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与品牌》杂志社人物·志

丁珌战斗在没有硝烟的战场

丁珌

  在“不同木麻黄地理种源抗主要蛀干害虫的研究”方面,她不间断地研究13年,调查分析了49个木麻黄种源抗主要蛀干害虫能力。
  福建省是我国的林业大省,从1977年第一次全国森林资源连续清查至2011年最近一次清查,福建省森林覆盖率连续34年居全国第一,被誉为“海峡西岸的绿色明珠”。但是与各地一样,福建也逃不开森林火灾、病害、虫害、鸟兽害等各种森林灾害的侵扰。创建于1958年的福建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是福建省林业行业专业齐全、基础设施完善、科研能力较强的公益型综合性省级科研机构,在南方主要造林树种良种选育、森林主要病虫害防治、森林生态等科研领域居全国领先水平,森林保护工作成效显著。
  森林病虫害被称为“不冒烟的森林火灾”,危害比起火灾有过之而无不及。对于研究院科技处主任丁珌来说,跋山涉水,深入森林考察病虫害已是家常便饭,1992年进入研究院工作,她一直在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上坚持与这种“不冒烟的森林火灾”做斗争,一斗就是20年。她先后承担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科技部农转基金、省重点科技计划、省自然基金等项目33项,鉴定或验收科研成果16项,并在《林业科学》等刊物上发表论文49篇,编写了农村实用技术丛书《林木虫害防治》,在森林保护方面战绩颇丰。
  沿海防护林、湿地红树林害虫综合控制技术是丁珌主要的研究方向。红树林是陆地向海洋过渡的特殊生态系统,工业和药用价值都非常高。丁珌主持红树林昆虫群落及主要害虫综合治理技术的研究,弄清了红树林昆虫群落的结构特征,掌握了其动态规律;探明了毛额小卷蛾等红树林主要害虫;在国内首次探讨丽绿刺蛾对海水浸泡的抗逆性;探讨寄主植物的化学抗性机制。总结出的红树林主要虫害综合治理技术,防治效果达85%以上。该防治技术2007年通过鉴定,获2009年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她还参与了红树湿地互花米草治理与红树林生态恢复技术的研究,通过观测分析互花米草的生理生态变化及机理,首次系统地构建互花米草无公害治理和治理后红树林恢复的技术体系,总结出“刈割加旋耕法”,2009年通过鉴定,获2010年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另外,她参与了沿海防护林木麻黄主要蛀干害虫星天牛综合控制技术的研究。经过长达8年的研究,系统地描述了木麻黄星天牛的危害特点及症状,建立起虫情数据库,构建出预测精度达85%的种群动态模型;首次研发出苦楝树诱杀技术,研制了白僵菌粘膏,研究出寄生天敌长尾啮小蜂,提出综合控制技术,并在沿海木麻黄防护林建设中推广应用。
  在“不同木麻黄地理种源抗主要蛀干害虫的研究”方面,她不间断地研究13年,调查分析了49个木麻黄种源抗主要蛀干害虫能力,划分为绝抗、高抗、中抗、高感4个类群,并运用砂培法对难出根的绝抗种源进行催根,比水培法出根率提高了2.7倍。
  通过主持或参与主要森林害虫的研究,丁珌掌握了各树种主要害虫种类、生物学特性和发生发展规律,早期筛选出抗性品种,提出预防为主的虫害预测预报技术,为主要害虫防控提供了重要的决策参考。2002年,她被破格晋升为高级工程师;2010年获第十七届“运盛青年科技奖”,同年晋升教授级高级工程师;2011年获第十一届“林业青年科技奖”。森林是她的战场,她和战友一起,在这个战场上不断取得胜利,卫护着那片绿色的和平与宁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