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与品牌》杂志社第一看点

南纬路29号的“营养大计”

  北京市西城区南纬路29号,一所不起眼的办公楼和这所办公楼里的人们,正在悄悄地影响和改变着这个国度里越来越多的人们的营养健康。
  在这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食物强化办公室用长达十年的时间,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领导下负责实施全国性营养改善项目。十年时间,他们推进的《铁强化酱油项目实施行动计划》,使1.29亿的高危人群中缺铁性贫血的患病率下降30%;面粉强化政策成功达到降低预防神经管畸形发生率的效果;而他们发起的北京市寄宿制学校综合食物强化试点项目,直接改善了中小学生中普遍存在的维生素A摄入不足的状况,成功提高学生的营养健康水平;“婴幼儿喂养与营养改善项目”针对农村地区的儿童,生长迟缓率和营养不良的状况都得以明显改善。
  这所英文简称为FFO(Food Fortification Office)的机构,正试图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人们在告别饥饿状况后的营养性疾病的困扰,用经济、有效、可行的预防方法,积极采取行动,消除维生素和矿物质缺乏的危害。

铁强化酱油在中国已经有6000万人长期食用

  食物强化

  从天安门广场出发向南,绕过前门和天桥的多条胡同,就能到达南纬路29号,其实它到天安门的直线距离不过两公里。
  南纬路中段紧邻的两栋办公楼里,是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多家办公机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食物强化办公室就在这里。在百度地图中,你搜索不到它的名称,不过在这里,他们正在通过一种对调味品的营养添加方式,努力将自己的影响力辐射到百度地图中内陆的大部分省份,他们工作的目标是一个对大众比较陌生的名词—食物强化。
  “虽然我国的温饱问题已基本得到解决,但是我国微量营养素的不足和缺乏并没有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而改善,例如维生素A的缺乏。微量营养素的缺乏是不会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而自然消亡的。”—这是一段直奔主题的开场白,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研究员、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食物强化办公室主任陈君石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食物强化是改善微量营养素缺乏的非常重要的营养干预手段,它不需要改变人们的饮食习惯,而且覆盖面广 、成本很低。”
  他是中国食品毒理学学科的创始人之一,在1990到2000年三次开展中国总膳食研究,被世界卫生组织誉为发展中国家开展总膳食研究的典范,他也是最早进入南纬路29号制定中国“营养大计”的中坚。
  其实我们需要一个更为系统的认识,就像教科书一样:
  铁、碘以及维生素A、叶酸等缺乏直接摧毁人的健康和活力,它能直接或间接地造成死胎和流产,能让腹泻、疟疾、麻疹等普普通通的儿科疾病变成致命的杀手,还能导致贫血、克汀病、失明和甲状腺肿等疾病,使世界上千百万人深受其害。但是最近的研究表明,这些伤害其实仅仅是一座巨大冰山的一角。即使是没有任何临床症状的中度微量营养素缺乏,也能妨碍大脑发育、伤害免疫系统,产生灾难性的后果。而所谓“轻度微量营养素缺乏”实际上非常普遍,影响到世界上三分之一的人口,使国家和地区陷入“健康不良—贫困—教育水平低下—生产力低下—再度贫困”的恶性循环中。
  出自南纬路29号成效最为显著的食物强化计划之一的,就是几乎每家餐桌必备的调味品—酱油。
  在FFO的办公室里,这种经过营养强化的酱油有一个直白的名称—铁酱油—铁强化酱油的简称,如同碘盐。食盐加碘被称为20世纪公共卫生领域的最大成就。全球有100多个国家在食盐中加碘,发展中国家有三分之二人口能吃到碘盐。
  铁是地球上最丰富的矿藏之一,是人类使用最多的金属之一,也是人体必需微量元素中含量最多的一种—人体内铁的总量大约有3~4g,相当于一枚小铁钉子那么重。尽管人们很早就知道铁能赋予人健康,尽管铁是人类了解和使用的所有金属中最便宜和最常见的,但是这一枚“铁钉”要在人体中补充起来并不是那么容易,目前铁仍然是世界上最普遍缺乏的营养素,铁缺乏被称为“三大隐形饥饿之首”。
  铁缺乏对健康的威胁最可怕的是在于它的隐蔽性—只有当营养素的不足达到了一定的程度,表现出明显的缺乏症状时,也就是当严重到隐性饥饿导致营养缺乏性疾病发生的时候,人们才开始意识、重视和补充,即使从营养不良的死亡阴影中挣脱出来,但是也常常留下难以完全消除的,终生不愈的残疾、大脑迟钝、无法集中精力学习等伤害。
  在中国,无论是在经济发达的江苏省,还是经济欠发达的贵州省,还是经济处于中流的河北省,铁缺乏人群都不在少数。
