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与品牌》杂志社第一看点

杜祥琬科技创新 引领全人类可持续发展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能源专家咨询委员会副主任、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主任杜祥琬作主题报告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能源专家咨询委员会副主任、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主任杜祥琬作了《创新驱动与转型发展》的主题报告,就当前我国在科技领域取得的成就进行了概括,并对当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们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科学技术创造的规模和数量都大幅度增长,专利数量名列世界前茅,科技企业逐渐成长。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以消耗资源、牺牲环境为代价的低效率的粗放发展方式,已经难以为继;产业扩张主要集中在低端产业。我们必须要通过创新驱动发展,要发挥科技创新的支撑和引领作用,科技创新也将引领全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我们正面临着一场国际科技竞赛”,杜祥琬在报告中指出世界科技发展的五个趋势:高度重视基础研究,它是一种源泉,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向;信息技术,包括移动互联网智能终端,大数据、云计算、数字化高端芯片等等,而这些又带动了众多产业的创新;制造业将走向新型的绿色、低碳,应对气候变化和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新能源、非化石能源,垃圾的资源化利用,太阳能风电这些资源的管理;空间和海洋开发技术创新,包括军民两用,我们要走向深红和深蓝,包括远洋和深海;生命科学、生物技术带动庞大的现代农业、生物制造、转基因作物、再生医学、再生环保这样几个方面,是可以蓬勃发展的。这五个方面的交叉结合,比如说互联网跟新能源的结合,由此也有人提出了在工业化、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时代出现了一些新的产业形态,如3D打印、4D打印等。在全球的综合国力竞争当中中国别无选择,必须自主创新,在世界潮流当中我们必须掌握核心技术。
  杜祥琬指出,协同创新,是管理机制的创新、体制机制的创新,性质创新,绿色创新,就是为降低对经济、环境协调发展造成不良影响的创新性活动。包容性创新,是一种视角、一种对象的创新,就是利用科学技术和商业模式的创新,以解决一些低收入人群的需要,实现包容性增长,比如说专门面向盲人的指纹数字识别的ETM机、脚踏动力洗衣机等等。面对这些创新科技竞赛,我们要抓住各种可能的创新机会,提升国家的全球竞争力。
  杜祥琬还谈到产业转型可能有的几个方向。他说,过去一些年的消费需求当中,对住房、交通、道路和相应的制造品的需求井喷式增长;服务业及相应产品的需求将大幅度上升,对健康食品、保健物品、医疗服务、路政服务、家政服务、文化娱乐都会随着社会的进步增加社会的需求。企业升级转型有这样几种类型,一种是大企业要进一步提升科技创新的核心竞争力,同时要提高品牌产品的研发能力。中国还比较缺品牌,使产品的附加值进一步提高是大企业的方向。有些小企业要重新定位,通过增加产品的技术和文化的内涵走出一条差异化、个性化的发展道路;还有一种小企业要加入龙头企业领导产业分工协作体系,走专业化配套加工的道路;有一些小企业会退出现有的制造业而进入消费服务业。
  杜祥琬说,企业是创新的主体,是研究开发的投入主体,是技术创新的活动主体,是创新成果的应用主体,同时在开拓市场和科技资源配置当中起基础性的作用。要大力推进以企业为主体的自主创新,包括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从研究开发走向示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