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与品牌》杂志社科学论

纸媒发展遭遇“难题” 小论“破题”之路

  摘要:随着新一轮信息技术革命的到来,传统媒体尤其是纸媒面临着生死抉择,市场份额持续被“新兴势力”吞噬,人才外流情况严重,传统纸媒发展遭遇前所未有的“难题”。正如《21世纪经济报道》创始人刘洲伟而言“我们还年轻,报纸却老了!”分析传统纸媒衰落原因,笔者认为包含“三个老了”,首先读者老了;其次纸媒的传播方式老了;最后媒体人做事的思路也老了。正因为跟不上潮流,传统纸媒发展开始步履蹒跚。就传统纸媒的现状,要么转型、要么等死,这几乎没有第三条路可行。对于传统纸媒转型,在笔者来看,纸媒触网乃大势所趋,触网不代表放弃纸媒自身优势裸身投靠互联网,而是保持“内容为王”的优势前提下有机融合,借力于网络、新媒体的思路、平台、视野,取长补短,为传统纸媒注入新的血液。

  关键词:纸媒、传统媒体、互联网媒体 网络媒体 新媒体

  近年,传统媒体尤其是纸媒面临着生死抉择。与新媒体的信息爆炸、话题转瞬即逝的特征相比,纸媒受限于出版周期,在时效性、突发性方面确实是力不可及。随之带来的就是读者丢失、客户遭抢、人才外流。随着互联网传播进程再次进步,微博、微信的推出,使得新闻获得渠道更加宽泛,在此强压下,传统媒体尤其是纸媒市场继续被吞噬。纸媒发展遭遇“难题”,“破题”之路在何方?

  现状:市场份额屡遭侵蚀  “狼”真的来了
  还记得互联网媒体刚刚兴起的时候,传统平媒都是以老大哥的姿态轻蔑的俯视着这些“小兄弟”,可没过多久,小兄弟变成了“大怪兽”。2007年,传媒行业开始洗牌,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大批的传统媒体遭到“腰斩”,之后网媒彻底成为主流。此时,传统媒体阵地虽然丢失,但影响力仍旧强大,很多传统媒体开始谋划收复失地,筹建跨媒体业务,但大多数新建的第二平台沦为平面媒体内容的二次复制,而几乎无差别的用户覆盖,让这些跨媒的媒体的转型只存于概念间,而无实质性地推动。  
  伴随着传播媒体技术的升级,尤其是移动终端和APP模式的推出,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变得更加便捷快速。新媒体,自媒体等改变的不仅是用户的阅读习惯,更多地是改变传媒市场的格局。此时,分享市场蛋糕的不再是“双强对持”,而是变成了群雄割据。有出身传统媒体的研究者不禁感叹道:“‘狼’真的来了。”  
  从数据方面来看,2012年国内各大传统媒体集团收入继续过亿,但整体发展已不容乐观。从粤传媒、浙报集团、中文传媒、南方报业集团、新华传媒等几大媒体报告来看,媒体增长受制。与此同时,传统报纸的广告主业严重受累于经济减速的负面影响,人工成本为刚性,公司资金运作为常态,再加上纸张原材料成本、高级人才成本、物流成本上升导致运营成本的增加,预计接下来传统媒体仍将受到严峻的挑战。

  分析:传统纸媒因何衰落?  
  资料显示,在美国,1964年尚有80%的美国人看报纸,今天却只有50%了,其中年轻人不到20%。《消失的报纸》一书的作者Philip Meyer在书中担忧地告诉我们:假如报纸继续按照目前的速度下沉,地球上最后一个读者阅读最后一份报纸将发生在2040年4月。结论虽有些夸张,但却不无警示作用。网络的出现,直接“夺”走了相当一部分读者。近十年来,中国有大量伴随着网络长大的新生代,报纸对他们几乎没有什么吸引力。纸媒逐渐走向衰落,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首先,读者结构老龄化。随着生活节奏加快,读者没有过多的时间来翻看报纸,关注报纸的主要是“有空有闲”的成功人士。而对于事业起步的青年和青少年读者来说,通过移动终端阅读新闻,既方便又时尚,更适合他们的口味,对他们来说是一盘好菜。  
  其次,周期性影响阅读。日报只能每天发行一次,周报也只是一周一次。这种传播的周期性、间隔性、间断性,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信息的及时传播与流通。而网络媒体则不同,网络媒体可以随时、随地以互联网的形式传播信息。其速度之快,内容之新是传统媒体无法比拟和超越的,如最近很流行的微博、微信。  
  第三,传统媒体企业本身的经验思路问题。从企业、集团自身来讲,部分报业集团的经营管理不善,制度落后,缺乏创新意识,这也是导致传统媒体走向衰落的不可忽视的原因之一。
  
