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与品牌》杂志社创新工场

齐聚博鳌 众专家“把脉”现代农业

亓昭英副秘书长(左一)主持主旨对话 1558.jpg

“稳粮增收调结构,提质增效转方式”,化肥减量提效、农药减量控害,这是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中央1号文件一直在倡导的农业产业转型升级方向。农业部于2015年先后制定《到2020年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和《到2020年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发展现代农业,控制农业面源污染,成为全社会的共识。

如何适应新要求?如何为产业发展规划出更为清晰的路线图?肥料产业怎样把握减肥减药的新形势?

2015年,由中国科学院院士赵玉芬领衔,组织众多来自土壤学、农作物育种、植物营养学、化工、有机化学领域专家共同担纲了“适应农业新需求,构建我国肥料领域创新体系”的研究课题。

10月11日,2016中国农业(博鳌)论坛肥料产业发展论坛召开。中国科学院院士赵玉芬、黎乐民、谢华安,中国工程院院士金涌,全国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副主任谢建华等专家与相关业内人士在论坛上作了深入交流,为中国肥料产业发展献计献策,为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肥料产业对农业生产太重要了,我们能够吃饱、吃好,有丰富的粮食和农产品,肥料作了重大贡献。”正如谢华安在致辞中所述,“为了发展现代肥料产业、服务农业供给侧改革,为了实施中国肥料的标准化发展战略、推行减施化学肥料战略,我们在博鳌再次举办肥料产业发展战略论坛。希望通过多方向的交流,在各位专家和来宾的共同努力下,进一步推进新一代肥料产业,推进中国肥料标准化发展战略,为有机肥、为绿色农业、为农产品的发展直至为现代农业发展作出重大的贡献!”

让土地“吃得饱、吃得健康”!“把生态大农业产业模式写在祖国大地上!”这是院士专家给出的答案,也是广大民众的心愿。

服务农业供给侧

发展现代肥料产业

全国农技推广中心副主任谢建华:

目前我国化肥使用存在的亩均施用量偏高、施肥结构不合理、施肥方式比较落后三大问题。随着水、气、土十条的出台,国家的环保政策对化肥企业进行了转、比、测。化肥企业产业的发展面临着调结构、转发展的关键时期。此外,农业供给侧改革对肥料产业发展提出了新要求。

为了适应形势,调整市场目标,大量水溶肥的使用是今后的发展趋势。建议加快推广配方肥、大力推广水溶肥、积极推广缓控肥、充分开发利用有机肥、科学使用土壤改良调理剂功能肥。

在新的发展时期,要坚持发展新理念来全面提升肥料产业现代化水平。要走积极适应结构调整、科学配置要素资源、良性协同生产生态的农业发展道路。

呼吁形成大农业生产模式

中国工程院院士金涌:

现在土地污染严重,化工大有可为:固化剂通过吸附共沉淀把污染物去掉;水溶液淋洗、氧化还原法、电动力修复和生物修复法都是可行的方法。清华大学在土壤修复方面有很好的经验:在东北、南方盐碱地改良有很好的成绩;石油泄漏造成的土地污染治理也取得成效。通过纳米铁来降低重金属污染,也有相当的成效。

几亿吨的人畜粪便假如通过沼气发酵,解决了污染,也给农村提供了能源,可节省4亿吨的闪烧煤,可以大大减少污染。另外水肥一体化可以在植物生长的全周期内按照不同需求改变肥料配比,定量定时施用,一方面可以改善农产品的质量,同时大幅度减少肥料用量。不过这种资源是分散性的,不可能搞大生产。

农膜的使用是农业增产很重要的手段。可是农膜会污染土壤,捡破碎农膜很费劳动力。现在清华大学在做全降解不用回捡的农膜,可以在大棚里提高二氧化碳的浓度。

此外,农业也是可以很好地做资源循环利用的产业,把农林牧渔各种产业结合起来,粮食饲料、养殖、粪便秸秆、沼气、生物肥循环利用。我们现在有150多万个生态园,它的科技贡献率可以达到60%,成果转化率可以达到70%。

现代农业的发展同样离不开农业机器人以及良种培育技术。通过探头采集整个地里的PH值、各种元素的缺乏情况。至于良种培育,可以通过基因的损伤和培养来培育优良的种子。

真正解决农业问题还需要相关政策的大力支持,许多技术没有好政策的支持难行半步。先进的技术呼唤规模化的种植业,这就涉及到土地使用权的转移,就要吸引大企业资金、管理经验进入农业,关键是三方利益的分配一定要协调好。

化肥产品性能亟需提升

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员赵秉强:

 

肥料的全产业链的科技创新包括四个过程:原始创新、生产过程创新、化肥终端产品再创新、施用技术创新。从农业需求侧的角度来讲,我国未来肥料科技的创新有以下五大新形势。

第一,化肥要减量,农业要增产。未来我国粮食的持续增产要在化肥不增长甚至负增长的情况下进行。

第二,农业生产方式转变对生产体制上土地流转、规模化经营等产生深远影响,同时会影响到生产、流通、使用各个环节。

第三,不合理施用化肥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主要包括土壤生态平衡矫正,农田土壤功能退化、污染与修复,中微量元素缺乏矫正三大方面。

第四,肥料产业六大竞争凸显,对肥料产业的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第五,从绿色原料、绿色制造、绿色产品、绿色流通、绿色施用五大方面构建国家绿色肥料体系,为我国的肥料产业升级提供整体解决方案。

