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与品牌》杂志社创新人物

有色人生 绿色冶炼



蒋继穆(中)与伊朗专家合影



        1939年,他生于湖南一个民风淳朴的农村;1962年,他以优异的成绩从中南矿冶学院(今中南大学)毕业,来到中国有色工程有限公司(原中国有色工程设计研究总院),开始了设计的终生事业;如今他已72岁高龄,却仍然坚守岗位。他,就是该公司的中国工程设计大师——蒋继穆。

        氧气底吹 凸显优势

        据悉,2002年以前,世界上80%、我国100%的铅生产都是采用烧结—鼓风炉工艺,SO2和铅尘污染严重,工人作业环境恶劣一直是世界性难题。蒋继穆带领团队攻坚克难,成功研发氧气底吹熔炼—鼓风炉还原炼铅工艺,为我国铅冶炼开启了新篇章。
        2002年8月,河南豫光金铅股份有限公司铅冶炼烟气(尘)综合治理项目示范工程建成并一次投产成功,新工艺的优势在这项工程中显现。蒋继穆介绍,该技术用底吹熔池熔炼取代烧结和返粉破碎,使硫的捕集率达到99.7%以上,根治了SO2 低空排放和铅尘污染难题。大约50%的铅通过交互反应已经产出,使鼓风炉的处理量减半,焦炭用量仅为传统工艺的50%~60%,吨铅能耗由650公斤标煤降至360公斤。弃渣减少一半,铅和银的回收率分别提高了1~2个百分点。
        几年来,新工艺在全国广泛应用,目前16家使用新工艺的厂已投产,仍有16家在建设中。据此估算每年可节约焦炭15万~20万吨,SO2排放量减少80万~90万吨,年增利润可达3亿~4亿元。新技术强大的节能优势引起了国外的关注,印度已引进该技术建厂并即将投产,澳大利亚、美国等国家也有意向引进这项技术。



蒋继穆(右一)在欧洲考察


        氧气底吹熔炼—鼓风还原炼铅技术被誉为有色行业建国以来最大的技术进步成果之一。作为国家重点推广的环保项目,新工艺拥有减排效果好、能耗低、金属回收率高、投资少等优势,荣获国家发明专利、全国科技进步二等奖等。蒋继穆在工程设计、施工投产和推广使用中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荣获2006年“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

        科研项目 见证有色人生

        一块铀矿可以平凡无奇地躺在石头里,也可以发挥出惊天动地的能量;一个人可以碌碌无为,也可以做星星之火,点亮有色人生。49年的坚守,蒋继穆一直为有色冶金辛勤耕耘,每一项成果无不展示着他不平凡的人生。
        1990年,当时世界技术最先进、单系列产能最大的湿法炼锌厂 —西北铅锌冶炼厂年产10万吨锌冶炼工程设计建成并一次投产成功。作为项目的主持者和设计者,蒋继穆介绍:“该项目集成了高温高酸浸出、锑盐深度净液等世界先进的工艺技术,采用了大型全塑电解槽、大极板、机械化剥锌片机等先进设备,对烟气净化脱汞实现综合回收,投产后产品质量及技术经济指标均达到世界先进水平。”该工艺推动了中国湿法炼锌的发展,获1995年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
        1995年,蒋继穆致力于引进和创新铜、锡富氧顶吹熔池熔炼技术,并主持设计工作。该技术以节能、环保、降耗为核心,为我国老冶炼厂的改造、技术进步和跻身世界先进行列作出了重要贡献。在云南铜冶炼厂的改革和扩建中,蒋继穆优化和创新了该技术,使该厂粗铜年产量由6万吨提升为20万吨,能耗下降了50%,硫的利用率由79.35%提高至96.34%,跨入世界铜冶炼先进行列。该项目2006年获全国科技进步二等奖。
        在国家“八五”重点项目大冶冶炼厂技改项目中,蒋继穆创新加拿大诺兰达工艺装置,用于大冶铜炉反射炉改造,不仅使产能翻了一番、能耗降低、回收率增高,同时有效解决了环保问题。众多专家评定认为工艺的各项技术指标均优于外国同类企业。另外,蒋继穆主持采用细菌浸出—萃取—电积新工艺,主持完成了江西德兴铜矿项目,不仅回收了金属铜和治理了环境污染,也填补了国内空白。