  思考:转型之路上的阻力及其出路  随着移动互联网越来越火,特别是在微博、微信以及移动客户端等各种媒体平台的搭建中,传统纸媒也开始追逐着互联网公司的脚步,各大报社都做了自己的网站,希望能从互联网时代分一杯羹。但这么多年过去了,除影响力较强的新华、人民外,传媒纸媒几乎没有什么太成功的互联网产品。  
  究其失败原因,不外乎是不懂互联网,在报纸杂志干久的媒体人,仍旧秉承“内容为王”的观点,会认为只要内容好就会有人看;忽视了互联网对信息的传播速度,固守传统的运营方式,认为凭借自身传播渠道可以转化很多读者。从实际效果来看,这类的纸媒转型网站并不得人心。需要注意的是,失败的另一主因就是管理方式差异。大部分报社还是事业单位的管理方式,虽然有的报社将网站独立为公司,单独运营,但一些陈旧的管理方法和体系还是制约了整体发展。  
  考虑到未来发展,笔者认为,数字化转型之路是纸媒发展进化的必要过程,但在发展中有很多事情需要注意。以报纸发展自身网站为例,在发展互联网过程中,首要条件是培养互联网思维。在这一过程中,不要苛求出彩,只要顺利推进。同时要树立产品化思维,秉承一个萝卜先占一个坑的战略。核心就是与其盲目的转型,不如把有限的精力追求先做好一件小事上。  
  在对于纸媒自身优势挖掘方面,笔者认为,主要有三点:
  第一是“以质取胜”的思维仍然可取。对比传媒媒体和网媒对于某一事件报道上来看,网媒的优势是“快”,而纸媒的优势在“深”。在“深”与“快”两者之间,传统媒体应最大限度地利用自身的“深”的优势,把节目做好、做深、做硬、做精,把好质量关,不肤浅,不形式。凭借品牌和内容上的优势,不断改变自己的媒介形式、运作方式和服务方式,融合新媒体,成为新媒体,变被动为主动。
  第二,抓住受众的“胃”,做满足受众需求的新闻。一些传统媒体由于受到某种限制,其推出的节目要么过于政治化,要么过于形式化,乱跟风。只为播新闻而播新闻,只为出报纸而出报纸,并没有把受众放到第一位。主编们往往虽然知道受众想看什么,想听什么,想了解什么,可由于某种限制而被迫放弃预先的想法。面对此种情况,决策阶层就要探索出一条新的门路,既迎合广大受众,又符合政策法规,从实际出发,为受众服务。网络媒体之所以异军突起,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他们符合当今大众的胃口,满足了大众的需求。
  第三,充分利用驻外记者站的人员优势。在传统纸媒时代,对于突发新闻虽然记者已经采访到第一手资料,但由于发布时间和效率问题,不能第一时间刊登出来,鉴于互联网媒体有传播速度快和传播范围广等优势,那么传统纸媒就可以利用网络这种形式,第一时间将第一手新闻资料有效地传递给更大的读者群。通过这种传播形式,不仅提升了新闻响应速度,让新闻更透明同时也实现了新闻的内外价值。
  “纸媒触网”大势所趋,但在与互联网、新媒体相“结合”的时候,尤需慎重。这里的“合”不是简单的加法,而是在知己知彼的基础上,利用互联网和新媒体的优势,借力于网络、新媒体的思路、平台、视野,取长补短,为传统媒体注入新的血液,让传统媒体由内而外地新生。传统媒体最大的敌人是自己,网络给传统媒体尤其是纸质媒体带来冲击的同时,也带来了机遇。相信传统媒体在媒体变革的关键时期能够把握住发展契机,利用这些新的媒介手段,创造自身新的价值,开辟出一片新天地。

参考文献:
[1]焦学宁.移动互联网时代,传统媒体的六种不靠谱做法[DB/OL].http://www.tmtpost.com/61279.html
[2]贾云峰.相对于书刊报纸等传统媒体,新媒体的发展及现状?[DB/OL].http://www.u148.net/article/37039.html
[3]郑凯Kay.传统媒体转型,是等死还是重构?[DB/OL].http://www.tmtpost.com/61386.html
[4]柳华芳.社交化媒体时代,传统媒体的自我革命路线图[DB/OL].http://www.tmtpost.com/4856.html
[5]黎藜. 媒体环境下传统报纸的困境与出路[DB/OL].http://www.tmtpost.com/4856.html
                                       责编/王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