各方协同,共同推进农业转型

肥料产业,工业生产农业使用,作为连接工农业的桥梁,涉及到的领域方方面面。在主旨对话环节,众业界专家纷纷发言,为肥料产业未来的发展献言献策。

中国化工学会化肥专委会副秘书长亓昭英:

我国现在进入了重建生态国家的新时代,这决定了我国农业的新形势、新需求、新格局、新模式的时代到来。新时代赋予了肥料责无旁贷的新内涵、新责任、新义务。肥料产业只有融入生态农业大循环,才有可能真正启动可持续全面发展的粮食安全之路。

 

 

中国生物环保科技产业联盟理事长、微普生物创始人郑涵:

 

现代技术层出不穷,化肥养活了我们很多人,也毁坏了我们的生态。现在面临的问题是政策不断地在出台,技术不断地在更新,可是我们农业面临的问题没有得到真正的解决。农业的问题是土壤的问题,大量使用农药、化肥导致土壤的污染。我们应当以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为目标,应用高科技生物修复技术,助力于绿色中国及国土生态和粮食安全发展进程。

 

 

环保部生态安全司生态安全管理处处长王捷:

 

打造全国生态农业物流中心,对未来生态农业、有机产品的推动和推广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我国厨余垃圾在1500万吨,厨余垃圾过去大部分做饲料,是不科学不安全的。现在一要从技术层面上突破,包括从微生物上突破。二要对厨余垃圾进行收集。这一问题要真正解决还需再下功夫。

 

中国联通云数据有限公司总经理焦刚:

 

中国联通与联盟打造农业信息化方面有以下几点想法:一是“互联网+”会助力中国农业的现代化以及中国农业供给侧改革的加速推进;二是农业信息化是农业现代化的制高点,要通过农业信息化实现农业的高效;三是农业信息化要做的事:农业生产的智能化、规模化、集约化,要实现农业企业化经营,要实现农业管理的精细化和高效化。

 

 

中粮信托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张勇:

农业金融的创新服务平台是中粮的战略定位之一。中国农村领域里边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缺少基础的信用模式,这个信用模式是因为农村经济里最主要的资产——农地的资本属性非常低。现在有些地方已经慢慢在探索这一问题的解决办法。从土地、农产品、土壤改良领域引进资本进入农业的农业金融方式就是一个不错的尝试。

 

 

产业大咖深耕产业链条

 

 

全国肥料和土壤调理剂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商照聪:

 

目前相关行业标准已有300多项,我国优等品指标整体已同国际接轨。在“十三五”期间,肥料标委会将落实最新产业政策,为行业转型发展提供标准依据,并陆续修订过剩的产品标准。标委会未来的发展战略是贯彻国家产业政策,紧跟产业政策,引领和规范行业的发展。比如化肥减施,除了产品本身的改良或者改善外,还需要肥料的施用方法的跟进。还会逐步关注肥料安全,积极推进国际化。我们一直还在做肥料电商的标准,也在做服务体系标准。

佳码驰中国有限公司董事长魏贵生:

农产品有两个指标:量和质,“品质对于农业行业来说更加重要,品质没有保证,量也没有意义。以前我们追求量的增产,量的增产容易体现价值,但提升有限;品质的提高是价值提高的一个重大途径,但是,品质提高带来的价值农民自身很难实现,这其中存在种植风险、销售风险、利润风险。如果企业能够真正从农民的角度出发,帮助农民消除风险,农民是不怕价格高的。

 

 

云南云天化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吴长莹:

应取消肥料产品出口关税,放宽肥料出口政策,降低肥料企业的出口成本;净化肥料市场环境,强化市场监管力度,维护合法企业权益,保护农业生态环境,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建立行业协会,以信息共享、机制创新和模式建设作为重点,组建中国肥料产业联盟;建立健全进出口协调机制,提高我国企业在国际市场的话语权,加快转型升级步伐。

 

 

南京红三角生态肥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杜之方:

土生万物,万物归土。化肥给土壤带来不利的因素,给作物的增长带来贡献,但是如果持续提高产量、改善品质,必须从土壤改良和修复开始。

 

瓮福(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刘忠进:

瓮福的中长期发展战略:一是减少化肥的生产量;二是做好一些新型化肥的推广和服务。最近瓮福在推广“422”理念,“422”即正确的化肥、正确的用量、正确的时间、要用在正确的地方。

我们现在按照国家确定的到2020年的指导方针,致力于推广水肥一体化。这也涉及到设施、物流问题。瓮福下一步要加深和农民种植户的合作,为农民提供全产业链的服务。包括种植指导,粮食收储、贸易、融资等服务。

 

 

 

郑州大学教授许秀成:

肥料产业面临生产过剩的现状,特别是氮磷肥企业大量亏损。我国的肥料产量有多大?2015年肥料进口量和出口量,折合102公斤/年/人,确实多。另外,中浓度多营养复合肥料,氮肥实时监控、农业科技小院、碳营养小分子碳等都是肥料的发展方向。

建议在四五年的时间里,将折纯化肥从7123万吨减少至3800万吨,减少一半。建议肥料企业在未来14年里把肥料产量减少1/2,将肥料品种提升,使每吨利润从10%提高至20%。这是有利于国家、农民和企业的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