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与品牌》杂志社创新方法

李海军TRIZ培训的探索者

  编者的话
  创新方法研究推广工作开展7年以来,涌现出许多优秀的创新方法研究推广的组织者、培训师,以及实践者。在中国科协的直接领导下,为深入总结创新方法研究推广工作的经验,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我刊在2014年5月号,刊发了对中国科学技术咨询服务中心原总工程师李赤泉的专访。专访刊出后,受到许多创新方法研究推广人员的关注和好评。
  在中国科学咨询服务中心的支持和协调下,本期又刊登了《李海军:TRIZ培训的探索者》。接下来我刊还将陆续对优秀的创新方法研究推广工作的组织者、培训师、实践者等进行专访,以期能为创新方法研究推广的深入提供一个交流、学习的平台,推动我国创新方法工作发展的进程。

  李海军,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工学博士、国际TRIZ认证三级专家、国内知名的TRIZ研究与应用专家,原TRIZ工业技术研究院研发中心副主任,国内TRIZ领域的佼佼者之一。
  先后主导和参与了多项国家航空航天重大研发创新工程项目,并先后为我国航空集团、航天集团、国防科工委、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GE全球研发中心、联想集团、南车集团、鞍钢集团、宝钢集团等企业进行TRIZ培训。成功辅导过数十个TRIZ项目。
  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支持产品概念设计过程的分布求解计算机环境”和“复杂工程产品系统多学科设计优化方法与技术”,以及国家科委“八五”攻关项目“起重机行业 CAD (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的应用与推广”,对桥式起重机的设计流程进行 CAD 改造等。
  主持和参与了多本TRIZ理论书籍的编写、翻译和校订工作,并发表了多篇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学术论文。


  约到李海军并不容易。“最近刚完成一次TRIZ培训。”2014年5月,在中国科学技术服务咨询中心一间会议室里,国内知名的TRIZ研究与应用专家李海军博士告诉《科技创新与品牌》记者。这段日子里,他几乎以平均每月4~5次的频率在全国各地进行着TRIZ理论的培训工作,对于中国TRIZ理论的推广起到了不容忽视的作用。

  机缘和努力

  一路走来,李海军的足迹看似寻常却并不寻常—
  已过不惑之年的他,出生于中国一个极其普通的家庭,父母的教育理念比较开明,注重孩子自主思考能力的培养和创新性思维的发展,因此,从小就具备一种活跃、思辨、质疑和富有创造性的思维方式。
  高中毕业后,他顺利考取了内蒙古一所高校的植物保护专业。在大学期间,除了学习专业课之外,李海军还根据自己的兴趣,较为系统地辅修了机电一体化的专业课程。有人说“世上最怕认真二字”,其实,“世上也怕兴趣二字”,有了兴趣也就有了动力,这让李海军的成绩一直不错。
  大学毕业后,李海军又顺利地考取了研究生。在攻读硕士期间,李海军更倾向于CAD(计算机辅助设计)方面的研究。这为他研究生毕业后,顺利地成为了一名程序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可是,也正是在硕士研究生毕业后工作的这几年中,程序员生涯给李海军带来了许多理性思考,他并不满意自己的现状,于是,毅然决然地报考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学院的博士研究生。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李海军被录取,在导师的带领下,进行产品设计理论中概念设计方面的研究。
  从“植物保护”到“机电一体化”,到“程序员”,再到“产品设计”……无形之中,多维度、跨学科的知识体系和学科背景,这些看起来毫不相干的知识结构,为他日后在TRIZ理论研究中打下了宽厚基础。
  2006年博士毕业后,和所有毕业生一样,李海军面临着就业难题。一次偶然机会,李海军接触到一家高新企业—亿维讯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亿维讯),并且很快地成为了亿维讯众多培训师中的一员。
  说起亿维讯,了解创新方法的人都不陌生。它是国内较早将TRIZ理论和CAI技术引入中国并推广应用的企业,李海军如同亿维讯其他的培训师一样,工作主要为企业提供TRIZ系统培训,为企业培养具有创新思维、掌握创新方法的人才。
  多年后的今天,李海军回忆起当年,仍然感慨万千。任凭自己也没有想到,当年毕业时一个偶然地决定,竟将他从此带上了一条叫做“TRIZ”的道路。

