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与品牌》杂志社创世·纪

汪学明与他的“密码人生”

  随着科学技术和互联网的发展,网络空间已经成为人们从事社会活动和经济活动的一个全新领域,这一新领域在给人们提供方便、快捷服务的同时,也暴露出一定的问题。由于网络环境复杂,人们的信息安全受到威胁,在网上进行交流或商品交易时,会有个人信息泄露的危险。因此,发展和创新有效的密码系统、提出保护信息安全的新方法新对策,已成为当务之急。2012年5月,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同志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推进信息化、保障信息安全工作,讨论并通过了《关于大力推进信息化发展和切实保障信息安全的若干意见》,指出应健全安全防护和管理,加快安全能力建设。

汪学明(左)与国际著名密码学家Adi Shamir教授(中)等合影


  为了探讨我国信息安全工作的未来趋势和发展前景,并进一步明确信息安全工作的研究方向,明确信息安全工作的研究思路,2012年7月27日,以“构建安全可信的网络空间—新形势下的信息安全重点工作及新一代信息安全架构”为主题的2012中国信息安全技术大会在北京举行,近500名信息安全领域的专家学者参加会议,为信息安全的发展出谋划策。贵州大学信息安全与智能科学技术研究室主任汪学明教授参加大会并在会上作了题为《多方安全协议形式化分析方法研究与应用》的报告。在信息安全领域,他与研究室成员一起,取得了诸多优秀的科研成果,为我国信息安全技术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在大会的休息时间,汪学明教授接受了我们的采访。

艰难起步  成就辉煌

  汪学明是一个很不容易对自己满足的人,这在他一直坚持不懈地追求知识并完善自己的漫长道路中有着很好的体现。1987年毕业于安庆师范学院,他考上了贵州工学院硕士研究生。1990年硕士毕业至今,在贵州大学(原贵州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信息学院从事计算机科学和信息安全等专业的教学科研工作。在这期间,虽然教学和研究工作繁忙,但他一直没有放松对自己的严格要求,抓住一切机会进行学习和深造。2002年7月,他参加贵州工业大学计算机应用专业硕士研究生班课程学习,获得优异成绩;2004年7月参加教育部举办的暑期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高级研讨班学习,主修《可计算性与计算复杂性》、《密码学及应用》两门主要课程,为从事密码学与信息安全方面的研究奠定了基础。通过不断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科研学术水平,2008年7月他拿到了贵州大学计算机软件与理论专业的博士学位。在团队建设方面,他带领着研究室成员一路拼搏奋进,也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汪学明教授介绍说,贵州大学信息安全与智能科学技术研究室成立于2004年,刚刚成立时的名字是贵州工业大学信息安全与智能网技术研究室。2005年,贵州工业大学与贵州大学合并成立新贵州大学(211重点建设大学),研究室更名为贵州大学信息安全与智能网研究室。直到2008年,研究室才正式更名为贵州大学信息安全与智能科学技术研究室。“研究室刚刚建立的时候,技术力量比较薄弱,实验条件也比较差,当时办公条件很简陋,只有几台电脑。”就在这种只有几台电脑的窘境下,他带领着研究室成员从艰难的起点开始,一步一个脚印地向前迈进。经过了近8年的发展,研究室已经颇具规模,目前有教授8人、副教授4人、讲师4人、博士后3人、博士10人,另外还有若干名硕士。在他们的共同努力下,研究室工作开展得如火如荼。研究室的研究方向主要有:密码学与信息安全、通信与信息系统、逻辑科学与智能科学。其中,密码学与信息安全、智能网新技术是研究室两个重要研究方向。

