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与品牌》杂志社讲理想比贡献

抢抓机遇,奋力开拓,推进院士专家工作站创新发展

  北京市科协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部署,按照中国科协关于院士专家工作站建设的总体安排,努力服务提升首都创新能力,助力企业创新发展,积极推进院士专家工作站建设。

  一、循序渐进发展,形成较大规模

  全国院士专家工作站建设工作始于2003年,随后多省市陆续开展院士专家工作站试点工作,初见成效。2009年,为应对全球金融危机,北京市科协按照中央的统一部署,围绕企业创新需求,汇聚和引导院士专家等高端智力资源向基层聚集,推动在企业和事业单位,特别是中关村高新技术企业建立院士专家工作站,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是工作站建设稳步发展,呈现良好势头。2009年5月,燕山石化率先成立了北京地区首家“院士专家工作站”。截至目前,市科协已推动成立了60个“院士专家工作站”(以下简称工作站),6个“院士专家服务中心”。工作站在注重质量的同时,数量稳步增长,已经从调研筹备、初创引导成功过渡到规模扩张和制度完善并重的关键时期。
  二是工作站集中于战略性新兴产业。60个企业工作站中,排在前三位的依次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和节能环保,其中新一代信息技术行业领域有17个工作站。
  三是工作站分布于大多数区县,集中于高新产业密集区。60个工作站分布于全市11个区县(其中海淀区25个,大兴区9个,丰台区10个,朝阳区6个,东城区2个,昌平区2个,顺义区2个,西城、通州、房山和石景山区各1个)。

  二、作用不断显现,成效日趋明显

  院士专家工作站通过引进院士及其团队建立协同创新机制,为企业技术决策把关定向,帮助企业排解技术难题,引领培养创新人才,迅速提升研发水平。
  60个工作站6个服务中心,共引进院士117位;进站院士包括中科院院士25位、中国工程院院士89位、两院院士2位,外籍院士1位。所服务的行业涉及石化、航空仪表、钢铁、医疗、能源、现代农业、生物医药、卫星遥感、物联网、云计算、矿石开采等领域,推动了150项创新技术在企业中的研发和运用。
  截至2013年11月,全市工作站共申请专利1347项,获得专利授权632项;为建站单位带来约357亿元的直接经济效益和9200万元的间接经济效益,推动构建并完善了科研及产业资源对接机制,优化了北京创新资源平台。
  工作站作为促进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有效载体,在受到企业的欢迎的同时,更是得到了院士专家的赞赏。建站企业提供了比较好的工作环境和条件,选派了企业内部优秀的科技人员参与工作站管理,相比社会上众多的引智活动而言,科协系统建立的工作站工作踏实、放心,有可靠性。进站专家保罗生物科技园的邓子新院士、建材总院的徐德龙院士和方正国际的王越院士都表示,愿意借助科协工作站平台,引进、提炼、孵化项目,实现更多经济效应和社会效应。
  (一)聚集科研力量,突破关键技术
  工作站围绕企业迫切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引入院士及其专家团队,将外在的科研力量与企业已有的技术力量、生产条件进行了整合和优化,通过联合攻关形成科技成果,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收益与较大的社会效益。
  工程院彭苏萍院士与神华集团合作的神东矿区现代煤炭开采项目,着力于生态脆弱地区大型矿井开发关键技术研究,将为我国60%的煤炭开采地区探索资源与环境和谐发展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撑。北京二十一世纪科技公司依托进站的3名院士及其团队,围绕空间信息服务产品研发等国家重大专项攻关,完成了国家863计划“小卫星遥感测控一体化运营技术”开发建设,首次实现了国内遥感数据的出口创汇,获得经济效益650多万元。
  (二)构建创新网络,推动协同创新
  创新资源在企业和高校、科研机构之间分布不均匀现象十分突出。两院院士是各领域的顶级专家,也是领军人物;他们既可以身先士卒攻克难题,也可以统筹调度,为企业发展充当“桥梁”和“纽带”,协助企业对接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参与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服务北京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需求。
  孙燕院士常年从事肿瘤内科的临床治疗和实验研究,身兼中国癌症研究基金会副理事长,WHO癌症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等数职,是内科肿瘤领域的泰斗之一。在他的参与协调下,京卫医药科技集团成功开展了抗肿瘤临床免疫学研究,获取生物技术多肽及单体药用研究等多项成果。李正邦院士同时是钢铁研究总院和北重汽轮电机公司两家单位的进站专家。当北重汽轮电机自主研发660MW超超临界汽轮机高温材料时,李正邦院士牵头带领钢铁研究总院、中国钢研科技集团、北京京城机电控股公司中央研究院和北重汽轮电机这几家材料产业链上的重点单位,各尽所能开展合作,进行项目攻关。
  (三)优化创新环境,促进人才培养
  建立在科技人员身边的工作站,在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同时,也促进了企业科技人才的成长和培养,成为院士专家团队和企业共建的创新基地。
  由院士专家“领衔”,带领企业科技人员参与重大课题的研发,在实践中培养人才是工作站的特色。位于丰台园的旭阳化工集团就组织了140多名员工参与到王佛松院士等领衔的全生物基PBS降解塑料项目中。请院士专家“讲学”、“办班”,针对企业科技人员的知识能力现状,有目的地开展各类专题讲座和研讨活动,已经成为很多工作站的一项经常性工作。京蒙干细胞公司每年一次的“细胞治疗研讨会”在院士工作站的支撑下,越办越火,具有了较大的国际影响力。有的建站企业还利用院士专家的科技资源,与他们签订人才培养协议,把企业科技人员选派到院士专家所在单位,进行定向或委托培养。