  TRIZ学习需要多交流

  “2006年6月1日。”李海军依然清晰地记得这个日子。这是李海军进入亿维讯的日子,也是李海军正式与“TRIZ”结缘的日子。
  以培训师职位进入工作岗位后,他抓紧一切时间恶补TRIZ。当时,他对TRIZ的所有了解仅来自攻读博士期间接触到的少量关于TRIZ的文献,对TRIZ的理解仅仅停留在很肤浅的层面。为了尽快深入到TRIZ世界中,他几乎翻阅了当时国内外所有的TRIZ书籍,并仔细研读了TRIZ经典著作的英文版本。
  从2006年7月至2007年年末这一年半时间,通过自学,他对TRIZ有了总体的了解。接着,开始理论体系中的内容进行逐条逐目的细抠。当他以为可以驾轻就熟的时候,却发现,TRIZ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和自己之前在书本中所看到的、所理解的内容存在着很大的差别。他深深地意识到,TRIZ远不是他在文献中看到的和自己理解的那样—原来自己对TRIZ的了解竟然是如此肤浅!
  一次偶然机会,李海军与到访公司的两位前苏联专家进行了交流。这两位TRIZ专家中,资历最短的也有18年的TRIZ工作实践,他们实战经验丰富、理论基础深厚。与他们进行深入交流后,李海军发现自己在书中所领悟的TRIZ同苏联专家所谈的TRIZ差距甚远,具有很大的偏差,甚至在有些层面上因为思考角度的偏差而谬以千里。
  直到这时,他才深刻地理解了自己入行时前辈们对自己的告诫:“TRIZ是不能自学的。”一定要通过老师指点才不至于出现大的偏差。此后,他便虚心向专家请教,逐步修正自己的错误理解,用了将近半年的时间把自己对TRIZ的认识重新拉回到正确的轨道上来。
  以至于直到现在,李海军在给学员培训时,仍然经常以此来提醒学员:TRIZ是不能自学的,一定要经常与“高手”交流印证你的理解。

  从此与科协密切相连

  两年后,李海军结束了自己在亿维讯的培训师工作。他希望自己对TRIZ有更深刻的认识。于是,他开始大量地阅读。在阅读外国著作时,李海军习惯先译后读。长此以往,积累了大量的翻译书稿。
  一天,他“突发奇想”:既然目前中文TRIZ教材奇缺,何不将自己这几年来对TRIZ的阅读和理解,编写成书呢?
  除了努力之外,让李海军成功的另外一个“法宝”就是执行力。
  有了这个念头,便再也挥之不去。李海军立即行动起来。功夫不负有心人,没有多久,一本500页的书稿成型了。欢喜之余,他才知道有另一个难题在等着他—书稿有了,如何出版?这成了他接下来面临的一个巨大的难题。在联系了一个又一个出版社之后,都由于内容小众、发行量小而碰壁。偶有出版社也为他出主意:可以自费发行。可是毕业刚刚工作不久的他完全无力负担这笔高额的费用,于是,出版计划就这样拖延下来。很多次,沮丧的他独自走在北京的三环路上。有那么几个瞬间,他甚至想到了放弃。
  然而,命运往往都是如此。在为一个人关上一扇门时,必然开启一扇窗。
  他不知道,同在北京三环路上的中国科学技术咨询服务中心,作为中国科协推广创新方法工作的具体承担部门,正在进行着推广创新方法的基础性工作,而出版一套创新方法培训丛书,恰是一项亟待开展的重要工作内容。
  当中国科协得知,有这样一个叫李海军的人手里有一部TRIZ理论的书稿,却无处出版时,时任中国科学技术咨询服务中心总工程师的李赤泉迅速地找到了他。
  2009年12月,经过多次编审、修订,这本名为《经典TRIZ通俗读本》的书,终于诞生了。截止到目前,这本书仍然是中国TRIZ理论教材中,最畅销的书之一。并且在第一版销售一空之后,很快得到了再版。
  从此之后,李海军开始与中国科协有了进一步的密切合作。他刻苦、好学的精神得到了中国科协的多次肯定,先后数次与中国科协一同到企业调研,并作为科协的TRIZ培训师在企业进行创新方法师资培训,为企业培养更多的创新工程师、解决一线技术难题作了大量工作。
  李海军在科协系统多年的面向企业的创新方法推广工作中,积极探索、认真授课,在学员反馈和教学评估方面得到一致好评,山西、山东、四川、上海、辽宁等省市科协也相继邀请李海军前往企业讲学。渐渐地,随着李海军的教学实践越来越多,他在开展创新方法推广应用活动的企业中的声望也越来越高。
  用他的话来说,作为一名资历尚浅的普通科技工作者,科协这个“家”,不仅仅是帮助他出版了他自己的第一本书、开拓了一条路,更重要的是,因此而建立的那种归属感是从未有过的。从那之后,他与科协建立起来的密切联系,让他更坚定地走在创新方法推广的道路上,随时听候着这一种召唤,履行着一种神圣的使命。