汪学明(中)与他培养的密码学及应用方向研究生在一起


  密码学与信息安全方面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研究公钥密码、分组密码、Hash函数、数字签名、密钥管理、访问控制、信息安全系统体系结构等信息安全核心理论,开发网络信息安全产品。在公钥密码分析研究中,形成了欧几里德辗转相除攻击法、连分数攻击法、零知识分析策略等有效的攻击和分析技术,并在(超)椭圆曲线密码学、门限密码学、数字签名、多方计算和多方安全协议形式化分析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取得了重要成果。
  在智能网新技术研究方面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移动增值语音及数据业务、移动智能网、下一代网络与软交换技术、业务支撑网络、宽带IP智能网、移动商务技术、异构环境增值业务和网络技术、独立智能外设及多媒体技术、WAP技术等。
  研究室在上述研究方向中不遗余力,几年来承担了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贵州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贵阳市科技攻关项目、教育部特色专业建设项目等在内的科研项目20多项,获得了诸多优秀成果,多部论文著作被SCI、EI、ISTP收录。
  在这些研究工作中,汪学明教授主持和参加的项目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贵州省自然科技基金项目5项、省教育厅自然基金项目3项、贵阳市科技攻关项目2项、校级基金项目8项;发表论文共计60余篇,其中包括核心期刊登载16篇、SCI收录1篇、EI收录12篇、ISTP收录8篇;他还主编了《逻辑学及其应用研究》、《Java程序设计指导》、《Java语言及应用》3部著作。
  从研究室刚刚成立时的简单和简陋,到现在无论是他个人还是研究室都取得了这么多优秀的成绩,这样的发展和进步让他觉得十分欣慰和骄傲。“我们是西部地区,科学技术的发展比较薄弱,但是我们能够克服这些不利条件开展研究工作,无论是对我们学校还是贵州省的科研工作,都起到了重要的带动作用,对于促进贵州大学乃至西部地区高校的科研工作也有非常大的促进作用。”他自豪地说。
  他告诉我们:“目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已经有了,我们下一步就是要申报国家重大科技攻关项目,争取在信息安全方面为国家做出更大的贡献。”同时,他还透露了一个心愿,那就是希望可以与贵州省及国内其他地方的信息安全相关企业合作,将研究室的最新研究成果转化为实际的信息安全新产品,为我国的电子政务和电子商务安全保障保驾护航。

追求卓越  志在创新

  除了指导和参与科学研究工作,作为学校的学科学术带头人,汪学明的肩上还担负着培养人才的重任,他在教学方面的工作也取得了非常突出的成绩。他主要承担了“高等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原理与技术”、“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数字通信技术”、“人工智能及其应用”、“数字图像处理”、“统一软件开发与中间件技术”、“并行与分布式计算”等课程的教学。他还多次承担指导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实践性的教学工作,2002年荣获校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2006年荣获校优秀本科毕业设计指导特等奖。
  “一个创新团队的发展离不开人才队伍的建设。”因此他对于人才的培养倾注了大量的心血。他对自己的评价是“一个对学生要求非常严格的教师”,他对于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是否扎实非常关注,并且通过各种方式来鼓励学生自学,在课堂之外尽量多吸收专业知识。他指导的研究生在研一时通常都会被要求阅读很多专业书籍,并查阅相关资料,尽量多发现问题并多多思考。经过一年训练,研二的时候就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阶段,他的学生会跟着他一起做实验做研究,将所学的知识真正应用到研究中。

信息安全与智能科学科研创新团队合影


  他对自己的学生有着殷切的希望,希望尽最大的力量为他们提供优质的创新平台,并指导他们找到正确的研究方向和切入点,争取早一点取得研究成果。提到他对有志从事信息安全研究的学生有哪些期待和要求时,他很认真地思考之后,从几个方面提出了建议:具备稳固的数学和计算机网络基础及扎实的密码学与信息安全原理知识;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尤其是要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不怕困难,遇到问题不要退缩;有良好的团队意识,勇于创新。
  谈到创新,汪学明教授表示,在他的带领和指导下,贵州大学信息安全与智能科学的创新研究团队已经初具规模。团队成立初期,因为明确地认识到自身科研力量的薄弱,于是坚持“走出去,引进来”的发展策略,积极向中科院以及一些发展较快较优秀的高校学习,积极了解国内外相关领域的发展动态,并主动参与论坛、学术会议等合作和交流活动,积极从各方面吸取营养,一步步地发展起来,取得了今天的成果。
  对于自主创新,汪学明也有着自己的看法。他一直非常注重扎实的基础知识的作用,因此他首先提到的就是研究者需要具备良好的基础知识,因为只有基本功扎实,才能在研究中无往不利,做出真正的成果;同时,要对学科发展的新形势、新知识有及时的了解,将自身基础与先进的理念与技术相结合;另外,科学研究人员要“坐得住冷板凳,耐得住寂寞”,踏踏实实研究,认认真真创新,不要受当今社会快节奏的影响,因为科学研究在一定意义上是一项需要“慢下来”的工作;最后他提到,要想有所创新,必须具备敏锐的眼光去发现问题,找到真正能够有所创新的研究切入点,朝着对的方向努力,才能成功到达胜利的终点。
  研究室的研究工作在有条不紊地开展,汪学明告诉我们,目前他们的研究和创新重点集中在多方安全协议的形式化分析方面,已经对现有的多方安全形式化分析方法进行了改进,提出了很多新方法;对多方安全协议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发现很多协议存在不安全因素,研究团队研究并改进了安全协议,修补了漏洞,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全新的多方安全协议,更加有助于保护多方通信的信息安全。
“不怕困难,勇于创新,为我国的信息安全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这是汪学明对自己以及研究室的要求,他们也一直在向着这个目标努力,并且成绩卓越。信息安全事业发展前路漫漫,但是因为有着这样的研究者,相信我们会拥有越来越多的安全感,能够更加放心地享受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