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与品牌》杂志社院士天地

设计创新与优化

        江欢成,我国著名工程结构专家。1963年毕业于清华大学,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历任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高级工程师、总工程师,上海现代建筑设计集团总工程师,江欢成设计事务所所长。长期从事建筑工程设计,力主设计创新与优化,第一次成功将30米天线卫星地面站设计在软土地基上,获全国科学大会奖;是金茂大厦(420米高,88层)业主的设计顾问组和SOM的设计代表组的负责人。由他总负责设计的东方明珠塔(463米),在造型、结构及功能等方面,得到国内外普遍好评;总负责设计的558米高世界最高塔雅加达塔,在和世界第一流建筑师的竞争中一举中标,为我国建筑设计开拓国际市场作出了贡献。

北海北部湾一号


        创新是社会进步的源泉,设计成功的灵魂。创新和优化,使时代得以发展和进步。我作为一个结构工程师、东方明珠塔设计总负责人,对于设计创新与优化有些体会。

东方明珠成于创新

        东方明珠塔建成后,立即显示了她强大的生命力,成为了上海乃至中国的标志性建筑物。虽说现在的标志性建筑已经很多了,但建成近二十年的东方明珠塔依然被中外世人所认可的。所有到过上海的游客,几乎没有不上东方明珠塔的。曾有过统计,东方明珠建成后,外国人在上海停留时间延长了半天,其效果可想而知。她不仅大大提升了上海的城市地位,更值得自豪的是,她完全由中国人自己设计、自己建造、自己经营,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她深入人心,高速公路两旁的建筑物上,架起了很多“东方明珠”。从那时起,以“东方”和“明珠”命名的商店商标比比皆是。最早报道的外国杂志是1994年英国的“construction today”,以她为封面,登了5个版面,评价很高。文章的开头就说:巴黎有埃菲尔铁塔,伦敦有塔桥,上海有东方明珠……,从此“上海”和“东方明珠”,就像“北京”和“天安门”一样连在一起。这些我们设计者所不敢奢望的事,竟然成了现实!

东方明珠电视塔


        东方明珠塔的成功,在于它的创新。电视塔是所有城市最高的建筑物(之一),武汉塔、沈阳塔、天津塔、北京塔,这些砼高塔并没有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而成为城市标志,为什么呢?因为他们都大同小异。大同—都是砼单筒,小异—就是在塔头的处理上,有所不同。因为大致相同,就形成不了标志。“东方明珠”在造型上和结构上的创新,使之脱颖而出,形成了与众不同的标志。
        在造型的构思上我们做了很多方案比较,华东院共提出5个方案,经三大设计院12个方案竞标,最后选中了东方明珠。它首先是在结构上求得突破,用带斜撑的巨型空间框架取代单筒体结构。
        东方明珠是华东建筑设计院集体智慧的结晶,结构可以用四句话来描述:浅桩支承薄底板,三个筒体三撑杆,七组横梁一根桅,一把大伞一只碗。
        东方明珠塔高468m,在结构上有许多创新点:桩入土仅48m,而不是相邻的金茂大厦83.5m;底板仅1.5m厚,其他高层一般是三四米;斜撑100m长,倾斜60°,用钢骨架挂模施工;横梁6m高,当中一条缝,增大延性;筒体约300m长的应力筋,当中没有接头;50m直径下球的支承条件很复杂,做了个“碗”使之简化处理;45m直径上球用12榀桁架吊挂,只用一个销子安装;118m长的桅杆,地下拼装整体起吊,10天到顶。创新工作在完工之后,仍在不断地优化。底层商场改造成了城市历史博物馆,259m处加了个十分刺激的全透明玻璃廊。

雅加达塔是东方明珠的优化

        1993年我在东方明珠现场接待了一个印尼代表团,1994年末便受邀参与558m高的印尼雅加达塔竞标,对手是另外5家世界顶级的设计公司,包括SOM、Murphy Jahn、Baldwin、丹下健三和印尼万隆理工大学设计院。首次参与国际竞标,一举成功,令我们喜出望外。究其原因,一是我们十分尊重当地历史文化,受当地的艺术品木偶人的启发,构思了“亚洲巨人”。另一方面,在技术上,我们借鉴东方明珠,把东方明珠作了进一步优化:保留三个筒体,把它们分开、捆紧,取代三个撑的作用,使之更为挺拔;用圆盘代替圆球,使施工更为方便;在功能上,把筒体从东方明珠的9m直径改为了13.2m,解决了垂直交通瓶颈问题。三个筒体本来是我们的心病,上部建筑在某些部位看来是偏的,曾有许多人提出疑虑,询问是不是施工偏差。原上海市副市长赵启正在回答外国朋友的疑问时很好地圆了其说,他说这叫“变化的美,犹如斗转星移,富于动感,各个角度看都不一样”。这个下意识的创新成果,促使我们将三个筒体的结构形式固定了起来。

雅加达塔


        雅加达塔2007年开工,2008年因金融危机停工至今,但151根桩打完了,1000米延续墙已完工,基坑已完工。不久前,我们还在对它进一步优化,做了三个方案的比较,使之更富时代感。

创新要勇于面对挫折

        创新很难,创新成功更难。创新不仅要有想法,还要得天时地利人和,才能成功,这叫机遇。因此,要想创新成功一定要做好面对挫折的思想准备。
        在雅加达塔之后,我们又冲击过几个高塔,均因种种原因,以“失败”告终。
        如白俄罗斯塔,由6跟钢管砼组成的支撑框架,造型简洁美丽,因资金关系,没有实现。广州塔,投标方案广州市民评价很高,网上统计,支持率第一(50.08%),人气指数第一(90.46%),广交会上公示投票第一。它受力十分理性,造型别致,但未中标。上海展览中心整体提升项目,我曾建议趁抗震加固的机会,把上海展览中心整体提升8m,以解决周边高层林立和延安路高架桥带来的优秀建筑被湮没的问题。这个建议曾经在中外产生很大的影响,并且差一点就实现了,很遗憾,还是没有做成。我希望后人能够实现它,但这个思想在上海音乐厅实现了,它移位62m,抬高3.4m,我们公司是技术支撑单位。


创新优化永不停步

        优化设计是对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响应,是低碳节能环保的最重要环节。东方明珠之后,我们做了不少工程的优化和创新,例如:
        重庆滨江广场大厦—刚度渐变,结构合理,使用空间好,省了2.2万立方米砼。
        上海陆海空大厦—22根柱子,拔掉8根,还省了8300立方米砼,增加了1800平方米使用面积。
        上海湖北大厦—筒体居中了,两边的房间都好了,招待所变成了五星级宾馆。北海北部湾1号、海南三亚凤凰岛的随形设计—在表现完美的建筑造型同时,室内省了柱子。

上海湖北大厦


        盐城电视塔—双钢板外包剪力墙用于上部建筑,是世界上第一次大胆尝试。

盐城广播电视塔


        厦门当代大厦—空腔后填式桩土承载力调节装置获国家发明专利。

厦门海峡明珠


        上述许多努力,有些成功了,有些没成功。不管结果如何,我都把它们当作毕生追求。
      (应同济大学“同舟论坛”要求做此文)


                                                                         责编/王圣媛 吴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