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与品牌》杂志社创新方法

赵新军 创新方法理论火种的播撒者


  赵新军,1962年11月出生,工学博士学位。现为东北大学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学院工业设计研究所所长,副教授。TRIZ研究会副理事长;2008年度被评为中国创新方法培训十大杰出人物之一。
  自1999年开始至今一直从事TRIZ理论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先后为东北大学在校的本科生、研究生讲授“创新设计(TRIZ理论)”课程,累计培养学生600多人。2004年出版了《技术创新理论(TRIZ)及应用》专著,2004年在日本关西大学做高级访问学者,专门研究TRIZ理论的相关内容。

  “创新方法是自主创新根本之源。”按照科技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中国科协联合发布的《关于加强创新方法工作的若干意见》的要求,中国科协积极行动,将创新方法工作列入四部委联合开展的全国“讲理想、比贡献”活动重要内容之一,并组织中国科技咨询服务中心负责技术创新培训工作。
  “技术创新方法培训是创新方法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创新意识、推广创新方法、培育创新型人才、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抓手。”多年来,中国科协充分发挥全国学会、地方科协和企业科协的协同作用,依托国内外现有培训资源,面向企业有重点、有目标、分期分批地开展了不同层次、不同形式的技术创新培训试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受到了广大企业科技工作者的热烈欢迎。
  2014年9月初,本刊记者随同中国科技咨询服务中心王庆军副处长一行来到了辽宁省省会—沈阳市,走进了全国著名大学—东北大学,对著名创新方法研究专家、东北大学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学院工业设计研究所所长赵新军教授进行了专访,悉心品味其播撒创新方法理论火种的心路历程。

  “TRIZ理论伴我一路前行”

  这些年,赵新军异常的忙碌,高校、企业、政府部门经常可以看到他讲课的身影。就在我们赴沈采访之前,他刚刚从中石化长岭分公司讲课归来,不顾一路的奔波劳累,欣然接受我们的采访。
  “1997年我从沈阳农业大学博士毕业,当时学的是农业机械专业,1998年到东北大学工作后,一直也是从事与机械有关的教学与科研工作。在教学与科研过程中,我遇到了很多与技术有关的问题,百思不得其解,确实不知道该怎么办,使用传统的技术手段与方法去解决它们,效果却很不理想。”赵新军说。
  1999年,赵新军第一次接触到了TRIZ理论。据他介绍,“一个偶然的机会,我接到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的一个全国性研讨会的约稿通知。在我搜集资料的过程中,在外文资料和国外网站上偶然发现了一个名为TRIZ的理论,当时觉得特别好奇,并试着利用这一理论分析了一些技术问题。”
  2000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的这一研讨会如期在上海举行。会议当天,河北工业大学副校长檀润华教授作了题为《TRIZ理论与应用》的主题报告,他指出:“TRIZ理论是一个非常好的理论,它为人们提供了一套全新的解决发明创新问题的理论,已经成为创造性解决技术问题的诀窍,以及发明创新的‘点金术’。”
  “檀老师那天的报告其他的什么都没有讲,只讲了TRIZ理论,并分享了一些利用TRIZ理论解决实际技术问题的实例。会后我们进行了深入交流,我当时深受启发,对TRIZ理论的认识更加深刻了,更加激发了我学习与研究TRIZ理论的兴趣。” 赵新军回忆道。
  研讨会结束以后,赵新军回到自己任教的东北大学,开始了自己潜心研究与学习TRIZ理论及其应用的历程。历时两年的潜心研究,赵新军基本掌握了TRIZ理论的基本知识和核心思想,于2002年开始在东北大学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学院向在校的本科生与研究生讲授“创新设计(TRIZ理论)”课程,并于2004年出版了《技术创新理论(TRIZ)及应用》专著。该书受到同行专家的高度认可和好评。
  十二年过去了,赵新军的这门课程一直没有停止过,每次课堂都是座无虚席,深受东北大学学生的热烈欢迎。截至目前,他的这门课程已开设16个班次,累计培养学生600多人。
  “同学们对TRIZ理论这一世界级创新方法的欢迎,是我最大的乐趣,也是我一直以来不断坚持的动力,我感到非常欣慰。”赵新军感慨道。
  2009年,赵新军正式牵手中国科技咨询服务中心,就创新方法的培训、推广和应用等方面的工作进行了深入的合作,正式开启了自己大范围推广TRIZ理论及其应用的征程。
  2009~2013年度,赵新军连续五年为中国科协企业秘书长培训班讲授创新方法(TRIZ理论)。同时,他还先后为上海宝钢研究院设备所、中国烟草集团技术培训中心、国家人社部新疆特殊人才培训班、海南省科协企业TRIZ理论深度培训班等50余个企业单位的工程技术及管理人员开展“创新方法(TRIZ)”培训,累计开展创新方法培训400多小时,受益万余人,涉及行业10余个,并与许多企业建立了长期的友好合作关系。

