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与品牌》杂志社创新方法

基于TRIZ理论的剃须刀发展分析

  一、引言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各类小家电产品逐渐走进寻常百姓的生活,中国作为新兴市场不断吸引生产企业推出符合中国消费者习惯的小家电。各级家电销售渠道在中国进一步扩张、渗透,对带动剃须刀市场快速发展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元旦、春节、端午、五一、国庆等节假日,生产企业携手渠道商共同推出促销活动,使剃须刀市场呈现爆发式增长。然而,剃须刀的发展并不完善,所以探究剃须刀的发展历程和发展规律,从而预测剃须刀未来的发展趋势对剃须刀行业今后的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二、剃须刀的结构分类

  剃须刀是剃刮胡须的用具,属于自我服务型工具,多为成年男子使用,可按结构分为安全刮脸刀、电动剃须刀、机械剃须刀三类(见图1)。
  安全刮脸刀(图1A):由刀片和锄形刀架组成,使用时,将刀片装在刀架上,握持刀架手柄即可进行剃刮;电动剃须刀(图1B):由不锈钢网罩、内刀片、微型电动机和壳体组成。网罩即固定的外刀片,上面有许多孔眼,胡须可以伸入孔中。微型电动机靠电能驱动,带动内刀片动作,利用剪切原理,将伸入孔中的胡须切断。机械剃须刀(图1C):利用机械储能机构带动刀片剃刮胡须。有两种类型,一种内部装有旋转仪,利用发条储能,发条释放时使旋转仪高速旋转,带动刀片剃刮;另一种内部装有陀螺仪,上面缠有拉线,拽动拉线,陀螺仪便带动刀片进行剃刮。
  手动的剃须刀的优点就是比较舒适,而且可以感受一步一步的过程。缺点是使用过程比较繁琐,而且现在手动剃须刀价格上已经没有优势。长期使用下来并不比电动剃须刀换刀头能更加节省。还有一点就是安全性的问题,面部不平整就不要使用手动剃须刀,因为那样很容易刮破脸部皮肤,从而造成不可消除的伤疤。
  电动的剃须刀优点则是比较方便,但要根据自己胡须的情况正确地选择适合自己的电动剃须刀类型。电动的剃须刀的缺点是为了把胡须剃干净必须要来回来去的回刮,这样对皮肤的刺激性会比较大,而且掌握不好技巧的话须后会感觉比较疼痛。此外给电动剃须刀换刀头也是笔不小的开支,换一次一般都在你购机款的百分之五十以上。
  机械剃须刀,它的优缺点显而易见。优点是环保,它通过自身的能量转化来提供剃须所用的能量。缺点则是容易损坏和剃须不净。价格方面在三个类型的剃须刀之中也属偏昂贵的。

  三、剃须刀的发展历程

  吉列剃须刀是著名的品牌,实际上剃须刀就是由美国的吉列发明的。1895年的一天, 吉列以从商者特有的敏感意识到,全世界有2/5的人用剃须刀,但使用者往往会刮伤自己的脸,所以他决心自己发明一种新式剃须刀。在好友尼卡松帮助下,吉列又经过一段时间的研制,终于制成了一种“T”字形的剃须刀。这种剃须刀的刀刃很薄,很锋利,但在刮胡须时,它能随着接触面变换角度,因而不会伤人。1901年,吉列创制了世界上第一把安全剃须刀。此后,吉列为自己发明的安全剃须刀申请了专利,同时开了世界上第一家经营这种剃须刀的公司。但直到1913年,吉列仅卖出168片刀片和51把刀架。一战给吉列刀片带来了机会,战争使吉列刀片成了“军需品”,使那些从未听说过自己动手、天天剃胡须的美国士兵,接受了吉列刀片。战后,士兵又带着它回到了各自的家乡。1917年,吉列刀片创造出1.2亿片销量的市场,到1920年,大约有3000万人都在使用这种新型的剃刀和刀片。
  1912年,第一个电动剃须刀在美国诞生了。但由于噪音大,剃须不彻底从而没有广泛传播使用开来。直到1921年,Max Braun先生在德国法兰克福为博朗电器奠下基业,开始生产电动剃须刀,使得电动剃须刀产品开始在欧洲流行起来。
  1972年,吉列公司推出了双刀头电动剃须刀,用这个新产品逐步地替代了自己的旧有产品。1977年, 当双刀头剃须刀仍是主流产品时,旋转式刀头电动剃须刀应运而生。1989年,吉列又推出了感应式剃须刀,并获得了巨大成功。而在2007年,吉列品牌与博朗品牌率先在中国携手推出“吉列博朗”电动剃须刀品牌,融合吉列在男士剃须领域百年经验以及德国博朗的出色设计及领先制造工艺,新产品在中国地区发售售价从人民币99元至4000元以上的全系列产品,以满足中国男士的不同需求(剃须刀发展史见图2)。
  经过80多年的发展,电动剃须刀产品和行业的发展都趋于完善:剃须更彻底,噪音更小,造型更加简约。电动剃须刀行业的蓬勃发展也证明了它们各个品牌的整体素质表现比较出色,使男人在剃须中享受便捷和轻松。

