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与品牌》杂志社创新人物

程元友丹心照丹青

 

        中国画一直是我国古代文人用以表情达意的一种重要手段,它与诗词歌赋一起,发挥着承载和表现古人思想感情的重要任务,是我们引以为傲的宝贵精神遗产。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画在表达能力和表现范围等方面逐渐不能满足人们情感表达的需要,应在继承传统成果的基础上推陈出新,与时俱进。
        中国画该何去何从,近几年争论不休,很多有识之士都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希望能够使发展式微的中国画重新焕发生机。著名画家、上海市闸北区石友轩画廊经理程元友,在学术界讨论中国画的发展方向时,曾经写过这样一幅对联来表明自己的立场和观点:上联“改革笔墨万象俱更新”,下联“开放色彩生机即顿现”,这幅对联不仅表现出了他对中国画的热爱,也提出了改革中国画的意见。


        出生于1946年的程元友,如今已年过花甲,但仍在为中国画的发展和改革做着不懈的努力。他一边提出创新理论,一边亲身实践,在中国画的创新方面努力探索新的路径。
        中国画注重寄情于景,即“一切景语皆情语”,画家最看重的是怎样将感情和心境寄托于笔墨。因此,中国画并不是简简单单的画,而是作者广阔精神世界的反映,这是中国画最特别的地方。中国画尚意境和意韵,而在写实和色彩运用方面,却不是太重视。因此,中国画与西方油画相比,重“写意”而不“写实”,在色彩方面相对于西方的油画来说,也显单薄。程元友敏感地抓住了阻碍中国画发展的主要原因,认为中国画在写实和色彩方面,非常缺乏竞争力。因此,程元友提出,中国画要想做大做强并走进现代、走向世界,必须在这两方面下功夫。
        着重抒发情感而并不刻意要求形似,是中国画别具一格之处,也是很多中国人倍感骄傲、西方人欣赏羡慕的主要原因。但是,在以浅淡清雅的笔墨表现画家心境的同时,也因过于写意和浅淡而流于灰暗和单薄,而形似和色彩丰富正是西方油画最得意之处。西方油画求写实求形似,因此作品完成后会形成一种视觉冲击力,很多并无美术基础、对美术理论知之甚少的普通大众,会更多地受到油画的吸引,而渐渐疏远中国画。在经过长时间的实践和经验总结之后,程元友认为中国画要想有所突破,就必须在保留中国画意韵深远的基础上,努力使形象更加逼真、色彩更加丰富。如此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才能够使中国画的发展呈现繁荣的景象。在这一思想的引领下,程元友作了很多实践,在绘画过程中,他大胆尝试运用新的色彩,不拘一格,在中国画改革的道路上一马当先,探寻新的道路,创作出了很多风格新颖、令人眼前一亮的优秀作品。