  “我眼中的TRIZ理论”

  “创新是指人们为了发展的需要,运用已知的信息,不断突破常规,发现或产生某种新颖、独特的有社会价值或个人价值的新事物、新思想的活动。到目前为止,TRIZ理论被认为是最全面、最系统地论述解决发明创造、实现技术创新的新理论,被欧美等国学者称之为‘超发明术’,是国际社会公认的创新设计新思路。”赵新军说。
  “TRIZ理论的基本思想是,通过引入最少的外部资源,消除创新过程中遇到的矛盾,使系统向理想状态发展。”赵新军认为,“基于这一思想,TRIZ理论发展了一种崭新的启发式思维方式,即将问题作为一个系统加以考虑,在着手解决问题之前首先勾画出理想的解决目标,进而设法消除创新设计过程中的矛盾,从而提出了‘创新是有规律可循的,人们只要经过学习和训练就能够掌握创新规律,可以像解数学题一样,按照一定的思路和步骤来进行创新’的全新理念。”
  赵新军同时指出,以往的创新方法只是将人们在生活中一些零散的经验加以总结,而TRIZ理论中的创新原理已经形成系统体系,从而能有效地指导人们有规律、按步骤地进行创新活动。因此,TRIZ理论可以帮助人们挖掘和开发自己的创造潜能,提高创新意识,使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解决问题的行家里手。
  据他介绍,TRIZ理论具有丰富的社会学、哲学内涵和完整的内容体系。它以辩证法、系统论和认识论为哲学指导,以自然科学、系统科学和思维科学的研究成果为根基和支柱,以技术系统进化法则为理论基础,以技术系统和技术过程在技术进化中产生的矛盾、解决矛盾所用的资源、技术进化方向的理想化为四大基本概念,包括了解决工程矛盾问题和复杂发明问题所需的各种分析方法、解题工具和算法流程。
  “从最通俗的意义上讲,创新就是创造性地发现问题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过程,TRIZ理论的强大作用正在于它为人们创造性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提供了系统的理论、方法和工具。”因此,赵新军认为,推广以TRIZ理论为代表的创新方法的意义重大。
  其一,转变创新理念。传统的创新方法可操作性和可重复性差,不具有系统性和规律性,这使人们在创新理念上偏重于“灵感”和“悟性”。TRIZ理论改变了人们的创新理念。突破了传统的思维障碍和模式,它告诉人们创新并不神秘。只要掌握创新规律,普普通通的人同样可以创新。
  其二,提高创新效率。传统的创新方法成本高、周期长、效率低。TRIZ理论通过对创新过程加以高度概括,建立创新思维的激发环境,设定创新思维的转化条件,规范创新活动的流程,结合工程技术创新原理,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对创新思维的控制和预测,使创新走出了盲目的、高成本的试错方法,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实践证明,应用TRIZ理论,可以增加80%~100%的专利数量并提高专利质量,可以提高60%~70%的新产品开发率。
  其三,培养创新人才。与传统的创新方法比较,TRIZ理论是可以传授的,可以用语言及文字来表达它的作用,可以作为一门学科推广。同时,TRIZ理论又具有良好的普适性,可以在不同领域得到应用,目前除广泛应用于工程技术领域外,还应用于管理、艺术、社会和教育等领域,这有助于培养数以千万计的创新人才。

