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与品牌》杂志社第一看点

许振超转变发展思路 培育创新体制与品牌

全国人大常委,中国科协常委,青岛前湾集装箱码头有限责任公司工程技术部高级经理、高级技师许振超作专题报告

  企业自主创新的理念几乎是世人皆知,从“中国制造”变为“中国创造”改变竞争力的呼声络绎不绝,很多企业家都很乐意把天天创新、时时创新这样时髦的口号挂在嘴上。但是我们也要看到中国企业创新之路一开始走的就是崎岖不平、坎坎坷坷。
  来自生产第一线的技术专家、全国人大常委、中国科协常委许振超对品牌发展特别是自主品牌长期艰难发展的过程多有研究,他演讲的题目是《企业创新中的质量与效益》。
  许振超指出,我国的产业链处于国际产业链的低端,不但具有的市场品牌非常少,而且国内主要品牌有的也被洋品牌取代或者控制。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变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
  回顾十几年走过来的路,企业的创新能力、科技水平、创新实践,取得明显成效。一些企业在创新方面可以成为企业创新成功的典型案例。但在全球各国都进入创新时代的强大压力下,我国企业的创新基础是薄弱的,我们的创新能力还不足,还有很大的差距。
  许振超指出,我们应该思考一下我们能不能创新,我们的创新能力有多大,创新之路应该怎么走,因为我们从来不缺创新的理念更不缺乏创新的口号。当前企业面临的首要问题是解决创新性人才的缺乏,既包括企业家、管理人才,也包括科技人才和高技能人才,尤其是缺少具有高度科学革命精神和创新思维的企业家和科技工作者。现在一些企业的高管们热衷于搞创新,但是他的下属和员工却说不清,甚至不知道本公司的创新体系是什么,这不利于企业创新持久推进。
  许振超说,目前一些企业内部的科技管理体制落后保守,甚至有些企业把科技的“户口”都已经注销了,有些企业到现在还没有意识到适合企业创新的人才最好是企业培养。如何发展扶持和培养青年工作者,尤其是企业科技工作者,是企业家管理层真正要办的大事。
  许振超指出,企业创新动力不足包括很多因素,比如说政策支持不到位,尽管国家一再明确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体,但是很多企业和企业家抱怨主体作用无法发挥。一些企业管理层仍然习惯传统经济的增长方式,依赖原有的生产方式和发展模式,缺乏危机意识。
  “王麻子剪刀,是一百多年的民族品牌,但是缺乏创新意识,所以说这个品牌要破产、倒闭;瑞士军刀同样是传统的产品,但是一百多年来一直坚持技术创新,发展至几百个品种,至今每年仍然推出新的款式,而且质量、功能、作用非常好,深受世界各国人民的喜爱。”中国有句老话“不谋全局者虽然谋一时,但不能谋一世”,企业如果不做长远打算不能长久发展,没有技术创新,没有品牌创新,企业未来很难在市场上生存下去。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中国企业必须要走自主创新之路,才有可能发展。   
  许振超最后说,企业要学习掌握好中央关于转型发展具体的要求,更加注重质量和效益,要把工夫用在产品的质量上、服务的能力上,提高产品质量和提升服务能力就是企业的一个刚性工作。加强品牌的战略研究,在国家层面上制定完善的国家品牌发展战略规划,但是作为企业来讲不同的企业应该没有一个统一的规划模式,企业首先在品牌战略上应该有所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