  江苏作为全国有名的经济发达地区,是全国有名的富裕地区之一。但是经济的富庶并不能自然而然地消除铁缺乏。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食物强化办公室在2004年发布的江苏省贫血率监测结果显示:太仓市妇女贫血率为48%,常州也达38%。
  当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食物强化办公室在全球营养改善联盟的支持下,首先启动中国铁强化酱油的推广应用项目,并在其后的四年在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逐步展开。
  食物强化具有覆盖面广、见效快、方法简便、花费少、不改变人们的饮食习惯等特点,是各国控制和消除微量营养元素缺乏的首选。早在1941年,美国就公布了食物强化法,其中规定必须在面粉中强化维生素B1、维生素B2、烟酸和铁。20世纪40年代后,各国纷纷对食品进行强化,并进行了相关立法。而在我国最成功的范例是食盐的碘强化。
  1997年11月,原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研究所(现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与国际生命科学学会中国办事处(ILSI-FPC)共同在北京召开了“中国食物强化问题研讨会”。会议最终决定采用食物强化的方式改善中国人铁缺乏的现状,并选择了覆盖面广、摄入量稳定、便于在加工过程中统一添加的酱油作为铁强化剂的载体,启动中国消除铁缺乏行动项目。
  到2003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食物强化办公室成立时,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花费了五年多时间潜心研究试验,终于研究出了一种最有效、最经济、最方便的补铁措施—通过食用乙二胺四乙酸铁钠(NaFeEDTA)强化酱油持久补铁。经过反复的试验,发现NaFeEDTA强化酱油比同类铁强化产品具有更大的优势:吸收率高、不改变酱油自身的食用方法和口感、改善贫血效果显著,且安全经济。
  这是一项极度专业的研究成果,卫生部于1999年批准NaFeEDTA为食品营养强化剂,列入《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并在2002年批准NaFeEDTA扩大应用范围(在酱油中使用),将之列入《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但如何推广和实现有效的结果仍是个未知数。
  铁强化酱油不同于碘强化食盐,碘盐是国家强制性的强化食品,而铁强化酱油是非强制性的,消费者在购买酱油时可以根据自身健康的需要选择。
  2003年11月,铁强化酱油项目领导小组正式成立,这个由原卫生部疾病控制司、原卫生部卫生法规与监督司、原卫生部卫生监督中心、中国疾病控制中心、中国调味品协会和酱油生产企业等多部门人员共同组成的,有着深厚国际、国内经验的核心小组在铁强化酱油的研发和推广过程里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他们掌握着全面的第一手信息,能够就营养干预问题找到协调各部门渠道,控制活动和工作的进程,并运用技术、策略和权威来化解障碍。这种多部门合作的推广模式也为企业的积极参与提供了组织上的信心保障。
  2005年,铁酱油项目已经分别在贵州、江苏、河北、上海、广东共建立了12个铁酱油项目监测点,用以及时了解铁酱油项目推动后,人群铁营养状况改善情况以及目标人群对铁酱油的认知、态度和购买行为的改变,加快铁酱油的市场化进程。 
  “八山一水一分田”的贵州省是一个铁缺乏的高发区,2004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食物强化办公室联合当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工作人员对贵州省龙里、凯里、惠水以及贵阳市乌当区不同年龄段妇女的贫血状况监测数据显示,四个监测点的平均贫血率均在40%以上。从中国的国情出发,为了不加重百姓的经济负担,铁酱油的价格与同品牌的普通酱油差距不大,但却仍是贫困地区低质酱油的价格(每斤约五角钱)的两倍。价格落差造成了铁酱油推广难以跨越的鸿沟。2004年10月,铁酱油项目组从河北珍极酿造集团调入十万吨低价位的铁酱油注入贵州市场,以解贫困居民对铁酱油需求的燃眉之急。随后为了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难题,铁酱油项目组扶持当地酱油企业,进行改进工艺、更新设备,以生产出有质量保证的低价位铁酱油,使铁酱油项目在贵州省推动工作的蓬勃开展。
  现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食物强化办公室的数据显示,铁强化酱油项目已建立了30个监测点,监测点居民铁强化酱油覆盖率达到100%,居民认知率达到80%,贫血率较原来下降比率为30%。全国共有19家铁酱油定点生产企业,约有6000多万人群长期食用铁强化酱油。

