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与品牌》杂志社封面报道

德阳市科协党组书记、主席陈云彬

9R1A6554.JPG

《科技创新与品牌》:据了解,德阳市正在推进创新改革的“一号工程”,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德阳市科协是如何在科技引领支撑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积极作用,促进科技与经济的深度融合的?

陈云彬:德阳市科协是市委领导下的群团组织,必须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主动作为。近年来,市科协要抓好两项重点工作:

一是大力推进院士专家工作站建设,重点推进专家工作站建设。“创新驱动示范市”建设和推进全面创新改革的“一号工程”需要高端智力支撑。近年来,市科协积极推进院士专家工作站建设,充分发挥院士专家工作站智力集聚作用,促进建站主体与院士专家及其团队合作的不断深入,在帮助企业转型升级、技术攻关等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效。截至2015年,我们累计建成市级院士工作站38家(新增7家)、省级院士专家工作站6家,柔性引进院士15名,创新团队及高层次专家300余名,建站企业新增科研项目249项。

二是组织实施创新驱动助力工程。深化产学研用结合,引进两院院士、高校、科研院所、国家级学会、省级学会人才智力资源,发挥市科技社团的作用,在深入开展院士专家工作站建设的同时,推进海外科技交流协作计划、科技工作者服务计划等,组织科技专家服务企业自主创新,大力引进海外人才智力资源,吸引海外高层次人才为德阳发展服务,促成一批项目与技术落地。

《科技创新与品牌》:德阳市科协在服务科技工作者方面有什么新举措?

陈云彬:科协是科技工作者的群众组织,科协工作既是党的群众工作,也是人才工作。青年科技工作者是一支最具活力、最有创造性的队伍。我们要把这支充满激情和活力的力量凝聚到科协组织中,要推动落实“青少年科技教育计划”,组织开展青少年科技竞赛活动、科普大篷车活动、校园科技活动、科技活动基点校建设和青少年校外科技活动等,搭建青年科技工作者联谊交流、成长成才平台,调动和激发广大青年科技工作者创新创业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另一方面,建设“科技工作者之家”还有很多工作要做。要探索优秀科技工作者的宣传、举荐新途径,完善科协干部联系科技工作者制度,完善科技工作者利益诉求表达机制,深入开展科技工作者状况调查,办好中国科协会员日等重要活动,有效提升市科技工作者服务中心的服务功能与水平等。

 

《科技创新与品牌》:随着德阳市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和政府转移职能加快,各级学会也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在此过程中,学会如何提升自身能力建设?

陈云彬:目前,我们德阳市的市级学会稳定在70个左右,涉及各学科各领域,学会成员每年增加1至2个百分点。未来,我们将抓住全面深化改革、承担政府转移职能和创新驱动发展的大好时机,坚持把学会建设作为科协主体工作,摆在重要的位置,研究和破解学会工作中遇到的新问题,加强学会组织建设和能力建设,促进学会创新发展,把学会建设的“内能”转化为服务科技创新的“外力”,助推创新驱动发展。

一方面,加强学会组织建设和能力建设。在新兴行业、新兴学科中加大新型科技社团的组建,积极引导区、县(市)科技社团建设,精心培育充满活力、具有地方特色的重点科技社团;引导鼓励学会吸收留学回国科技人才、高新技术人才、青年科技工作者、科研生产一线的优秀科技工作者入会,鼓励科技领军人才、代表人物加入学会;在学会组织结构、队伍建设、运行机制上深入研究,进一步增强活力,加强自身发展能力,提高为会员服务水平,努力提升学会对会员的凝聚力、影响力、号召力和社会公信力。

另一方面,要发挥好学会组织的作用。充分发挥学会在学科建设、学术活动组织中的主体作用和在创新驱动发展中的生力军作用,积极开展学术交流和科技合作,促进成果转化与应用;抓住改革机遇,认真研究学会承担政府转移职能的途径和方法,开展调查研究、及时梳理学会已承接、拟承接和政府部门拟转移的“三个清单”,开展学会承接政府转移职能工作试点,在人才评价、成果评定、项目评估等方面,推动学会承接政府转移职能工作有所突破,有新作为。

 

《科技创新与品牌》:作为科协系统的一名“老兵”,请问夯实科协事业发展的基础,在自身建设方面还有哪些需要进一步加强?

陈云彬:面临德阳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常态和新时期对科协工作的新要求,我们倍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我们将坚持改进作风,着力加强队伍建设,夯实科协事业发展基础。

总的来说,我们将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科技三会”上的讲话精神和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群团工作的意见》精神,按照“把科协组织建设好、把科技工作者作用发挥好、把党对科协工作的领导落实好”的“三个好”要求,自觉把科协工作融入当地党委和政府工作大局之中,牢牢把握服务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机遇,切实履行桥梁纽带职责,突出人才主线,坚持学会主体,担当科普主力,持续改进作风,团结动员广大科技工作者,开拓创新,扎实工作,为加快推进德阳创新驱动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