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与品牌》杂志社学术交流

新时期专利及其知识产权理念的辨析

在知识经济时代,我国企业技术创新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诸如政府加强科技政策调整,企业成为国家创新体系的主体;企业研发投入持续增长,正在成为社会研发经费的主要投入者;以及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合作创新成为企业的主要创新模式等。

 

知识产权是企业的无形资产,而专利作为企业的无形资产之一,以及研发和创新的标志性内容,又是企业知识产权中首要和核心的内容。企业专利申请战略,就是企业为了实现自身的战略目标,对创新产业化应用前而进行的知识产权保护策略,是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的重要构成部分。

在企业加强自身研发实力,参与和应对市场竞争的同时,有必要从新时期专利及其知识产权理念的维度,结合企业专利申请及其实践,重新审视和分析专利及其知识产权的普遍观念。进而以科学的态度和发展的眼光,辨析知识产权之传统观念,厘清创新领域之传统意识,以期健全企业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

    1我国专利及其知识产权现状

1.1专利申请总量十年翻三番

我国创新领域在近10年来获得了举世瞩目的飞跃式发展,发明专利申请及其授权,正在成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创新型城市的重要基础。首先是1999年以来,国内专利申请量的年增长率,平均保持在20%以上,十年翻了三番[1],国际专利申请同比增长30%左右,排在世界第五位,虽仅次于美、日、德、韩,但增速居世界各主要国家之首[2]

其次是发明专利的申请比例大幅度增加,2009年发明专利的申请比例达到了26.1%,比2004年提高2.5个百分点,比1999年提高11.9个百分点;再有是我国专利授权数量也在不断攀升,2009年专利授权数量超过58万件,同比增长41.2%,其中国内发明专利授权数量同比增长40.4[3]

1.2企业专利申请现状

伴随着创新型企业的建设,基层的专利及其知识产权的意识不断加强。企业不仅加强了专利知识的培训,尤其是通过对专利文献的查询运用,使更多的专业技术人员从中获得发明创造的灵感。同时,各行各业先后制定了奖励政策,激励专业技术人员创新,也收到了显著效果。表1是依据国家知识产权局的专利检索系统,针对部分不同企事业单位20052008年间的专利申请统计。

 

                       

                                                             表1 20052007年不同企事业单位的专利申请统计

 

由表1可以得出以下的一些基本认识:

(1)对于多数企业而言,统计年份的专利申请均呈现出良好的上升态势,尤以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宝山钢铁)最为明显,发明专利申请2006年比上一年度增加了61.73%2007年又比上一年度增加了12.60%。而上海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上海石化)则继续保持良好的平稳趋势。

2)除宝山钢铁外,无论是上海石化,还是沪东中华造船集团公司(简称:沪东造船),抑或是上海汽车工业(集团)总公司(简称:上汽集团),其统计年度的专利申请数量均远远少于高等院校,如同济大学是上海石化的将近10倍。

虽然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诸如科教系统与工业企业的区别,也包括宝山钢铁比其他企业更加注重技术创新和科技人才开发,以及善于总结研发成果和专利申请等;但同时含有宝山钢铁作为副部级特大型企业,在科技资源配置和建制上的得天独厚,如宝山钢铁研究院,具有比其他局级企业所属研发机构更胜一筹的优势。

1.3专利及其知识产权的普遍观念

随着当下社会各界对自主创新和技术创新的重视,我国创新领域在近10年来也获得了举世瞩目的飞跃式发展,然而在我国向创新型国家目标迅速迈进的进程中,人们普遍认为我们的创新领域还存在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专利及其知识产权现状方面,包括专利成果转化率低,专利含金量说,科技与经济脱节,以及企业要增加申请数量和提升专利质量等说法。

1.3.1专利成果闲置且转化率低

以专利及其知识产权现状为标志的我国创新能力,尚不能满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在关键产业和核心领域的自主知识产权数量少,一大批自主知识产权成果仍停留在实验室阶段,企业知识产权运用能力较弱。

2009年上海国内专利申请量达6.2万件,居全国第五位,但专利转化率仅为10%左右[3]2008年济南市专利申请量达到11584件,专利转化实施率不足10[5]。武汉市知识产权局[6]公布的“20052008年武汉地区高校授权专利维持与实施状况调查及曹勇和陈仁松[7]对武汉高校专利实施状况分析研究,累计抽样15所院校的590项授权专利中,已经实施专利为147项,仅占总数的24.9%,大量科研成果闲置。

