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与品牌》杂志社封面报道

野光源健眼智能生态体系还孩子一个明亮的视界

  

   “这种模拟自然光动态眼保健技术的应用,有益于减缓视力下降,维护视觉健康,值得推广,且具备技术成果向产品应用转化的条件,应加快该技术的市场化步伐。”
           —“一种模拟自然光动态眼保健技术”项目论证会结论

  创新成果助力青少年
  视力健康行业发展

  2015年9月初,国家卫计委全面启动《健康中国建设规划(2016-2020年)》编制工作,意味着国民健康问题得到更多关注。2013年国务院发布的《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勾画了健康服务业未来几年的发展蓝图,提出到2020年健康服务业总规模达到8万亿元以上,基本建立覆盖全生命周期、内涵丰富、结构合理的健康服务业体系,随着中国近年来消费者健康意识的提高,对于实用性保健设备等产品的需求日益增大,产业技术的开发与应用也迫在眉睫。

   
  我国是近视大国,且有逐年增长趋势。近视重在预防,早期发现并给予有效干预,能够减少近视发展为高度近视甚至是病理性近视带来的严重并发症。视力健康不仅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更直接影响到学习、工作效率甚至一个国家的整体生产力。

   
  广东野光源视力保健研究院从光源角度寻找近视防治的突破口,论证光的光照周期、光谱组成、照度、饱和度及色温等参数对近视的影响。针对动态光源与眼睛健康的相关性进行研究,提出一种通过模拟动态自然光源眼保健技术。该技术采用人工智能及微电脑控制,通过动态控制灯光的亮度、色温、投射角等方法来模拟动态自然光,使眼睛在学习、工作的过程中不断地、无意识地进行自我调节,让眼球、瞳孔随着光线的变化而运动,视网膜随着不同色温的刺激保持适度兴奋,放松睫状肌,活动晶状体,缓解用眼疲劳,在用眼的同时达到健眼护眼的目的。
  2015年5月29日,“一种模拟自然光动态眼保健技术”项目论证会在广东通过专家论证。本次论证会参会专家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暨南大学刘人怀教授及国家知识产权局、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广东省生物物理学会、广东省光学学会、广州市中小学卫生保健所等单位10多名专家。专家们一致认为:这种模拟自然光动态眼保健技术的应用,有益于减缓视力下降,维护视觉健康,值得推广,且具备技术成果向产品应用转化的条件,应加快市场化步伐。

   
  为进一步推动市场化的工作,广东野光源视力保健研究院与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达成战略合作协议,项目技术得到专家们医学机理验证,在中山大学眼科中心专家团队的加入和支持下,对模拟自然光动态眼保健技术进行了理论研究和应用开发,联合研发了野光源视力教练灯,为广大青少年的视觉健康保驾护航!
  为了进一步提高教练灯模拟动态自然光波的准确性、合理性与科学性。野光源视力教练灯搭建云计算平台,通过对用眼信息和行为习惯进行数据收集,再利用大数据计算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处理和演算,经过云计算系统的提升,对不同用户的个性化动态光波曲线做筛选和吸收,逐渐形成完善的健眼智能生态。
  我国近视率已居世界之首,北京大学中国健康发展研究中心教授李玲发布的《国民健康视觉报告》中保守估计,2012年各类视力缺陷导致的社会经济成本将高达5600亿元左右,占GDP的比例高达1.1%左右[1]。若从国防建设人才需求来看,由于学生近视率高,导致我国国防后备人才建设存在安全隐患,危害国家安全。因此,如何有效防控学生近视率发展趋势,成为眼科专科一致追寻及家长、社会关注的热点,野光源视力教练灯的普及推广,将有利于减缓近视发展。从长远来看,可大大减少国家的医疗支出,提升国民体质。

   

  科研团队组建,
  打响视力健康科研攻坚战
  —研究院科研力量建设

  随着人们对健眼护眼意识的不断增强,广东野光源视力保健研究院将逐步推动视力教练灯开发与规模化应用—大数据云平台处理—健眼智能生态建设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在科研团队建设方面,研究院聘请中国工程院院士、暨南大学原校长刘人怀教授为高级顾问、眼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终身名誉主任葛坚教授为首席专家、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副院长曾骏文教授和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白内障专科主任吴明星教授为特聘专家,提升了研究院科研能力。
  模拟自然光动态眼保健技术开拓者陈梓平从事家用电器行业研发与经营近30年,是轻工家电高级工程师。现任中国日用五金炊具行业专家委员会专家委员,汕头市专利保护协会副会长,龙湖区人大常委。陈梓平带领的团队及个人先后荣获“第十六、十七届中国专利优秀奖”、“全军科技进步三等奖”、“汕头市十佳青年科技带头人” 、“汕头市劳动模范”、“汕头市优秀拔尖人才”、“汕头市十大创新人物”、“中国改革开放30年日用五金炊具行业技术创新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陈梓平及其科研团队已经申请国内外专利共计348件,其中PCT专利3件,发明专利57件,实用新型68件。已经获得专利授权的有263件,其中发明专利30件,实用新型64件。

   