健康营养教育的普遍缺失,使食物强化的宣传工作更显紧迫

  酱油之外

  营养不良会对健康造成伤害的观点已经为人们接受并认同,但是会有怎样的伤害?人们依旧处于一知半解的状态。在中国,微量营养素缺乏造成的健康威胁同世界其他地方一样,危若垒卵:
  每年有近100万中国儿童出生时因为在胎儿时期缺碘而大脑发育不良;
  每年有2万名缺乏维生素A的儿童因感染患病率提高而死亡;
  每年有35,000至40,000名婴儿因缺乏叶酸出生缺陷,包括小儿麻痹症;
  每年有大约1000名年轻妇女因严重贫血在怀孕分娩期间死亡;
  ……
  作为中国营养强化的策源地,南纬路29号实施的项目不仅仅是一瓶酱油。
  在大多数人日常食用的面粉、调味品等食品中强化最容易缺乏的微量营养素,以改善人们的营养状况,保证健康不受威胁。这种措施的优点在于既能覆盖较多人群,又能在短时间内收效,而且强化的成本不多,还不需要改变人们的饮食习惯。
  南米北面是中国一个延续千年的传统饮食习惯。
  面粉消费在中国有三大特点:西部人口消费量高于其它地区人口;低收入人群消费量高于中、高收入人群;农村人口消费多于城市人口,因此面粉是目标人群最佳食物载体。
  2004年开始,为了改善西部地区人群微量营养素缺乏状况和推动中国面粉强化政策,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食物强化办公室在国家退耕还林地区甘肃省兰州市和河北省围场县开展为期3年的强化面粉干预项目。
  结果显示干预组强化面粉日平均摄入量为117~260克,通过强化面粉显著增加干预组妇女膳食中维生素A、维生素B1、维生素B2、叶酸、烟酸、铁、锌7种微量营养素摄入水平,其摄入量达到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推荐量标准或适宜摄入量标准;血清锌、血清叶酸和血清维生素A水平显著升高。两个干预组贫血率下降,铁营养状况明显改善。
  2006年一项对于山西省某地三个县的调查结果显示,其出生缺陷的发生率是中国平均水平的6倍。同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食物强化办公室确定以山西省中阳县和交口县的试点镇中有育龄妇女的家庭为目标人群,以优惠补贴的方式供应这些家庭营养强化面粉。
  结果,每日食用强化面粉234g以上人群,神经管畸形下降率达87%;117~234g人群则下降83%。本次项目实施证明在出生缺陷高发地区通过面粉强化能达到降低预防神经管畸形发生率的效果。同时,生物学监测结果表明,连续食用强化面粉的育龄妇女,能很好改善铁缺乏状况,提高血清叶酸水平的同时降低同型半胱氨酸。通过添加叶酸和铁的强化面粉能有效增加这些营养素的摄入,并改善营养状况。
  在形成人口素质的三个要素(遗传、营养和教育)中,营养状况对于人的体力、智力和发展潜能的制约作用非常显著。对于正处于生长发育期的儿童来说,营养不良对其认知能力和行为有着即刻和长期的影响。
  维生素A缺乏是一个世界性的营养问题,它同铁缺乏、碘缺乏并称为“三大隐性饥饿”,在发展中国家儿童中比较常见。据联合国儿童基金会(UNICEF)的微量营养素项目1998年报道,维生素A缺乏是78个发展中国家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之一,估计受影响学龄前儿童为2.63亿;此外,发展中国家的孕妇和育龄妇女也是维生素A缺乏的高危人群。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食物强化办公室副主任霍军生博士说:微量营养素摄入量普遍不足是我国长期以来存在的问题。维生素A缺乏就是其中之一。
  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结果显示,我国3~12岁儿童维生素A缺乏率为9.3%,边缘缺乏率为45.1%。
  2012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食物强化办公室通过在北京两个郊区县29所中小学校推广使用维生素A强化食用油,改善中小学生中普遍存在的维生素A摄入不足的状况,以提高学生的营养健康水平,并以此探索一种适合在全国中小学食堂中广泛推广的食物强化工作模式。
  霍军生博士说:从全球来看,维生素A缺乏在贫困地区导致的失明,数量之多你都无法想像。所以,对维生素A缺乏绝不能等闲视之。
  12月13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食物强化办公室(FFO)发起的“打工子弟学校学生多种强化食品综合营养素干预项目”在该项目试点学校—北京市大兴区蒲公英中学内正式启动。他们联合帝斯曼营养促进项目(NIP)、中粮集团食品营销有限公司分别捐赠了可供蒲公英学校近600名学生食用8个月的铁酱油、“维力米”强化大米及福临门维A油,以帮助改善该校学生的整体营养状况。
  “婴幼儿喂养与营养改善项目“同样让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食物强化办公室的工作人员付出了大量心血。他们奔波辗转广东、河北、陕西、吉林、湖南、甘肃、江西、山东、四川、浙江、贵州这12个省份的部分市、县,通过专业培训、健康教育、营养素补充等措施,改善项目地区6~36月龄婴幼儿营养状况,降低贫血患病率。
  除了0~36月龄婴幼儿喂养与营养改善项目的目标人群还包括农村地区的县、乡镇、村三级的妇幼保健人员以及育龄妇女和婴幼儿家长。项目将对基层妇幼保健人员开展全面、系统的培训,内容包括母乳喂养、辅食添加、营养素补充、营养不足及呼吸道感染、腹泻和贫血等常见病防治,以提升专业人员对于婴幼儿喂养知识和辅食营养补充品的认识及咨询技术。