  四、剃须刀发展分析

  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剃须刀的发展趋于完善。在产品的发展过程中,创造者们为了达到改善现有产品的目的,使用了很多TRIZ理论中的发明创造原理,使得剃须刀产品在几个方面得到了很大的改良和完善。
  从1901年吉列先生发明的第一把手动剃须刀开始,剃须刀的外形由直线型逐步向流线型过渡,刀柄的造型由刻板的直线向流畅的曲线进化。而刀头的造型不再那么锋利,不再给人一种压迫的危险感觉。剃须刀组件的不断增加,使其性能更加丰富,而且做到了外形更加简约和精致(见图3)。
  在产品颜色上,剃须刀产品整体的发展方向是由单一的古铜色,向多元化色彩发展。由于剃须刀是男性产品,尤其偏向于稳重,内敛的颜色。剃须刀整体颜色的转变和进化体现在TRIZ理论中的原理有:改变颜色和普遍性的原理。改变原来单一的固有颜色,增加了许多其他的色彩的同时,也增加了产品对于大众的新鲜感,让广大消费者更加乐于去购买这些产品。而普遍性原理则体现在蓝色的剃须刀上,蓝色是代表理性的颜色,所以很多剃须刀都将壳体做成蓝色,代表了成熟稳重的男人的品味。
  在剃须刀材质的选择上,也体现了TRIZ理论对于产品发展的重要性。刀头显而易见,其材质是不会有太明显的变化,而手动剃须刀刀柄的发展经历了由木材到金属(合金)再到塑料与合金结合的三个重要阶段。其中第二和第三个阶段合金的使用,主要体现了TRIZ理论中的使用复合材料的原理。尤其是在21世纪的今天,剃须刀刀柄功能已经从单一的手握进化到具有防滑、防摔等功能,这一点也体现了TRIZ理论中的使用多孔材质的原理。
  在1901年之前,男士们通常使用一个刀片来完成剃须过程。是吉列先生将木柄同刀片结合成“T”字形。这就是剃须刀在结构上的转变。由两个不同的事物组合到一起形成新的事物,应用了TRIZ理论的组合原理。而剃须刀结构上的转变主要是由单元件向多元件过渡,多元件向单元件(这里的单元件指的是单一弹性体)回归。这样既增加了剃须刀的科技含量,又使整体造型、结构更加多元化,适应了时代的发展。
  由手做为动力的手动剃须,经过数年的发展演变为由电池驱动的电动剃须刀,而电池的体积逐渐越来越小,使用寿命却越来越长,使剃须刀携带更加方便,使用更加便利。

  五、未来发展趋势

  目前的剃须刀行业发展良莠不齐,国内和国外的各个家电企业都在奋勇争先。由于行业竞争激烈,所以剃须刀产业在近年来更是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当然,现阶段剃须刀的发展也并不是完美的,由于剃须刀手动、电动两种分类的特殊性,造成了传统的物理剃须方式是无可取代的。基于以上分析,剃须刀的未来发展趋势有以下三个方向。
  首先,是增加剃须刀的便携性。整体的设计理念应该是通过改变剃须刀的形态和结构,实现轻、薄、体积小、便于携带的目的。在都市快节奏的生活中,我们可能无暇顾及到剃胡须这种琐事。如果将剃须刀随身携带,就可以随时随地来完成面部清洁这一目标,不断精简的剃须刀正是运用了TRIZ原理中的提炼原理,才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图4A)。
  其次,剃须方式的转变。现有的剃须方式和最开始的剃须刀的剃须方式没什么差别,都是利用锋利的刀刃在胡须根部做往复切割的原理。但是通过剃须刀把手部位结构的优化,可以让未来的剃须刀实现:既可以挂在耳朵上,又可以套在手指上(图4B),这样就解放了需要剃须的手。剃须方式的转变利用发明创造理论中的提升局部品质原理,提高了剃须方式的可操作性,做到了简洁操作。
  最后,剃须刀在寓意性方面的演变。从人性化、情感化的角度出发,在产品颜色、结构上做出转变,不仅在物质上,更是在精神上追求传统与现代、自然与人类、个体与大众等多元化的设计融合与创新。既可以实现剃须刀的功能性,又可以当作装饰物置于家中任何地方。就是将未来的剃须刀做成仿男士喜爱的物品(图4C),来吸引、刺激广大男士对剃须刀的购买欲。

  六、总结

  剃须刀的产生、发展和演进体现了诸多TRIZ理论的应用。其设计理念反映了其生产国的民族习惯和文化心理:如飞利浦的柔和、飘逸,吉利的简洁、实用,松下的小巧、秀气等。随着社会的发展,这些特色不仅不会泯灭,而是更加突出了,既反映在产品的外型上也反映在产品的功能上。使用手动剃须刀,对许多男人就是享受,因为它是美容和休闲的过程。但对急匆匆的现代人来讲,这种需要时间的享受简直可以用奢侈两个字来形容,故而电动剃须刀成为了现代市场的主流。
  总而言之,未来剃须刀的发展方向将是日益个性化。剃须刀漫长的发展进化史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表明:剃须刀未来几年甚至几十年的发展方向将趋向于更加简洁、实用,并且更加富有科技含量和人文关怀。
                              责编/王蒙

参考文献
[1]赵新军.技术创新理论(TRIZ)及应用[M].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5
[2]李东海.中国式管理引发争鸣[J].中国智囊,2004.2
[3]张新.2006年国内剃须刀市场8大精彩 [N].北京赛欧有限公司,2006.11
[4]王小帅.吉列剃须刀:失之东隅收之桑榆![J].中国质量与品牌,2011.9
[5]郑飞腾.剃须刀的介绍[R].百度文库,2011.9
[6]数据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网站.http://www.sipo.gov.cn/
中关村在线.http://www.zol.com.cn/
维基百科. http://zh.wikipedia.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