1.3.2专利含金量

中国专利成色尚显不足。最具含金量的是发明专利,有统计表明,在2009年我国各种专利申请中,发明专利的申请只占四分之一(见图1);最多的专利申请类型是外观设计,约占全世界注册量的四分之一[1]

 

                   

                                                       国内申请中发明专利所占比例

 

2008年《财经》曾以《中国将严控垃圾专利产生》为题,解释全国人大十一届四次会议对《专利法修正案》草案的审议,称本次修改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遏制垃圾专利的产生[8]2006年《湖北日报》一文章亦称问题专利垃圾专利也越来越受到关注,其中垃圾专利可能占到了所有授权专利的50%,甚至80%以上[1]

1.3.3存在科技与经济脱节现象

21世纪,以信息、生物技术为代表的科技革命呈现出加速发展的趋势,高科技产业占国民经济的比重越来越大,科技已全面渗透到经济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逐步成为经济增长中最重要的动力源泉,发展科技、实现产业化已成为各级政府经济发展战略的核心内容。

由于专利成果转化率低,造成我国技术导向的科技成果比较多,市场导向的科技成果比较少,既有普遍存在垃圾专利的传统认识,也有类似科技界还存在学术浮躁和急功近利的现象,甚至包括我国科技界积累本来就少,部分人缺少十年磨一剑的精神,不是踏踏实实地工作,而是过分追求专利和论文数量,对科技发展产生了不良影响的评述[1]

1.3.4企业要增加申请数量和提升专利质量

《专利统计简报》报道[3]2009年我国发明专利申请量排名前十位的企业中,只有四家国内企业(含一家台资企业)入围;而发明专利授权量排名前十的企业中,仅有两家国内企业入围。有关统计表明,我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申请专利的仅有4.2%。

由此认为,以创新型企业为主体的全球产业核心专利技术开发与自主创新能力,对产业结构调整和国际竞争力的提高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我国已经到了需要帮助核心技术领域自主创新型企业继续做大,加快做强的关键时期,企业要增加专利申请的数量,提升专利成果的质量。

    2专利及其知识产权理念辨析

2.1企业科学发展与专利申请的关系

1告诉我们不同行业背景的企事业单位,其专利申请的数量有比较大的区别,例如,沪东中华造船集团公司(简称:沪东造船)3年平均的专利申请量是22.67件(项)/年,而同期的上海石化是38.67件(项)/年;也告诉我们不同行业背景的企事业单位,其专利申请的内容也有所不同,例如,上海汽车工业(集团)总公司(简称:上汽集团)由于行业的特点,相对突出外观设计类专利申请,其3年统计平均值为10件(项)/年,而上海石化、沪东造船和宝山钢铁在同期没有外观设计类的申请。表比较了同类行业间不同企业的专利申请数量。

 

            

                                         表2     同类行业间不同企业的专利申请数量比较

 

企业是从事生产、流通或服务活动的独立核算经济单位。显然,这些独立核算经济单位即使存在性质、规模和行业领域的不同,但都共同追求盈利的目标,这是其一;其二,即使是同一企业,也存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其间对专利的要求不尽相同,但创新的期盼和追求始终如一。传统的企业大多是劳动密集型,现代的高科技企业大多是知识型创造企业,后者比前者更加突出专利及其知识产权对盈利目标的贡献,但并不表示劳动密集型企业不需要推进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表2已经清晰地表明了企业的性质、所处行业领域、不同发展阶段与专利申请及其授权的辩证关系。

2.2专利和技术秘密的比较

技术秘密是一种未获知识产权保护的、未公开的但是可具传播、具有经济价值的技术知识和经验。它的法律特征主要体现在5个方面[9]:(1)技术秘密的实质是一种技术知识,具有非物质属性;(2)技术秘密不受知识产权法规的保护;(3)技术秘密具有秘密性;(4)技术秘密具有事实上的专有权;(5)技术秘密具有实用性、经济性和历史性。

专利机制及其专利授权,也必然向社会公开全部的技术内容。这对企业来说,也等于无偿向竞争对手提供了自己研发方向和市场开拓方向的信息,易于引发新一轮的激烈竞争;另外,全部技术内容的公开给相关领域的经营者掌握现有技术、研究替代技术提供了途径,容易使原有专利的价值在无形中贬值。因而,从法律特征看技术秘密与专利的区别,包括:一是获得法律保护的基础不同;二是法律保护的手段和程序不同;三是法律保护的有效期与区域不同;四是专有程度不同。

