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与品牌》杂志社两会热点

刘迎霞标本兼治破解小微企业融资难

全国政协委员、全国工商联副主席、哈尔滨翔鹰集团董事长刘迎霞

  据全国工商联进行的调查显示,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已超1100万户,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以上,提供了我国近80%的城镇就业岗位,完成了75%以上的企业技术创新,创造的最终产品和服务价值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60%左右,纳税额占国家税收总额的一半左右。
  全国政协委员、全国工商联副主席、哈尔滨翔鹰集团董事长刘迎霞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表示:“小微企业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活力之源,而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并非中国独有,几乎是个世界性难题。”根据银监会测算,目前我国大企业贷款覆盖率为100%,中型企业为90%,小企业为20%。尽管2011年以来国家相继出台政策,支持小微企业发展,但在宏观经济运行环境趋紧和市场竞争加剧的背景下,我国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进一步凸显,众多小微企业因“钱荒”而嗷嗷待哺,一些企业甚至因资金链断裂而倒闭。
  刘迎霞委员认为,表面看,小微企业融资难主要原因是缺乏融资渠道、利率高和缺乏担保等问题,特别是没有专门面向小微企业的小型金融机构。但经过调研发现,问题并不是简单成立一些小型金融机构就能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由来已久,根本原因在于自身经营状况不佳、回报低、风险大、吸引不到包括信贷资金在内的资本青睐。
  刘迎霞委员建议:一要转变僵化观念,细化落实扶持小微企业发展的各项政策。一些地方政府应该改变“重大型、轻小微”的传统观念,真正为小微企业发展服务,当务之急是细化落实国家出台的各项扶持小微企业发展政策。二要建立“政企银”沟通联系机制,搭建“银企”融资桥梁。政府部门应充分利用其公信力,落实专门部门组织银、企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加强政府、银行、企业之间的沟通,有力促进互动。金融机构应及时向掌握企业情况的政府相关部门了解有融资意向、符合政府投资进度条件及银行信贷条件的中小企业,积极主动介入,给予他们信贷支持。政府相关部门也可直接向金融机构推荐符合标准的中小企业,协助金融机构通过优化调查、答复、审批和发放程序,完善服务中小企业的信贷机制,架设“银企”长期合作的桥梁。三是税收“一减到底”,引导小微企业转型升级。要通过税收政策改革调整,引导小微企业加强技术和经营管理创新,加快推进规模化、集约化、集群化、品牌化和国际化发展。根据产业政策的方向,对新兴战略性产业、服务业等国家鼓励的产业领域的中小微企业,实行结构性的所得税减免政策,在国家财政收入连创新高的背景下一减到底,切实减轻小微企业转型升级的赋税成本压力。四要扩大地方政府债券发行规模,支持涉及中小微企业订单的项目融资。五要加强对小微企业融资担保资本的投入,确保小微企业贷款差别化监管,不受总量控制。六要引导投资基金进入小微企业,重点支持企业升级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