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与品牌》杂志社讲理想比贡献

引进创新要素 推进产学研结合

   

   中卫市膨润土院士专家工作站(简称工作站)隶属宁夏中卫市膨润土技术开发研究所(民营科研机构、法人实体),是中卫市科协、科技局的基层组织、中科院旱寒研究所沙坡头试验研究站与中卫市农技推广中心的实训基地、本市及周边地区相关企业技术创新合作单位。2010年10月,由中卫市科技特派员马建华牵头,联合国内有关院士专家教授利用非国有资产自愿合股投资,与中卫市膨润土技术开发研究所同时成立,纳入中卫市企业科协及科技特派员创业实体管理序列,业务上隶属市科协、科技局双重领导。

创新业绩

    2013年以来,工作站凭借自身雄厚的技术开发实力和当地“万能矿产”膨润土资源优势,与中国科学院旱区寒区环境工程研究所等区内外有关科研院所、中卫市农技推广中心以及本市乃至西部地区69家企业建立了“产、学、研”合作关系,通过技术合作、学术交流,不断引进创新要素、聚集人才资源,形成了研究开发、生产设计、试验示范和成果转化的创新体系与科学规范的创新机制,得到了迅速发展。
在科研机构设置上,工作站围绕当地膨润土技术创新目标与市场需求,设立技术项目开发组10个、创新课题项目11项;在创新团队建设上,秉承“广揽创新精英、共谋科技进步”宗旨,引进院士、专家、科研人员33人。其中,在站院士1人、教授2人、研究员4人、高级工程师4人,外聘企业专业技术人员22人。培养企业应用型、技能型创新人才58人,合计91人(其中博士7人、硕士11人、学士33人、技工40人),经过培育发展,已造就成为一支以膨润土技术开发为职责,结构合理、骨干稳定,具有较强研究、开发实力的高水平的创新团队和一批学科带头人。
    在全市企业“讲理想、比贡献”活动中,工作站发挥了领军作用,有力地带动了群众性技术创新活动的蓬勃开展;在技术创新上,立足本地资源优势和产业发展,致力于本站高新农业专利技术膨润土植物抗旱保湿剂的成果转化,加强了当地“万能膨润土”在治沙造林、冶金化工、制浆造纸、生态环保及防渗、建筑建材、制陶、酿酒、食品等相关领域的技术开发、试验示范与推广应用。
    据统计,截至目前,该工作站组织完成相关技术原始创新课题、重大工程技术开发11项,取得创新成果36项。其中,荣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11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2项,报经自治区成果鉴定23项,成果转化30项。并围绕中卫市硒砂瓜、枸杞、酿酒、食品、造纸、建材、冶金、防渗、化工、环保等特色产业研发10大品牌系列产品39个。
    其中,参与制定国家标准3项,自治区标准8项、市级标准15项。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获奖11人),荣获自治区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获奖10人)、三等奖1项(获奖8人),荣获宁夏青年科技奖3人,荣获中卫市科技创新与企业发展论文一等奖4篇、二等奖6篇;组织参与膨润土有关的国家技术创新重大项目课题研究,申报并完成国家治沙工程技术创新重大项目1项、国家防渗工程技术创新重要方向项目课题1项、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题1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专题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
    在推进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创新体系建设中,工作站还发挥了“参谋部”和“智囊团”的作用,协助中卫市“讲理想、比贡献”活动领导小组策划、制定了《中卫市创新型企业建设规划》、《试点工作方案》及相关配套政策,包括创建标准、量化指标、评估办法、考核细则及其奖励措施等。
    另外,在“创建”实施过程中,承担了全市规模以上企业创新项目咨询评估服务职能。指导企业技术创新68项、申请国家专利39项,开发新产品41项,帮助解决技术难题97个,培养创新型示范企业3家、试点企业11家、创新团队14个。将全市“讲理想、比贡献”活动推向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成为推动企业技术创新、产品开发和产业升级的中坚力量,为企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智力支撑和技术保证。
    因此,在2013—2014年度全国“讲理想、比贡献”表彰活动中,该工作站获得了创新团队荣誉称号,是宁夏市唯一的一家院士专家工作站。

    效益显著

    从2013年至今,工作站积极引进创新要素,实施“金桥工程”,与本市60多家中小企业建立“产、学、研”站企合作关系,培育创新团队,立足本地资源优势和产业发展,致力于“万能膨润土”在高新农业、治沙造林、冶金化工、制浆造纸、生态环保及防渗工程、建筑建材、制陶、酿酒、食品等相关领域的技术开发、试验示范与推广应用。共完成相关技术原始创新项目11项,取得创新成果36项、实现成果转化30项,研发创新产系列品39个。涉及全市八大特色产业11个技术领域,新增经济效益35.56亿元(依据中卫市统计局2013年度统计数字)。
    据悉,高新农业专利技膨润土植物抗旱保湿剂成果转化后,解决了中部干旱带压砂地可持续利用与沙漠日光温室植物栽培的关键技术,促进了硒砂瓜、枸杞、马铃薯与沙漠设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创造了“西部生态节水农业模式”,节省水肥50%且产量翻番,四项农业主导产业新增经济效益22.15亿元,同比增长103%;将膨润土的固水防渗与吸附滤清机理用于防渗工程、废水处理与造纸工业领域三项成果,降低材料成本7.93亿元,环保成本同比下降66.97%;将膨润土用于高耗能冶金工业生产填料节能减排,以25500kvA硅铁矿热炉生产为例,生产每吨硅铁比国际同行节能500度电,年节电13750000度,增效600余万元。中卫市硅铁工业区30台矿热炉仅去年(2013年)一年节能增效1.8亿元,所排废渣再生水泥,产生经济效益0.40亿元,拉动硅铁工业产值增长30.3%;膨润土在果酒、果汁生产中技术创新成果转化20项,枸杞深加工产业实现产值7.11亿元,新增效益2.98亿元,同比增长68.77%。上述各项产业膨润土矿年需量约10万余吨,矿产资源附加值每吨300元,增效0.3亿元,拉动了当地膨润土加工行业向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
    在干旱沙区固沙植被建设方面,四项研究成果(沙漠人工植被群落演替进程中的土壤呼吸与膨润土吸水缓释机理试验示范研究,荒漠地区土壤结板与膨润土胀缩、通透机理试验示范研究,沙区旱区植被根系周转与膨润土胀缩机理对土壤水循环调控机理驱动性试验示范研究和北方沙漠化带典型生态系统膨润土胀缩原理的生态水文功能与植被适应性实验研究)综合利用所建立的“膨润土持水技术模式”为解决国家干旱区造林和人工治沙方案的优化配置奠定了理论基础,成为决定植被固沙成败的关键技术,荣获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与宁夏科技进步一等奖;土壤生态恢复与退水污染治理技术的创新揭示了膨润土对土壤生态恢复与退水污染治理的作用和贡献,为国家提出了行之有效的荒漠化综合治技术方案,成果转化后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