在企业选择技术管理策略时,技术秘密是与专利相并列存在的保护手段,即企业对其掌握的某一类技术知识不以向社会公开内容并取得专利的方式加以保护,而是采用了秘密的形式,作为保存于内部不公开的资料存在。无论是专利还是技术秘密,从本质上来讲,都是通过赋予企业某种技术垄断来保护其对特定智力创作成果所享有的利益。只不过专利权人是依靠法律的直接规定取得排他性的使用权利,而技术秘密权利人则是通过自身的保护手段来获取同样的独占使用。

与专利申请及其授权方式相比较,以技术秘密的手段保护企业技术权益具有以下优势[10](1)权利取得方式简便,维持成本低;(2)技术信息无需公开,从而给技术的拥有者带来了事实上的技术垄断;(3)采用技术秘密方式无需考虑地域限制,这也是专利所不能比拟的;(5)只要保密方式得当,技术秘密的存在时间有可能无限延续。(8)技术秘密的保护范围在一定程度上大于专利。

因此,在企业技术权益保护的层面上看,专利与技术秘密的意义在于提供了两种可以交叉互补的保护机制,二者采用完全不同的方式,保护范围也有差别,力度上各有优势。这就要求企业作为技术知识的拥有者,认真分析两种方式的不同特征,充分利用其各自的优势,选择合适的保护手段,最终形成一个完整严密的技术知识保护体系[11]。 

2.3专利数量与转化率的关系

毫无疑问,科技与经济的结合是当今世界科技、经济发展的趋势,科技与经济结合也揭示了科技进步与经济发展的辩证关系,即经济的发展以科技进步推进生产要素的不断变革为条件,同时经济的发展也为科技进步提供了物质基础;科技进步以在一定条件下经济发展的需求为动力,同时,科技进步的新成果也为经济发展新产业的建立提供了保证、指出了方向。人类的历史就是一个不断依靠科技进步推进经济与社会持续发展的过程。

但是,科技与经济的结合乃是一个整体化的系统工程,其至少包涵科研体制与经济体制,科技投入与产出,科技资源与人才开发,专利申请数量与研发成果转化,科研院所机制与企业组织运作等多方位和多层次(见图2)。即便是科技与经济结合的产学研合作,也存在战略联盟、项目合作、企业博士后工作站、厂会协作、院士专家企业工作站等模式。

                                             

                                                 2   科技与经济结合及其整体化系统工程概览

 

还有,虽然专有技术是企业竞争力的一种量度,但它包括专利技术和技术秘密。专利技术为受到专利法保护,业已公开之发明创造;技术秘密是指能为拥有人带来利益,不为公众所知悉的技术信息。众所周知,可口可乐配方是企业的技术秘密,为可口可乐公司带来了巨大的利益。倘若申请发明专利,按照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来判断,该配方一旦被授权,成为公开的发明创造,是否还有如此的经济效益?显然,专利技术往往来源于技术秘密。是否将技术秘密转化成专利技术,通常企业都有自身的策略及其运作模式。

由此可见,企业拥有的专利数量,以及专利转化率的多少,虽然可以反映企业的研发方向和整体的科技水平,但这并非唯一的评判。正是由于这种专利数量、转化率与经济效益之间的非唯一性,企业要增加申请数量和提升专利质量的说法也就不够全面,以专利转化率来衡量科技与经济脱节现象,也就显得底气不足。过于强调企业的专利数量及其转化率,也许会偏离企业技术创新体系的初衷。这与Bhatia VinitCarey Gib [12]2007年所阐述的观点相吻合。

2.4企业专利是技术储备的标志

国际间、企业间的经济竞争,归根结底也是技术上的竞争,而争夺技术的优势又常常是经济竞争的核心。为此,一要有应对当前市场竞争的实力,二要有参与今后经济竞争的技术储备,包括具备众多的技术人才、丰富的科学知识和先进的技术装备。

对于技术人才的储备,学术界正在进行相关的研究,周玲[13]提出做好人才储备应对金融危机,刘惠民[14]认为建立人才储备机制将促进企业发展。产业界也已认识到人才储备的重要性,目前许多企业不仅在开展人才储备规划和招聘技术储备干部,而且也在探索企业人才储备与高校人才培养的互动[15]

对于技术装备的储备,通常是指新研制的产品、装备等暂时不投入生产的技术硬件和软件,仅以设计图纸、技术资料、技术文件、标准等形式储备,需要时即能迅速投入生产。由于它往往是一种探索性、试验性的工作,也就具有一定的风险性。虽然有类似企业技术储备与可持续发展的研究[16],但真正实施技术装备类战略资源储备的企业并不多见,仅仅局限于一些跨国公司和大型集团化企业,其中尤以福特汽车全方位技术储备为典型[17]