程元友(左二)与同学在一起


        为了真正为中国画找到走出困境的办法,程元友在观察现象的基础上,又努力寻找中国画之所以在写实和色彩方面存在问题的深层原因。经过认真地实践和总结,程元友发现,中国画在写实和色彩表现力方面之所以比较薄弱,除了会受到画家在作画过程中的主观心理的影响之外,客观因素也是重要原因,比如绘画材料的影响。经过多年作画实践,程元友发现,最主要的问题出在宣纸上。生宣纸纤维结构疏松,下笔后墨汁或者颜料会很快渗入到纤维的缝隙中,落笔即不能修改,大大影响到中国画写实的效果;国画颜料是用水调和的,生宣纸遇水就变透明了,画面干湿引起的色彩变化很大,画家在画的时候不能确切知道画完成后的色彩情况,因此中国画色彩表现欠佳;还有,宣纸的特殊质地,导致沾水过多之后,会出现破纸现象。
        为了消除这些因素对中国画的消极影响,程元友对生宣纸进行了再加工改良。经过长期的加工试验,使涂布了加有安息香的绿豆粉矾胶的宣纸有了生熟两种宣纸的效果。2007年,他还设计制作了大幅面(2米×1米)的调温热压机,使加工过的宣纸绘画性能有了重要突破,特别是在可修改和承载颜料方面,有了很大提高。这些用心良苦的改进,对于中国画的创作,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另外,程元友还认为,中国画表现范围过于狭窄,也是制约其发展的一大问题。在古代,绘画被看作高雅艺术,只有文人墨客才有资格去欣赏这些作品,平民百姓基本上被排除在外。程元友指出,随着教育水平的提高、高科技通信工具的普及,普通大众的审美水平有很大提高,而且新事物新观念层出不穷,世界发展日新月异。因此,必然要求中国画也要扩大表现范围,做到雅俗共赏,才能走出略显狭窄的圈子,真正为人们群众所接受和喜爱,得到继承和发扬。
        程元友打了一个比方:中国古文很美,但最终,中国的语言是以白话文这种比较简单易懂的形式走进现代、走向世界,并成为联合国规定的五种正式语言文字之一。白话文为保持一个大国拥有自己优秀语言文字的尊严作出了巨大的贡献,避免了被西方列强语言文字替代的尴尬,为世界人们所熟知和喜爱,并掀起学习中文的热潮。鉴于此,程元友身体力行,在扩展中国画的表现范围上进行了新的尝试,他称新的绘画形式为“白话画”,并根据这一绘画理念创作了一幅“上海浦东新貌”的画作,该作品被刊登在由中国文化信息协会编辑的《中华艺术名人博览》一书中。他希望通过提出这一全新的创作理念,为中国画的发展打开一扇全新的大门,走出更新更广阔的发展之路。程元友还因此获得了“上海世博会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爱心人士”奖状。
        无论是绘画材料的改造,还是新的绘画理念的提出,程元友都在走着一条创新的道路。创新,是他强调的中国画发展中一个不容忽视的方面。近几年来,我们国家十分注重创新精神的培养,在这个大环境中,程元友以实现中国画的伟大复兴为己任,在理论和实践创新方面都有重要成果问世。程元友也并不只是只埋头创作而两耳不闻窗外事的人,他不光自己努力实现创新,同时也呼吁绘画界的同人一起努力,为中国画的发展开拓新的道路。他提出绘画创新的重要步骤,即“学习—继承—创新—实践—失败—研究—改正—实践”,经过这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作品才能真正形成自身的风格,而不会形成盲目模仿大师而出现的墨守成规、千篇一律的现象。

程元友作品《银城夜景图一》


        程元友立意创新,并亲身实践,挑战了现代城市灯光夜景这一高难度课题。程元友创作出了《银城夜景图一》,描绘了改革开放标志之一的浦东国际金融中心的灯光夜景,并为画作题诗一首《浦东夜景妙》,诗情画意,令人感叹。理论创新方面,程元友经过长时间的创作实践以及对相关绘画理论的精心研究,撰写出论文《为实现中国画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被中国管理科学院评为“共和国60年重大创新理论华表奖”,并将该论文载入中共中央党校理论前沿杂志社和中国领导科学研究会编纂的《闪光的足迹—中国领导干部科学发展的理论和实践》一书中。
程元友为实现中国画伟大复兴的远大理想付出了很多,在中国画的继承和创新方面,获得的成绩有目共睹,也获得了很多成就和荣誉。2007年,程元友应邀出席了于北京钓鱼台国宾馆召开的“和谐中华”海内外杰出爱国人士国庆座谈会等活动;2011年,参加中国社科院等单位举办的系列庆祝活动,所创作的作品荣获一等奖;高票获得“中国传统文化杰出贡献人物”荣誉称号;还被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人文科学研究所聘为特约研究员。
        程元友曾作诗一首:
        颂领袖
        史称盘古,开天辟地。怎及润之,翻天覆地。
        唤醒民众,百兆奋起。崭新中国,从此屹立。
        小平求是,改革开放。泽民引导,三个代表。
        锦涛高瞻,科学发展。中华盛世,哪朝能比。
        程元友的才华和心胸,可见一斑。相信有了如程元友这般为中国画的改革和发展尽心尽力的画家,中国画定会走上更宽阔的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