  三、机制逐渐完善,服务日益规范

  务求实效始终是北京市科协一直倡导的建站原则,根据北京实际情况制定推动工作方案,合理设置建站标准,防止盲目追求建站数量,努力提供科协特色鲜明的服务。
  (一)坚持需求导向,注重示范带动
  企业有效需求是院士专家工作站建立的前提和基础。市科协调研后认为,北京建站要做好布局谋篇的工作,首批建站企业应选择基础较好、行业影响力较大、企业需求较强的企业。对每家申请建站单位,本着对企业和专家双方负责的态度,市科协认真调研核实企业亟待解决的关键技术难题,有针对性地邀请院士专家及其团队,及时协调合作过程中出现的矛盾。
  (二)立足北京实际,探索多种形式
  为满足不同规模、不同领域、不同性质单位的创新需求,市科协不断创新工作站方式,工作站中,既有建立在企业的,也有建立在事业单位的(如安贞医院);6个院士专家服务中心中既有为区域及园区各类企业服务的朝阳区院士专家服务中心、亦庄经开区院士专家服务中心和丰台园院士专家服务中心,也有专为工作站服务的海淀园院士专家工作站服务中心,还有为委办局下属单位或集团内企业服务的北京市交通委院士专家服务中心和中国医药集团院士专家服务中心。丰台园院士专家服务中心立足科技园区创新企业密集的特点,为已建站的企业和不具备建站条件的中小企业提供服务。通过组织交流、研讨、调查等各种途径,准确掌握企业在技术研发、技术革新、创新人才培养等方面的难题,由院士专家给予针对性指导,弥补了院士专家工作站对中小企业覆盖不足的欠缺,推动创新型中小企业保持可持续发展的创新活力。
  (三)注重制度建设,开展全程服务
  为规范管理,突出实效,市科协注重工作站运行状态和成效,健全服务措施。一是对企业建站工作提出基本要求,强化企业领导重视,引导企业为工作站提供必要的人、财、物等保障条件;二是协助企业做好工作站工作规划,建立相应的内部管理制度,形成良好的工作站运行机制;三是指导企业与院士专家签订技术服务协议,做好跟踪服务,掌握工作站的实时动态,为工作站的良好运行、发挥作用打下牢固基础。
  (四)加强部门合作,完善工作体系
  经过4年多发展,北京市工作站工作已逐步建立了由市科协牵头,中关村管委会、市知识产权局等多单位参与,各区县科协协同配合的工作体系。通过广泛联合、分工协作,初步实现了科技资源的有效整合,扩大了院士专家工作站服务的对象、领域,形成了从技术研发、人才培养、成果保护到转化应用的一体化服务模式,为企业自主创新提供了较为全面的支持和保障。
  考虑到中关村在首都自主创新中的示范和引领作用,市科协与中关村管委会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并通过建立院士专家工作站,整合人才、技术、信息等创新资源,与中关村创新需求对接,全力为园区企业开展创新提供综合性服务。制定并印发《关于在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所属园区企业加强院士专家工作站建设的意见》,建立完善的工作程序、合理的分工合作机制、科学的评价体系,大力推进园区院士专家工作站的建立及发挥作用。面向中关村各产业联盟、重点企业以及协会商会等,依托工作站平台,发掘和培育一批有潜力和发展前景的孵化项目。
  实践证明,院士专家工作站是政府(科协)搭台引导、院士专家与企业互利合作进行科技创新的有效形式。院士专家工作站建设,对于提高建站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对接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服务北京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需求,增强首都科技高端、高效、高辐射力的发展特色,加快首都创新体系建设战略步伐具有重要意义。院士专家工作站正逐步成为市科协服务科技与经济相结合的一项新的品牌工程。
                                         责编/杨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