蒋继穆(右二)与刚果(金)专家在一起


        主持阜康镍冶炼厂工程设计时,蒋继穆在国内首开先河,采用了高冰镍球磨—两段逆流选择性浸出—黑镍除钴—镍电积流程技术,为加压浸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并获得1995年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他开发的底吹熔池炼铜工艺,具有原料适应面广、有价金属回收率高、环保好等特点,能使炼铜能耗降至世界最低,技术水平达到国际领先,获国家优秀发明专利奖、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越南已利用该技术建厂并投产,国内东营方圆、山东恒邦、包头华鼎等企业也采用该技术建成投产。目前,蒋继穆正在研发底吹连续吹炼技术,可根治转炉吹炼带来的低空污染问题,该技术已获国家“863”计划支持。

        关注节能 绿色冶炼

        有色金属工业不仅是节能潜力最大的领域,也是节能降耗的主战场。蒋继穆对行业的节能减排十分关注,在他看来,节能降耗不仅关系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也意味着降低成本,提升竞争力。他说:“由于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大量研发和推广应用,节能减排的效果大家有目共睹。我国有的节能技术和工艺已是世界领先水平,但我们还需大力开展绿色冶炼工作。”为此,蒋继穆介绍了有色行业的节能途径和方法。
        首先,推广富氧技术。蒋继穆举例说:“该技术采用含氧量高的空气进行操作,能提高反应效率,是节能降污的有力措施。比如采用传统空气炼铜,烟气带走的热量占总热量的50%~60%,而用该技术,当氧浓达到42%时,被带走的热量只占总热量的25%~30%。富氧浓度越高,烟气热损失越少。目前没有比富氧技术更节能环保的办法。”
        其次,提高装备水平。驱动机械的动力水平过低,是制约行业节能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由于机械制造水平高、效率高,国外能耗远低于国内。因此当务之急是要开发高效率的驱动设备,改进和加强装备工艺系数,推动我国有色冶炼节能水平再上一个台阶。
        再次,扩大企业规模,大力开发新工艺。扩大规模能提高劳动生产率和能源综合利用程度;开发新工艺,能减少单位散热损失,集中利用烟气余热,加大综合利用程度。例如,开发年产20万吨粗铅的大型氧气底吹熔炼——侧吹还原炼铅新工艺,替代底吹——鼓风炉工艺,能从炉底回收铅,从烟气中回收锌,还原回收渣中的铁,废渣可作建材原料,提高了资源综合利用程度,吨铅能耗从360公斤标煤降至240公斤标煤。
        最后,提升采选技术。采选技术的提升能提升精矿的品位,国外铜精矿的平均品位大约在28%左右,而国内却仅为22%。冶炼过程中,高品位的铜精矿大约能降低27%的能耗。所以,通过采矿装备大型化、优化采矿技术、改进和开发高效的选矿药剂,提高精矿品位,从而实现有色行业的节能减排目标。

        古稀老人 情归冶炼

        49年来,蒋继穆曾先后完成5项技术创新,参与或主持30余项国内外大中型冶炼厂工程设计,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一等奖3项、国家“八五”重大科技成果奖1项、国家优秀工程设计金质奖3项、国家优秀工程咨询成果一等奖1项、国家授权发明专利5项、国家优秀专利奖2项……然而,他却常说:“与时俱进,不辜负时代赋予的使命。”



与妻子在新疆


        如今他还在为工作忙碌,记者问他为何不退休,他笑答:“几十年来我积累的一些经验,还能再为行业尽点力;而且我自控能力弱,上班的话能逼迫我早睡早起,有益身心健康。”说罢,办公室里响起了他爽朗的笑声。这就是蒋继穆,一个可爱又可敬的老专家,正如他毕生从事的有色工程设计一样,他有色的人生,充满了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