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与品牌》杂志社封面报道

佳禾传捷报 当惊中国殊

10月10日,袁隆平院士在回答记者提问。当天,中国超级稻第四期研究进展新闻发布会在溆浦县横板桥乡红星村超级稻基地举行  ( 湖南日报 邓太平 谢华 摄影 )

  金秋十月,雪峰山下丰收忙。“经专家组现场测产验收,第四期超级杂交稻新组合‘Y两优900’高产攻关溆浦县横板桥乡红星村102.6亩示范片,验收结果为平均亩产1026.7公斤。”2014年10月10日下午3时,在湖南省怀化市溆浦县横板桥乡红星村超级稻基地田间,农业部水稻高产攻关验收组组长、中国水稻研究所所长程式华研究员正式对外宣布。
  超级杂交稻突破千公斤大关,达到亩产1026.7公斤,标志着由中国工程院院士、本刊编委会主任、“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及其团队领衔的超级杂交稻第四期亩产1000公斤攻关目标成功实现,再次刷新了世界水稻史上大面积亩产纪录。

  超级稻亩产新纪录

  2014年10月10日上午,农业部组织专家对由袁隆平院士领衔的第四期中国超级稻亩产1000公斤攻关项目进行现场测产验收。专家组将攻关示范片所有田块进行编号,由示范单位推荐1块田,即20号田,专家组以抽签方式确定2块田,即35号田和8号田,进行测产。其中,8号田面积491.17平方米,20号田面积418.20平方米,35号田面积418.54平方米。在对每块田所收毛谷样品现场晒干除杂后,实测水分含量,以标准含水量13.5%折算成干谷重量,最终,三块田亩产分别是958.61公斤、1074.67公斤和1046.83公斤。算术平均后,百亩片平均亩产1026.7公斤。
  “此次突破亩产1000公斤是超级稻研究的重大进展,遥遥领先于世界水平,表明中国人有能力把饭碗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上。”在收割现场举行的媒体见面会上,84岁的袁隆平院士难掩心中喜悦,“超级稻亩产突破1000公斤是中国人的骄傲,这不仅为我国粮食增产提供了技术支撑,同时表明中国人有志气、有能力创造世界奇迹,依靠自己的力量解决粮食安全问题”。
  水稻大面积超高产是全世界共同关注的重大科学课题,是保证粮食有效供给、保障世界粮食安全的有效途径。杂交水稻更是被誉为中国贡献给全人类社会的“第五大发明”。袁隆平院士领衔的科研团队先后于2000年、2004年、2011年实现了超级杂交稻第一期亩产700公斤、第二期亩产800公斤、第三期亩产900公斤的攻关目标,并于2013年春启动了第四期亩产1000公斤的科研攻关。
  大面积亩产1000公斤,是世界杂交水稻史上迄今尚无人登临的高峰,攻关难度非常大。袁隆平院士提出了“良种、良法、良田、良态”相结合的攻关策略,经过两年的不懈努力,他的创新团队选育的超级杂交稻“Y两优900”新组合表现出色,于2013年创下了百亩片平均亩产达到988.1公斤的世界纪录。今年,在袁隆平院士精心组织下,“Y两优900”在全国1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30个示范片进行超高产攻关示范。
  这是袁隆平院士及其率领的一大批农业科技工作者共同努力和长期奋斗的结果,也是对农业科技事业做出的巨大贡献。

  杂交水稻享誉全球

  “我们不是到此为止,未来我们还要向更高目标挺进,向更高产量发起攻关。争取农业部、科技部立项超级稻第五期目标,每公顷16吨。以后再逐渐增加到每公顷17吨、18吨、19吨,一直到20吨。按光能利用率测算,长沙地区水稻理论产量可达到1500公斤,还有500公斤潜力有待我们攻关。”袁隆平院士雄心不已。
  多么朴实的语言,多么坚定的信念!从三系法,到两系法,到超级杂交稻;从700公斤,到800公斤,到900公斤,到1000公斤,杂交水稻研究跨越了半个世纪。每一次跨越,都是一个奇迹,在神州大地引发的一场震撼世界的“绿色革命”,给人类以福音,给世界以惊喜。
  一粒种子改变世界。像历史上任何一项大发明一样,杂交水稻在刚诞生时,也许并没有在世界上引起过多的关注,但日月如梭,天地恢宏,随着杂交稻种子逐步播撒到世界各地,并在那里生根发芽、开花结果,给世界带来的惊奇和影响,不能不让全世界刮目相看。
  上世纪9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布朗向世界发问:“21世纪谁来养活中国?”在布朗看来,中国人多地少,而且随着人口增长和耕地的消耗,这一问题将会更加突出。饥饿的中国将不仅带给本国众多的社会问题,而且还将影响世界。
  然而,21世纪早已来到我们面前,布朗的论调却完全没有成为现实,杂交水稻不仅成为解决了中国13亿人“吃饭”问题重要手段之一,而且成为了解决世界饥饿问题的希望之光。中国人不仅没有成为粮食缺口大国,而且成为了第三大粮食援助捐赠国。中国不仅没有成为世界的威胁,而且为世界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是什么因素让布朗的论调失灵?是什么因素使全世界发生如此大的变化?杂交水稻的发明和大面积推广功不可没。
  据悉,我国自1996年立项启动“中国超级稻育种计划”以来,目前已育成通过农业部认定的超级稻品种126个,其中在生产上使用111个。截至2012年,超级稻累计推广面积达到64384万亩,占同期水稻种植面积的21%,累计增产稻谷415亿公斤。
  从上世纪80年代起,杂交水稻更是成为我国的一块外交品牌,逐步走出了国门。1979年,作为我国出口的第一项农业专利技术,杂交水稻被转让给美国,并在那里开花结果。上世纪90年代初,联合国粮农组织将推广杂交水稻作为解决发展中国家粮食短缺问题的首选战略,这为杂交水稻在世界的研究和推广提供了良机和条件。一系列推广活动,使杂交水稻的种子逐渐播撒到全世界。目前,杂交稻已经在30多个国家和地区进行研究和推广,种植面积达150万公顷。
  如今,已入耄耋之年的袁隆平还有两大心愿:一是把超级杂交稻研究进一步取得进展,大面积应用于生产;二是让杂交稻进一步走向世界,造福全世界人民。
  这就是袁隆平,当之无愧的“杂交水稻之父”,他用一粒种子,改变了世界,改变了世界的粮食生产格局。


  时代的天空,闪烁着一颗智慧之星—袁隆平,以平凡的人生创造出不平凡的业绩;以人类的智慧,创造出巨大的社会财富;以不懈的努力,勇敢的探索,书写出可歌可泣的农业科技新篇章,献给土地,献给人民。
  谨此献给人民科学家袁隆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