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与品牌》杂志社热点聚焦

提高食品安全分析检测技术 完善食品安全保障体系

 

        近日,娃哈哈旗下饮料“营养快线”爆出“凝胶门”事件,再次将食品安全问题推向风口浪尖,人们不禁发出“还有什么是能吃的?”的无奈之问。对于食品领域来说,2011年是不平静的一年,地沟油、瘦肉精、毒芽菜、塑化剂、染色馒头、香精包子……一系列食品安全事件接踵而至,严重威胁大众健康,也给食品安全分析检测工作带来巨大压力,并提出了新的要求。
        传统的食品安全分析检测手段因检测周期长、人力财力耗费量大、灵敏度低,不能很好地为食品安全分析检测服务。因此,寻求食品安全分析检测手段的改革与创新,建立我国食品质量安全科技创新体系,势在必行。

杨黄浩


        福州大学以杨黄浩教授为带头人的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食品安全分析检测与传感技术”创新团队,依托福州大学食品安全分析与检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食品安全分析与检测福建省重点实验室,长期从事农产品与食品质量安全检测、传感和控制研究,近5年来主持和承担了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973计划课题、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国家863计划重大专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在内的国家级和省部级重点研究项目达70余项。
        我国农产品和食品生产单位呈现规模小、数量大、较分散的特点,使得食品安全事故频发。食品安全问题的出现,除了与生产过程的卫生条件有关之外,各种农药、食品添加剂的滥用,也是食品安全问题频发的又一重要原因。食品安全分析检测是监测和控制食品污染的重要手段,但是传统实验室检测方式存在样品前处理流程复杂、耗时长、通量低的不足。因此,提高食品安全分析与检测技术,研制出方便高效的现场快速检测仪器,是目前食品安全分析检测工作的当务之急。
        “食品安全分析检测与传感技术”创新团队实力雄厚,共计有教授12名、副教授10名、讲师4名,其中包括多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福建省闽江学者特聘教授”、“福建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和“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提名奖”获得者、“中国化学会青年化学奖”获得者等等。团队以食品安全分析检测领域存在的主要问题为研究重点,开展了食品中农兽药残留、重要有机污染物检测新技术的研究与应用,以及食品安全快速低成本检测仪器的研发。到目前为止,申请发明专利26项,其中15项已获授权;并获得福建省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二等奖5项。

杨黄浩团队成员合影


        作为团队带头人的杨黄浩教授,长期从事分析化学、食品安全分析和环境分析研究,曾主持国家973计划课题、863计划课题、国家重大科学仪器专项应用类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福建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等省部级以上科研课题10余项;SCI收录其研究论文60余篇,被引用1700余次;2011年,杨黄浩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除此之外,他还先后入选“福建省闽江学者特聘教授”、“福建省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并且是“中国化学会青年化学奖”、“福建省青年科技奖”的获得者。杨黄浩教授在食品安全分析检测与传感技术的研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先进的分析检测技术和仪器,是建立完善的食品安全保障体系的技术支撑。目前,该创新团队已成为我国食品安全分析检测与传感技术领域具有重要影响的研究团队,杨黄浩教授与他的团队一起,已经并将继续为我国食品安全保障体系的建立,贡献出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