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与品牌》杂志社特别报道

青海科技创新渐入佳境

青海省科技厅厅长解源(右)调研光伏产业发展情况

青海省科技厅厅长解源(右)调研光伏产业发展情况




        2009 年,青海科技以攻克特色产业发展的重大关键科技难题为重点,着眼于加强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构建大科技格局,认真组织推动全省科技创新工作,全面推进循环经济、生态经济和新能源经济的发展,努力发挥科技创新在实现生态立省中的支撑和引领作用。
        一、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一步明确科技工作的战略方向。进一步明确和坚定“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把握机遇,突出重点,推动具有鲜明比较优势,由循环经济、生态经济和新能源经济构成的青海特色经济发展,建设具有青海特色的开放型科技创新体系,为新青海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这一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青海省科技工作的总体思路;主要任务是在盐湖化工、生态保护等10个重要科技创新领域集成科技资源,结合产业升级和产业结构调整,明确关键技术,组织科技攻关。
        二、积极应对金融危机,组织实施“123”科技支撑工程,充分发挥科技在扩内需、保增长、上水平、惠民生中的重要支撑作用。重点实施“123”科技支撑工程项目,突出新能源、新材料、盐湖化工、装备制造等重点领域,组织实施10个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项目、20个联合攻关项目、30个自主创新项目。其目标是提升产业的技术水平,围绕特色资源和优势,延长产业链条,提高附加值,塑造具有鲜明特征的特色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其中亚洲硅业千吨级多晶硅项目引进国际上最先进的氢化炉及其生产工艺技术,通过消化吸收再创新,攻克了多晶硅生产的关键技术问题,使我国的多晶硅大规模工业化生产一举迈上了国际水平;“硅系铁合金冶炼矿热炉烟气余热利用技术”在国内率先利用冶炼烟气余热发电,已攻克关键技术难题,获得两项国家发明专利,填补了我国硅铁冶炼烟气余热发电技术空白。
        三、全面调整科技计划体系,集中科技资源,突出打造由循环经济、生态经济和新能源经济为核心的特色经济。为适应新青海建设需要,构建更加开放、更具活力、产学研结合的科技创新体系,青海科技厅2009年年初对科技计划体系进行改革,包括科技支撑计划、高新技术发展及产业化促进计划、科技促进新农村建设计划和科技创新能力促进计划。科技计划重点围绕循环经济、生态经济、新能源经济三大主攻方向安排和组织实施项目,效果明显。
        1. 支持发展循环经济方面。一是积极创造提升相关企业创新能力的平台和条件。2009年3月,青海省盐湖资源综合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通过科技部评审,批准成为我省第一个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联合盐湖地区的企业和省内外的高端科技力量,促成建立了“盐湖资源综合利用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形成了产学研合作的创新机制;2009年4月,科技部批准海西州成为青海省第一个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二是重点开展了联合法制取硼酸、碳酸镁及硫酸钠、水氯镁石与废硫酸制取硫酸镁与盐酸等关键技术研究,为青海省盐湖资源综合开发提供技术支撑;盐湖水氯镁石制取氢氧化镁及高纯镁砂等技术实现了重大突破,为10万吨高纯氢氧化镁项目开工建设提供了技术保障,推进盐湖资源综合开发利用进入了新阶段。三是为了加快推进盐湖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和盐湖新材料产业的发展,青海省科技厅积极组织申报了“盐湖镁材料开发关键技术研究”和“柴达木盐湖资源综合利用关键技术研究与开发”两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项目依托百万吨钾肥综合利用一、二期工程,开展关键配套工程技术的开发,实现资源综合利用,带动下游产业发展。四是利用项目组织中科院的专家开展了“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产业集群发展中重大战略问题研究”。
        2. 支持发展生态经济方面。进一步明确重点产业科技发展方向,确定了以企业为主体,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为支撑,农牧技术协会和农牧民参与的特色产业发展科技行动计划,组织重大科技专项8个。已启动“青海省种草养畜及有机畜牧业关键技术集成与示范”和“沙棘、白刺资源高值化利用技术集成及产业化”两个重大科技专项,这对促进青海省特色产业发展,转变传统的畜牧业生产生活方式,实现保护生态、提高生产能力、增加牧民收入具有重要支撑作用。
        在科技重大专项的推动下,2009年10月,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生态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升级为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
        3. 支持发展新能源经济方面。配合实施生态立省战略,及时组织实施了科技攻关项目“青海省GW级太阳能光伏系统应用及产业发展规划研究”,该项目研究成果经多家中央媒体报道,在国内产生了广泛影响,引起了国家有关部门对青海发展太阳能综合利用的高度关注,也吸引了国内一批新能源企业投资青海。2009年,海西共有6座光伏电站陆续开工建设;为研究并掌握10MWp级荒漠光伏高压并网电站关键技术,完善技术支撑体系,启动了锡铁山10MWp光伏发电科技示范项目;实施了10MWp玉树州水光互补微网发电科技示范项目,由此研究并掌握光伏微网型控制逆变技术及水光互补微网能量管理及电站自动化系统;组织了青海湖高原生态节能建筑试验示范工程项目,项目包括10户牧民住房,目标是试验示范建筑利用太阳能技术提高集热蓄热效率,配置光伏发电、生物质气化炉、沼气、太阳能风光互补路灯等节能设施。