  TRIZ是一种技术哲学

  在逐渐步入正轨的过程中,渐渐地,他发现TRIZ与许多学科是密切相关的,要想深入理解TRIZ的核心思想,需要众多学科的知识做支撑。只盯住TRIZ学TRIZ,是无法深入的。用他的话来说这就是“知识障”。越过“知识障”的方法只有一个—系统地扩展知识面!
  为此,李海军补充学习了系统论、创造学、辩证法、认识论、唯物论和思维科学等多个学科方面的相关知识,并用了近两年的时间与TRIZ进行融合。至此,用他的话来说,终于正式跨入了TRIZ的“门槛”。
  “TRIZ其实是一种技术哲学。”李海军在培训和咨询过程中,总是喜欢对参加学习的工程师们这样说。“TRIZ有很强的哲学表现和特点,具有高度的抽象概括性和极强的思辨色彩,学习TRIZ,思维要有一定的开阔度,切忌单一局限、视野狭窄。对于学习TRIZ的工程师来说,较为理想的情况是拥有几个不同专业的学科背景,知识面越广、知识越杂越好,最理想的就是‘万事通’,对大范围的东西有所了解,在谈到细节的时候也略知一二,这样的人最适合学TRIZ。
  李海军特地强调:“搞TRIZ需要的就是杂家!”他解释道:其实,各个具体学科、各个领域、各个产品以及产品后面的各个门类,往上走其中一条线为工科,工科的再往上走就是TRIZ,最后再往上走就是哲学。无论从哪条线走,最后到了哲学的境界再往下看其他的都是一模一样。但是在往上走的过程中,你懂得越多,你的视角越广,走得就越容易,这也是哲学的本质—来源于各个具体学科,抽象后成为哲学,再反过来指导各个具体学科。如果一个人只有单一的专业背景,那么视野就会比较狭窄,在往上走的过程中就会缺乏足够的支撑,很难达到某种高度。反过来说,学习TRIZ有一个很大的好处,就是可以让我们从更高的层次上把事物看得更加透彻。所以,在真正掌握并驾驭TRIZ以后,思维的开阔度会得到极大的提升,进入到另一个更高的层面。