显然,把握技术创新的方向或者说是产品研发方向的技术储备,对于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性不言自明;保持技术储备的连续性则显得更为重要。表3是上海石化聚丙烯树脂类、C5及其衍生物类和丙烯腈及其衍生物类,相关专利申请及其技术储备的统计。

 

              

                                                   3   上海石化相关专利申请类别统计

 

对于变幻莫测和竞争激烈的市场而言,企业发展通常可以划分成两大类,一是领先战略,二是跟进战略。实施C5领先战略的上海石化,面对众多跟进战略和后发制人的竞争者,始终拥有C5及其衍生物类的专利申请技术储备,善于利用这一近25%的技术储备,使上海石化的C5产品在市场竞争中,始终处于先发制人的领先地位。换言之,高能力、高机动性、高灵活性的C5技术储备,这是企业制胜市场的重要法宝。

3.结 语

1.企业的性质、规模及其所处行业领域,特别是不同的发展阶段,对专利的需求不尽相同,但创新的期盼和追求始终如一。

2.企业拥有的专利申请数量,以及专利转化率的多少,可以反映企业的研发方向和整体的科技水平,但并非唯一的评判依据;过于强调企业的专利数量及其转化率,也许会偏离企业技术创新体系的初衷。

3.认清两种方式的利与弊,在合理分析技术特点的基础上结合本企业的市场策略、经营方向等选择合适的保护方式,建立严密的技术管理体系,成为每一个企业在进行技术开发时所必须考虑的问题。

4.《专利法》和《实施细则》对不同类别专利申请所作出的若干相应法律表示,仅仅只是法律程序的区别对待而已,并无不同类别专利之间孰高孰低之分。有关中国专利含金量的传统观念,乃是一种片面的曲解和认识。

5.企业专利及其知识产权作为一种技术储备,是技术领先和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标志之一。企业技术储备越雄厚,企业的发展越能保持高机动性和高灵活性,企业的战略也才会更具有生命力。

6.提高技术储备的成功率,一是要对储备项目进行科学的技术预测与经济预测,二是要加强对具有丰富技术知识、技术经验和优良素质人才的培养,三是要依靠先进的实验手段和现代化的工业生产装备,四是正确处理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之间的关系。                          

责编/宋晖

 

参考文献

[1] 韩 妹.国内专利申请量十年翻三番 年均增幅超过20[N].中国青年报,2010-04-08.

[2] 胡 谋.中国专利申请量同比增长三成[N].人民日报,2010-03-16.

[3] 国家知识产权局规划发展司.2009 年我国专利申请保持平稳较快增长

(专利统计简报2010年第1)[EB/OL].www.sipo.gov.cn/sipo2008/ghfzs/zltjjb/201001/P020100122519350133217.pdf.

[4]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历年所获专利[EB/OL]. http://www.sinopecgroup.com.

[5] 李 飞. 2008年专利申请首次过万达11584件 万件专利转化率不足10%[N].齐鲁晚报,2009-03-05.

[6] 熊琳晖.高校专利转化不足三成[N].长江日报,2010-04-01.

[7] 曹 勇,陈仁松.武汉高校专利实施状况分析及对策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9(18):47-50.

[8]秦旭东.中国将严控“垃圾专利”产生[EB/OL].www.caijing.com.cn/2008-08-19/110006648.html,2008-08-19.

[9] 刘建明.从法律特征看技术秘密与专利的区别[J].№,1991(4): 6-8.

[10] 李 欣,梁 琦.企业管理中技术保护模式的战略选择——谈专利和技术秘密的比较与结合[J].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4(10): 120-122.

[11] 胡 坚,何勇平.企业专利申请战略研究综述[J].科技管理研究,2009(5): 323-325.

[12] BHATIA V IN IT, CAREY GIB. Patenting for profits [J].MIT Sloan Management Review, 2007, 48 (4) : 15 -16.

[13] 周 玲.做好人才储备应对金融危机[J].印刷杂志,2009(7): 34-35.

[14] 刘惠民,浅谈建立人才储备机制,促进企业发展[J].科技信息, 2008(36): 186-187.

[15] 徐玉洁.企业人才储备与高校人才培养[J].科技信息, 2009(2): 57-58.

[16] 何忠泰,陈令森.论企业技术储备与可持续发展[A].2004年学术年会山西省科技情报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 2004.

[17] 耿慧丽.福特:全方位技术储备[N].经济观察报,2010-0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