  TRIZ理论推广应“本土化”

  “人类历史上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赵新军说:“发明问题解决理论—TRIZ理论就是这样的一种知识,一种关于方法的知识,是基于知识的、面向人的、系统化的解决发明问题的方法,是当今创新设计研究领城中最有影响力的理论方法之一,是认识和推动人类创新活动的一个突破性成果。”
  TRIZ理论在我国得到政府的高度重视,国家四部委更是联合提出要大力推进技术创新方法的应用,切实加强企业创新能力,特别要推进TRIZ等国际先进技术创新方法与中国本土需求的融合。
  赵新军认为,“TRIZ理论不仅要与本土需求相融合,更要在普及推广过程中得到‘本土化’的阐释和发展,只有将TRIZ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才能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之路。”
  所谓的TRIZ理论‘本土化’,就是“把TRIZ理论用中国本土的思维方式、表达方式、传授方式阐发出来,融合中国本土需求、客观实际和应用习惯,对TRIZ理论进行移植、发展和改造,以降低学习成本,提高学习效率,达到加速普及推广的目的”。因此,赵新军建议:
  第一,坚持政府主导。在TRIZ理论“本土化”的过程中,无论是宣传、推广、应用,还是政策、资金、环境,都离不开政府的支持,政府起着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主导作用。
  各级政府部门应加强组织领导,制定相关政策和有效措施,加大投入力度,建立评价机制,创造宽松环境,鼓励创新,鼓励探索,将创新方法作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
  第二,让企业成为创新主体。企业是TRIZ理论“本土化”的主体,TRIZ理论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与完善,已经成为一套解决新技术、新产品开发实际问题的比较成熟的理论和方法体系,是企业进行自主创新、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利器。
  企业要转变观念,开拓创新,走自主创新的新路子,让更多的企业掌握TRIZ理论等创新方法,通过更多自主知识产权的获得,提升企业在激烈竞争中的生存能力,让更多的企业尝到创新方法的“甜头”;建立专门的TRIZ理论研究机构和研究团队,把有科学和技术背景、专利经验、精通TRIZ理论的人培养为技术创新带头人,把有志应用TRIZ理论解决实际创新问题的科技人员组织起来,开展对技术难题的专门攻关活动,突击解决制约发展的技术难题。
  第三,高校和科研院所是创新的生力军。高校和科研院所承担着TRIZ理论“本土化”体系构建、教学推广、人才培养的重要责任,是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基地,是创新方法研究的桥头堡,是TRIZ理沦“本土化”的重要生力军。
  高校和科研院所要对TRIZ理论进行系统的研究,融合中国的本土需求和文化特点,对现有TRIZ理论进行梳理和重构,并在实践基础上发展和延伸,完成TRIZ理论“本土化”的体系构建;组建TRIZ理论专门教学团队,将TRIZ理论核心思想与主要内容用本土化的传授方式、中国企业技术创新的生动案例进行分级分类教学,同时充分发挥互联网的教育传播作用以辅助教学实践,建设理论数据库、案例库等教学资源,建立TRIZ理论教学网站,尽快培养创新型人才,使我国自主创新人才辈出、持续发展。
  赵新军最后说:“推广创新方法是一项长期的战略性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它需要社会各界,特别是企业科技工作者的认同与参与。创新方法推广的实效,需要广大科技工作者通过创造性实践,以取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成果来证实。只要官、产、学、研共同努力,全面普及推广TRIZ理论,产生在异国的智慧之树,一定会在‘本土化’创新的沃土中结出丰硕之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