  营养科普

  十年,光阴冉冉,白驹过隙。
  2003年,国际微量营养素行动组织(Micronutrient Initiative)发布《维生素和矿物质缺乏:全球进展报告》,报告尖锐指出:“对维生素和矿物质缺乏的无知是我们最大的敌人—无论这种无知来自政府部门、食品行业、卫生部门还是大众。”
  这一年,隶属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食物强化办公室成立。
  “随着社会经济和食品生产的日益发展,人们的膳食越来越丰富,越来越丰盛,人们逐步摆脱了饥饿的困扰。但是,人们并没有因为解决了饥饿的困扰就解决了营养性疾病的困扰,更没有解决健康长寿的全部问题。营养科学研究的步步深入,人们对‘饥饿’的认识从‘吃不饱’已经进深到‘吃不好’”。陈君石对营养有着专业的认识:“吃不饱造成的饥饿是肚子的感觉,吃不好造成的饥饿是全身健康的感觉;后者可能人们主观上还没有意识到的”。
  尽管陈君石是中国食品毒理学学科的创始人之一,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食物强化办公室在他的带领下,一直坚持的却是一场类似于扫盲性质的营养科普过程。
  一直以来,由于中国内地健康营养教育的缺失,公众们主要是从广告和一些商业当中来获取相关信息,普遍缺乏科学的营养健康知识,即便是白领也有40%是“营养盲”。
  消费者在众多的保健品或是强化食品等面前无从选择,不知道应该选择什么好。于是出现了这样的局面:全盘的接收,什么都补;或是全盘的否决,凭自己的喜好,吃饱就行。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结果表明: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中国居民的膳食结构及生活方式发生了变化,由于营养过剩或不平衡所致的慢性疾病在增多,维生素和矿物质摄入不足和不均衡的现象普遍存在。
  “食物强化是一个重要问题,而营养宣传教育是加快食物强化市场化进程的重要手段”。陈君石说。
  经济的发展并不能自然而然地消除营养不良问题,需要通过积极开展营养宣传来提高民众的营养学知识,从根本上改善人们的膳食质量。FFO的十年,是在中国普通百姓中推广宣传营养膳食的十年。
  作为一个全新的机构,南纬路29号的人们都知道自己的工作任务:组织和推动食物强化的研究、应用、产业化和宣传教育。
  其实这些营养的盈缺影响的不仅仅是个例的身体强弱,从更为宏观的角度出发,它直接牵连到国民素质所决定的国力强弱。
  老百姓也许看不出一小勺强化了碘的食盐或强化了铁的酱油到底于他们的身体健康和生活品质有什么巨大的改善,但事实是,由此获得的人群健康效果和经济效益是可预见和可观的。
  中国90%以上的新生儿因为在某种程度上受到碘盐的保护而免受缺碘造成的智力损害,甲肿率从10年前的50%已经下降到目前的5%。由于这样的变化带来的儿童成年后劳动生产力的提高,所能获得的经济效益相当于GDP的0.2%。铁缺乏的改善也会有令人振奋的结果。当前的成人贫血造成的损失相当于GDP的0.7%,假如2010年我国的缺铁性贫血患病率能减少30%,那么由于成人劳动生产率的提高,10年将可减损1070亿元人民币;儿童贫血带来的智能损失和成人劳动生产率的损失,以净现值计可达GDP的2.9%,降低儿童缺铁性贫血对于劳动生产率的影响则更为显著,如果能在目前的水平上降低30%,10年可减损4452亿元人民币。
