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与品牌》杂志社创新成果

寻路 探索 前进

  2012年,对于攀钢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攀钢集团)是可喜的一年。攀钢集团在33家角逐院士专家工作站的单位中,名列第一,获得了四川省首批院士(专家)工作站建站资格和授牌,它也是四川省首个由政府授牌的院士专家工作站。
  同年,攀枝花市院士专家服务中心也成立了,中心的成立,为院士专家工作站今后的运行从体制和机制上提供了保障。
  攀钢院士专家工作站是根据企业技术创新需求,为人才智力发挥搭建的一个广阔平台。攀钢集团非常重视工作站的建站工作,在软件和硬件建设方面,不遗余力地支持建站工作。
  人才建设是院士专家工作站的重中之重。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竞争力的提高必须以人才为基础。如何建设引入高端人才资源推动创新要素为企业发展助力?如何推动企业科研工作长足发展?攀钢院士专家工作站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

  凝智聚力

  院士专家工作站的成立,为攀钢建设自主创新型企业提供了新机遇、新机制、新平台,对攀钢的“二次创业”战略产生重要的推动作用。
  攀钢首批进站的院士有中国科学院院士李洪钟、中国工程院院士张懿、王国栋、殷国茂,以及西安摩尔实验室研究员史交齐、中广核集团苏州热工院有限公司材料寿命所研究员赵彦芬。
  进站之后,他们带领研发团队就“钒钛磁铁矿流化床还原新工艺研究”、“深还原钛渣综合利用”、“焦化废水强化处理集成技术研究”、“攀成钢CST 特殊螺纹技术评价”、“攀成钢核电用无缝钢管国产化研究”等重大科研课题开展技术攻关。
  其中,焦化废水强化处理集成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项目关键技术突破与创新就是攀钢院士专家工作站2013年完成的一项创新成果。
  该项目突破的关键技术有抗污染陶瓷膜过滤关键技术、强化生物脱碳脱氮关键技术、基于极性有机物和总氰脱除的高效混凝技术和低成本臭氧多相催化氧化关键技术。其中抗污染陶瓷膜过滤关键技术具有技术特色与创新点,即利用陶瓷膜改性进行精密调控孔径分布和提高抗污染能力,利用过滤器内置扰流部件提高设备抗污染能力,同时利用焦化废水特点,焦油和焦粉进行聚结大幅度提高粒度从而在微孔膜下实现较高的分散油去除率,避免了传统超滤膜除油成本较高的缺点。  
  以项目为载体,院士专家与企业合作开发关键核心技术和高附加值产品,大大发挥了院士专家工作站的作用。

  强强联手

  攀钢院士专家工作站的建立,为促进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升和为服务企业提供了抓手。
  自工作站成立后,促进了攀钢以“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第一竞争力、人才是第一原动力”理念的落实,持续加大科技投入力度,为攀钢的生产发展注入了动力。
  作为有“钒钛之都”美誉的攀枝花市钒钛资源丰富,其拥有的钛资源储量占全国75%。同时,攀枝花市还是中国最大的钒钛生产基地、钒钛原料基地,钒钛产品产能和产量居国内领先地位。攀钢院士专家工作站的成立,不仅为该市大批引进以院士专家为核心的各类高端人才和高层次智力资源,建立企业与院士专家长期合作交流机制搭建了重要的平台,同时对促进我国钒钛产业的升级有着积极的作用。
  目前,中国工程院张懿院士工作团队、中国科学院李洪钟院士工作团队已与攀钢集团公司分别签订了项目研发合作协议。
  “以前的合作中都是我们有什么难题便去找专家,专家给我们提出解决意见或者方法,但这样的合作缺少延续性。”院士专家工作站的成立打破了这一尴尬局面,攀钢人非常赞成院士专家工作站这一智企合作模式。

  深化“讲、比”

  2009年3月,攀钢制定了《攀钢科协关于深入开展“讲理想、比贡献”活动的实施意见》,完善了“讲、比”活动管理办法,组织成立了领导小组,组长由科协主席、副主席担任,领导小组负责研究和指导“讲、比”活动的开展。
  在深入开展“讲、比”活动的过程中,攀钢集团把“讲、比”活动与企业科技进步、人才培养、提高科学素质,以及日常科技活动结合起来;把提升科技人员创新能力作为“讲、比”活动的着力点和出发点;并最大限度发挥各层级专家在“讲、比”活动的引领作用、各层次领军人才的骨干带头作用;把科技人员业绩考核和科技成果评比作为参加“讲、比”活动考评奖励的重要机制。


  攀钢院士专家工作站结合“讲、比”活动,通过产学研合作,一方面推动了人才建设,进一步提升了攀钢的技术实力,各院士专家也经常带领团队与攀钢技术人员进行现场讨论,带动技术人员的快速成长,在技术攻关项目上作出了贡献。另一方面,院士团队为实验成果转化贡献了自己的力量,实现了突破,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果。正因为如此,在2011~2012年度全国“讲理想、比贡献”活动表彰大会上,攀钢院士专家工作站获得了先进集体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