  广东野光源视力保健研究院
  —致力于推动全民视觉健康事业发展的专业研究机构

  广东野光源视力保健研究院是一家由广东省民政厅批准成立的非营利性视光研究机构,拥有高级工程师六人,博士研究生十一人,视光专家五人,高级顾问两人。研究院主要研究人眼健康跟环境光源的关系,传播和普及视力保健知识,为青少年的视力健康服务。
主要研究内容包括:
  (1)研究动态光源与眼睛反射状态的关系。包括动态亮度对虹膜,睫状肌,晶状体的影响程 度,动态色温对视网膜的影响,动态照射角对眼睛的影响等。
  (2)研究动态光源照度,色温,照射角,变化率对工作与学习的影响。包括视力得到教练的效果和受干扰程度,寻找最合适的动态参数。
  (3)研究动态光源的实现,动态光源设备的构成,根据动态光源的要求设计发光部件,为了提高照明光源的饱和度和分散效果,发光部件采用多种不同色温的发光体交错均匀分布而成,每一种色温的灯组成独立的发光单原,由独立的驱动电路控制;进行视力教练灯的支架、驱动电路、控制程序的设计、开发和调试。
  (4)通过探索亮度变化频率的模拟自然光源治疗近视方法的最佳方案,为下一步随机、双盲、对照临床实验方案提供依据;研发和生产青少年防近模拟自然光源产品,使眼睛在学习、工作的过程中不断地、无意识地进行自我调节,让眼球、瞳孔随着光线的变化而运动,视网膜在不同色温的刺激下保持适度兴奋;同时,在学习过程中,每间隔一段时间关闭灯光,模拟闪电,让眼睛感觉视物离我很远而放松睫状肌,还原晶状体,从而缓解用眼疲劳,在用眼的同时达到健眼护眼的目的。模拟自然光动态光源眼保健技术的研究及视力教练灯的成功应用,将大大缓解青少年近视。
  目前,研究院已实现“模拟自然光,动态眼保健”技术的应用和开发,就该项技术申报7项专利,计划申请100项相关专利。
  2008年申请了“一种模拟动态自然光的视力保健灯”、“具有缓解眼睫肌疲劳的视力保健灯”等专利。
  2014年申请“一种智能模拟动态自然光的视力保健灯”、“一种通过频闪缓解眼睫肌疲劳的LED视力保健灯”、“模拟登台自然光的智能家居照明系统”等专利。
  2015年2月,委托中国专利信息中心对读写作业台灯进行专利分析,并出具《读写作业台灯专利分析研究》。
  2015年5,在广东省科普中心的协助下,“一种模拟自然光动态眼保健”项目论证会顺利召开并通过专家论证。
  2015年8月,在广州建设了科研实验室,配置了示波器、云服务器、视力测试仪、照度计等研发仪器。
  2015年9月,广东省科普中心委托我院在广东省部分地市学校开展“珍爱眼睛,预防近视”公益科普宣传教育活动。
  2015年11月,广东野光源实力保健研究院专家顾问委员会专家聘任仪式在广州隆重召开,院长陈梓平为聘任专家颁发聘书。
  2015年12月,由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主办的《中国视光产业协会2015年广州常务理事会议》在广州隆重召开,院长陈梓平发表了研究成果报告—《野光源视力教练灯的研发报告》,各常务理事单位的领导及专家对此项新技术及产品表示极大的兴趣和充分肯定,并就此项技术的创新性、合理性和市场应用前景与陈院长做了深入的交流。
  “研究院秉持‘优生 优育 优视力’的公益愿景,希望视力健康能够与优生优育一样受到人们的重视,我们将继续就视力健康相关技术进行研究和应用科普,为青少年视力健康做出贡献。”陈梓平最后告诉记者。 

                 责编/董千诺                                                         

  团队简历:

  刘人怀院士,现为暨南大学管理学院战略管理研究中心主任、教授,1999年当选中国工程院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院士、2000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工程管理学部首批院士。曾任暨南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工程管理学部副主任等职。现兼任教育部科技委员会委员和管理学部主任、中国工程院工程管理学部首席咨询专家。刘人怀院士对研究院的发展方向及研究成果表示赞赏,对研究院的技术研究和产业应用都给出了指导性意见。
  葛坚教授,现任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眼科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眼科学会青光眼学组组长,广东省眼科学会主任委员,世界青光眼协会常务理事,SCI期刊《Mol Vis》共同主编,《眼科学报》主编,《中华眼科杂志》及《中华实验眼科杂志》副总编。从事眼科临床及研究工作30余年。所领导的团队相继获得了973计划、863重大专项、卫生部临床重点学科项目、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大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多项基金的资助,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教育部及广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等奖项十余次。葛坚教授对野光源视力保健研究院注重技术研发与自主创新的机制给予充分的肯定,并对中国国民近视做了深入研究。他指出近视率居高不下不仅是国民健康问题,也是中央政府极为关注和亟待解决的社会公共事业问题。

  曾骏文教授,医学博士,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山眼科中心副主任兼验光配镜中心主任、眼科视光学系副主任;中华医学会眼科分会眼视光学组副组长,国际眼科研究学会中国分部秘书长,广东省医学会眼科分会常务委员。

  吴明星教授,医学博士,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白内障科副主任。对眼科常见疾病的防治有丰富的临床诊治经验,主要从事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方面的临床科研工作。擅长于白内障的各种手术治疗,特别是小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可折叠人工晶体植入术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主要研究领域涉及后发性白内障的防治,担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2项,并为教育部211重点学科基金主要完成人之一。

  [1]李红梅,《〈国民健康视觉报告〉发布 我国4.5亿人患近视》,人民日报,2015年6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