        四、促进新农村建设,强力支持民生科技。重点加强农业基础性、公益性、特色性研究工作和现代农牧业发展关键技术的研究,通过集成创新,进一步提高青海省农牧业自主创新能力。一是促进了科研院所、大专院校与地方政府和企业的技术合作,缩短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周期;二是重点实施了远程教育、远程医疗网络建设科技示范和远程农牧科技信息服务平台建设项目,为广大农牧民提供及时、有效、可靠的技术、政策和市场信息服务;三是继续推动科技特派员基层创业工作,安排专项经费重点支持130名科技特派员在基层开展科技服务工作,满足农牧民个性化需求;四是加强农业科技园区建设,加快农业科技成果的组装配套与成果转化;五是组织培训农牧民技术带头人,重点加强了牛羊繁育技术、名优花卉栽培技术、保护地种植技术、农村新能源利用等先进适用技术,共培训农牧民科技带头人9060人(次);六是推广聚光型太阳灶和节能住宅,引导农牧民建立新的生活方式,在贫困村推广聚光型轮式太阳灶31785台(户),在海北刚察县建设30户牧区太阳能采暖示范建筑,结束了当地农牧民祖祖辈辈“油灯粪火”的生活;七是重视为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提供科技支撑工作。
        五、不断扩大科技开放,科技合作与交流出现新局面。一是在青海省科技厅积极主动努力下,青海省政府与中国科学院在北京签署了《中国科学院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科技促进青海藏区经济社会发展合作备忘录》,双方就进一步加强全面战略科技合作,促进青海藏区经济社会发展,达成了合作共识。中科院将动员和组织全院相关科技力量,促进青海藏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确定了三江源生态保护、新能源开发等六个方面的合作内容。二是不断扩大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高校合作,积极为企业牵线搭桥,开辟科技合作渠道。三是组织中科院院士专家来青海开展科研、咨询服务等活动,为优势资源开发、生态环境保护出谋划策。四是加强了与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的科技合作,重点支持青海高原特色现代农业(乐都)示范园区建设。五是积极推进落实京青科教合作协议。
        六、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有了突破性进展,科技产出再创新高。一是有计划地建设一批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企业技术中心、高新技术孵化器、科技园区、青海大学生创业园等研究基地,进一步提升科技支撑和引领的能力;二是积极实施知识产权战略,进一步发挥政策激励作用,全省专利申请量继续保持较高增长态势,同比增长35%,并实现了发明、实用新型、外观设计专利以及职务与非职务发明的全面增长;三是在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青海省共有7项科技成果荣获2008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这一喜讯极大地激发了青海省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四是科技成果增加,截至2009年10月份,共取得各类科技成果225项,科技成果水平明显提高;五是召开了青海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表彰奖励了青海省重大科技贡献奖获得者李小松和15项获得青海省科技进步一、二等奖的成果。
回顾2009年,成果颇丰;展望2010年,信心百倍。
        青海省科技厅将进一步组织实施“123”科技支撑工程项目,结合青海省重点产业调整振兴规划,着力解决制约省内区域优势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为振兴重点产业和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继续动员和吸引科技人员深入企业和农牧区服务,组织、动员和激励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科技人员深入企业和农牧区,开展创新创业和技术服务,形成科技人员服务企业和农牧区的长效机制。加大支持企业科技创新,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力度,培育一批省级和国家级创新型企业;加大对新能源、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的支持力度,大力支持高技术产业园区创新创业服务平台、孵化器建设,促进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发展;加快建立和积极申报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进一步发展和扶持一批技术起点高、发展前景好的高新技术企业,促进企业自主创新。继续强化农牧业科技工作,有效推动新农村建设;启动浆果、油菜等特色产业重大专项,为产业发展提供支撑;加大对实施项目的督促检查工作,不断提高项目质量和工作水平,提升农牧业科技创新能力和服务水平,促进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加强农村专业合作组织科技能力和农村信息化建设,培养多元化农村科技服务模式,提高农村科技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
        为确保科技事业持续发展,青海省科技厅按照青海省委确立的“着力推进跨越发展、绿色发展、和谐发展、统筹发展,探索具有青海特点的科学发展模式,奋力闯出欠发达地区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成功之路”的新要求,提出全省科技发展战略方向,凝炼重大战略目标和重点任务,绘制技术路线图,并制定有效的政策措施,以科技创新来引领青海绿色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