  知情的人们,没有理由再轻视南纬路29号的重要性。
  食物强化与合理膳食、营养补充剂同为改善公众营养不良的有效途径,也一样不能缺少来自营养知识普及的支持。
  发达国家的经验告诉我们,食品营养品质的改善未必就一定能使国民总体的膳食质量得以提高,提高民众的营养学知识才能真正改善人们的膳食质量。
  与其他方式相比,营养教育是一项投入少、受益面宽、收效大的投资。重视营养教育,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营养教育活动,消费人群获得更多的营养知识,了解食品与健康的关系,会对促进合理膳食、正确选择食品起到重要作用。
  “你不可能通过采用执法监督的手段去控制大众消费,”卫生部卫生监督中心研究员张志强指出,“要想让普通人群吃得更合理更营养,除了保障食物供给以外,让消费者自己能够作出正确的食物选择是非常重要的因素。营养教育是关键。离开这个,不能达到营养改善的最终目的。”
  从2003年开始的铁强化酱油项目的五年目标中写着:显著提高目标人群中关于铁缺乏和缺铁性贫血的知识;使80%的目标人群意识到使用铁强化酱油的健康益处;使居民对铁强化酱油的知晓率城市地区达80%,农村地区达70%。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食物强化办公室副主任孙静表示:“一个营养改善项目的可持续性发展依赖于老百姓的自觉消费行为和真正的认识程度。铁强化酱油不是强制性推广产品,所以更加注重提高人群知晓率,以达到消费者能够自觉自愿地购买铁强化酱油的目标。为此,FFO充分利用各种途径,宣传营养知识和食物强化理论以及铁强化酱油项目。”
  在北京,为了跟进宣传,铁酱油营养知识与广告遍布了公交车移动电视和信息亭,巡回展板和宣传画册深入社区之中;与铁酱油定点生产企业联合进入北京学生营养餐,采用团体采购的方式,迅速提高铁酱油的覆盖人群。在贵州,扶持当地小企业,加大农村地区的铁酱油覆盖率。
  铁酱油推动工作在江苏、贵州、河北、吉林、广州等五省全面启动一年后,FFO在相关地区进行了铁酱油宣传推动工作效果评估:常州地区人群铁酱油知晓率由12.5%上升到66.2%,石家庄地区由原来的20.5%上升到80.2%。铁酱油知晓率快速攀升。而相应的,常州地区人群贫血率已由原来的39%下降到29%,石家庄由42%下降到31%。两地贫血率下降幅度均达26%。
  全球营养改善联盟(GAIN)总部负责社会营销工作的Susan女士对FFO所取得的成绩鼓掌。她说:“铁酱油推动工作已经探索出一套有自身特色的社会营销及宣传理论,真正把营养科普宣传工作覆盖到贫苦人群使之提高身体素质上。这在全球都是少之甚少的,是很好的案例,我们可以从中汲取很多经验,把它运用到其它营养改善项目中,积极应对人类今天所面临的隐性饥饿的挑战。”
  其实不仅仅是铁酱油,通过十年的努力,FFO在以一种潜移默化的方式悄悄改变着一部分国民的身体素质,甚至,他们更是改变了千百万人秉持的千百万年沿袭下来的健康和膳食的认知习惯。
  这是提高国民素质不可或缺的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