  实际工作中与其他工具相关联

  作为一名自由讲师,如今的李海军在全国各地对不同的企业进行TRIZ培训工作。他说,这几年来,他才领悟到TRIZ的真谛:“TRIZ是用来解决实际技术问题的,不是在课堂上讲一讲就万事大吉的,我深切地认识到实际操作的重要性。”
  李海军用这些年的经验告诉记者,TRIZ在实际应用中单独使用有一定难度,其中往往涉及到一系列知识、技能、相关工具等方面的问题,娴熟地掌握和驾驭TRIZ需要用质疑的眼光看问题、用逻辑分析的工具来梳理问题、同时还要具有广博的知识面支撑。同时,对其他工具也要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因为客观世界本来就是连续的、一体的,处在其中的各个要素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的,而不是孤立存在的。因此,作为一名合格的工程师,在面对技术问题时,他在知识、技艺等方面的交融互渗也是必要和必须的。
  李海军认为:“TRIZ只是众多的技术方法论中的一种,它不是万能的。TRIZ只有与其它方法论相结合,才能发挥出更大的作用。另外,作为自由培训师,我有了更多的机会与国际上知名的TRIZ专家合作,他们有着不一样的文化背景,丰富的文化储备和开阔、多维的思维方式,从他们身上我深深地感觉到学无止境的含义,也极大地拓宽了自己的视野,提升了境界。”
  谦逊的李海军,一直说自己仍然是一只脚跨到了门里,另一只脚还在门外而已,需要继续学习、实践的东西还有很多,现在只不过是看到了冰山的一角。
  通过多年的学习和实践,李海军深切地认识到了TRIZ有着极其深奥的一面,并且对TRIZ的学习也绝非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
  对于行业内很多人对于TRIZ和六西格玛之间的误读,李海军特此作了解释:“实际上,六西格玛与TRIZ是两个平行的体系,但它们之间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打个形象的比方,它们就如同扳手和锤子的关系,表面上看不相关,但在实际运用当中配合着使用效果会更好。工程师在实际工作中同样需要掌握若干种不同的工具,根据工作内容的不同,以不同的顺序组合使用不同的工具。”
  所以,六西格玛与TRIZ表面看来“互不相干”,真正用起来是紧密相关的,目前,随着六西格玛的发展,其已经把TRIZ引进到了理论体系中。打个形象的比喻来说就是:“我这个实际工作需要扳手同时又需要锤子,索性就直接把锤子拿进来放到我的流程里面了。”李博士还强调,培训师和咨询师在能力、素质等方面是有很大区别的:培训师主要讲的都是“面”上的东西,和实际应用关联较少;而咨询师则需要从实践出发,教人如何用理论把东西“做出来”,无疑需要很强的实践经验和深厚的理论功力。

  呼唤质疑精神和创新意识

  沉思片刻,李海军感慨万千地说:“我的确非常幸运。在我最困难的时候,遇到了张武城先生。张先生曾任北京机电院院长,也是中国最早学习和使用TRIZ的前辈。作为一位资深科技人员,张先生的阅历非常丰富。在张先生的带领下,我逐步开始练习解决实际技术问题。经过两年的努力,明显感觉到自己在实际操作能力上的提升。”
  通过自身的切身经历及体会,以及所走过的一些弯路,李海军认为:“要创新首先要超越以往的‘惯性思维’,一定要具有‘创新意识’和‘质疑精神’,这样才能真正走进TRIZ的大门;通过这些年的培训实践,我发现咱们中国有些工程师还缺乏质疑精神和认真细致的科研精神,动手试验和检索资料的能力较差,知识面比较狭窄。上述不足表现在技术创新上,就是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严重不足。我个人认为,上述现象是应试教育的结果,如果不从根本上改变我们的考试制度,很难扭转我国创新能力不足的局面。”
  采访最后,在谈到对TRIZ在未来推广的思考与展望时,李海军说:“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工程师是企业创新的基本单元。只有提升了工程师的技术创新能力,才能有技术创新型的企业。为企业提供有价值的服务是我们培训师生存的前提,只有切实地帮助企业成长,我们才能有机会成长。”
  “在以后的培训中,我希望自己能够为中国企业的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具体来说主要有以下三点:第一,要继续沿着实战培训的道路往前走,争取在培训期间就能帮助企业解决一些相对比较简单的问题;第二,要不断提升自己的理论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争取早日具备咨询的实力,为企业解决一些瓶颈性的关键技术问题;第三,要不断提升自己的授课技巧,争取早日达到深入潜出、通俗易懂、喜闻乐见的境界。”
  李海军执着地行走在TRIZ推广的道路上。他对TRIZ的学习和探索之路就是TRIZ在中国推广普及的缩影。我们衷心地祝愿他能在不断的实践过程中,在TRIZ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在教学和应用领域取得更为骄人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