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与品牌》杂志社封面报道

创新而为 打造孵化单位特色品牌

广元市科协党组书记、主席闫筑(左一)在苍溪县副县长杨梅(左二)的陪同下回访三会村潘洪全的养猪情况.jpg

“广元的院士(专家)工作站孵化单位(以下简称孵化单位)已经成为广元市科协独创的一个品牌,它成为了广元市科协工作的又一重要抓手,为广元市科协赢得了不少赞誉。”甫一见面,广元市科学技术协会党组书记、主席闫筑就不无自豪地说道。所谓孵化单位就是针对虽还不完全具备建站条件,但建站积极性又很高的科技成长型企事业单位,由市人才办和市科协共同认定、授予的准院士(专家)工作站。“开展孵化单位建设,一是旨在夯实基础,提前介入培育,充实后备军,实现多层次建站,形成梯次布局,凡是先孵化成熟再正式建站的,建站质量都比较高;二是提升了科协工作的实效性和主动性,大幅度提升了科协的影响力、凝聚力、服务性和权威性,使科协服务经济,主动融入经济建设主战场的工作做的更实在了。”闫筑补充道。

“广元市科协的这个创举具有很强的创新性。”记者不禁感叹。

“广元市孵化单位的建设具有偶然性,也有其必然性。”闫筑表示。

早在2013年初的时候,广元市科协就根据广元多数企业创新能力不强,规模以上企业较少的经济发展现状,制定了“广元经济发展相对滞后,要追赶跨越、实现次级突破,客观上更需要搭建院士(专家)工作站等科技创新平台,不断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的工作思路,并将开展建设院士(专家)工作站工作作为科协重要工作开展,但是在刚开展工作的时候,面临着不少企事业单位的不理解,市、县区领导的不重视,相关部门不积极等一系列困难。以党组书记、主席闫筑为首的广元市科协一班人认真分析,认为是除了科协对院士(专家)工作站宣传不到位的原因之外,大家的认识不到位是阻碍院士(专家)工作站建立的主要原因。

“认识不到位,条件不成熟,盲目建站意义不大。”于是,广元市科协率先大胆提出:“对于不完全具备建立院士(专家)工作站的企事业单位,可先行建立孵化单位,通过孵化提升,待条件成熟后再正式建站。”孵化单位的概念,是借用动物的卵到活体的这一变化过程,引进专家团队进企事业单位,培育创新意识、开展科技攻关、实施项目对接,打牢建站基础,提升科技水平,完善建站条件,为正式建站创造条件,发挥着“科技孵化器”作用的企事业单位。因为创新而为,广元市科协在四川省乃至全国创造性地提出的建立孵化单位的构想,一步步付诸实施,并逐步深化、完善,已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本着孵化单位‘缺什么孵化什么’的原则,将孵化技术、孵化人才、孵化基地、孵化品牌、孵化产业链、孵化市场等六个‘孵化’作为重点内容。”在闫筑看来科协就要做孵化单位的后盾,给予孵化单位全方位的支持。零八一电子集团力源公司作为老牌的劳动密集型国有军工企业,面对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发展陷入了瓶颈,广元市科协经过走访调研确定其需要孵化技术。在广元市科协的帮助下,建立了孵化单位,成功签约院士、专家进行柴、汽油发动机电控喷油系统用高速电磁铁研究,经过2年的研究发展,公司利润实现了大幅度增长。

“除了建设孵化单位的构想属于创新发展,孵化单位本身也属于创新而为。”闫筑对于孵化单位有自己的一套认识。

孵化单位是在院士(专家)工作站建设层次上的创新。孵化单位丰富了建站层次,降低了建站预备梯次的“门槛”,容易建立,调动了企业积极性。同时,科协也可以提早介入进行服务,提高建站质量。孵化单位的建设也在逐步深化,广泛地服务于各行各业。广元科协在推行这项工作的同时,创新思维、开拓进取、站高谋远,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把院士(专家)工作站和孵化单位建在精准脱贫的产业链、贫困村、农业园区上,更实实在在地服务于中心工作、服务于精准扶贫工作。贫困村园区院士(专家)工作站是在院士(专家)工作站对象上的创新。打破了院士(专家)工作站建在企事业单位的惯例,针对贫困村产业发展建站,体现了科技扶贫的特点。在科协指导下,由北京大学现代农业学院院长邓兴旺领衔的创新团队,整合北京大学现代农业学院、苍溪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研究院、苍溪县华兴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苍溪县现有的院士(专家)工作站及孵化单位的科研力量,建立了三会农业园区院士(专家)工作站,这是四川乃至全国首个针对精准脱贫、建在贫困村的农业园区产业院士(专家)工作站,有效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开展“站村联动”是在院士(专家)工作站作用发挥上的创新。广元科协组织引导60余家省市院士(专家)工作站及孵化单位把自身的科技、人才、资金、项目优势与贫困村富集的土地、自然资源、劳动力等优势联结起来,建立产业链,推动农业产业发展,实现了企业发展和农民脱贫“双赢”。广元市院士(专家)工作站孵化单位四川华朴农业建立“土地流转”、“培训务工”等机制,与苍溪县、昭化区等地12个乡镇29个村开展“站村联动”,发展猕猴桃产业,仅去年就给付土地租金68万元、农民工劳务费204万元。开展“银站合作”是在院士(专家)工作站服务手段上的创新。市科协针对不少建站企业单位遭遇“资金瓶颈”问题,把“银会合作”延伸扩大至工业领域,与邮储、绵商等银行联手开展“银站合作”,形成了“一农一工”科协惠民助企发展的新格局。在“银会合作”信贷资金扶持下,不少农户建起了家庭农场,发展农业种养殖业,增加了经济收入。开展科技信息服务是在院士(专家)工作站服务内容上的创新。针对不少建站单位信息闭塞问题,广元市科技服务中心在中国科协科技咨询服务中心、四川省科协科技咨询服务中心指导下,为广元市60余家院士(专家)工作站及孵化单位开展了专利数据库服务创业创新平台建设,将160G容量1200万条专利信息免费提供给企事业单位使用,大大节省了研发时间和研发经费,受到了企业普遍欢迎。

此外,广元市院士(专家)工作站孵化单位管理也具有很强的创新性。孵化单位建设标准严格,严控数量,成熟一家,建立一家。“孵化单位是建立院士(专家)工作站的预备期,是实现人才战略的梯次构建和长远布局。孵化单位建好了,孵化提升了,建立的院士(专家)工作站质量高,会更加有利于院士(专家)与企事业单位的项目对接。孵化单位建成后,更要注重管理,引导企事业单位完善建站条件。在阶段性绩效考评中,如果该企事业单位没什么起色,孵化价值不大,就要果断停止孵化,并摘牌。”这样的管理制度,夯实了建站基础,为建站企事业单位的发展提供了全方位的保障。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经过四年的发展,广元市建成市级院士(专家)工作站孵化单位一共42家,其中9家正式建成院士(专家)工作站。因为创新,广元市科协的孵化单位独开科协系统先河,因为创新,孵化单位为广元市的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未来,也一定会因为创新,使得广元市科协孵化单位建设取得更加非凡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