

吴志明

全国政协委员

海峡出版发行集团副总经理

“品牌”是一种无形资产。“品牌”就是知名度、好感度,就是品味、面子和身份的象征。有了品牌效应就具有凝聚力与扩散力,就成为发展的动力。品牌是民族文化、国家文化的无形载体,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软实力与形象的重要标志。

新常态其实就是品质经济,而品质经济的基础是品牌,没有品牌就没有市场,没有市场就没有税收,没有税收就没有政府!一个国家的崛起首先是品牌的崛起。

针对新常态下中国品牌建设滞后的现状,我们第一应该树立品牌战略意识。牢固树立品牌战略意识,重视品牌建设工作,加大品牌建设投入力度,建立和完善品牌管理体系;第二健全品牌发展机制。一个民族品牌的发展离不开国家政策的支持与扶持。品牌发展是各级政府和企业的共同责任,政府部门要在引导、协调、监督、服务等方面为企业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第三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学习欧美等品牌强国在品牌培植与建设方面的经验,树立品牌意识,加强品牌的宣传推广,提升产品质量,提升品牌价值,让中国品牌驰名海内外,让“中国制造”成为优质的代名词;第四,培育品牌文化底蕴。文化内涵是品牌的核动力。科技是翅膀,文化是动力,没有文化产品就无法腾飞。认同。 

刘宗利

全国人大代表

保龄宝公司董事长

“十三五”期间,消费心理、商业模式都将剧烈变革。让碎片化的需求与供给实现共享与链接,不仅有助于破解新常态下的发展困局,而且也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涵。将科技金融产业深度融合,培育新动能,影响和带动发展要素的聚集和释放,以促进企业、产业、区域融合共生、协同发展。

一方面是同质化产能严重过剩,另一方面是诸多需求得不到满足。这样一对矛盾,不仅困扰着中国制造,也困扰着当下的中国经济。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解决问题:

—突出模式创新。锻造产品力,回归经营本质、产品本质。企业应立足主导产业,潜心研发,在价值、业务设计上与客户高度协同,以设计驱动创新,让创新激发活力、精准发力。

—突出集群优势。发挥企业自身创新主体作用,组建联合工程实验室、央地共建工程研发中心、跨界信息交流中心,联盟式、链条化的产学研,从技术合作、平台合作走向产融结合等规划和举措,为资源资本融合集聚、充分释放产业价值奠定坚实基础。

—突出全价值链。在工业经济时代,完成一单产品销售意味着买卖双方关系的结束。而在数字化时代,产品实物交易的完成才是双方关系的真正开始。每一方都是产品和服务的供给者或需求方,供需双方的关注重点从产品、服务本身延伸到业务协同、价值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