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与品牌》杂志社两会专栏—科技

饶子和:生命科学要从源头上创新



全国人大代表、中科院院士饶子和



        饶子和,江苏南京人,全国人大代表、清华大学特聘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中国生物物理学会理事长,国际纯粹与应用生物物理联合会(IUPAB)理事会执行理事。曾先后担任清华大学蛋白质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清华大学生物物理与结构生物学研究所所长、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所长、生物大分子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南开大学校长。2009年获英国教育机构颁发的“杰出学术领袖奖”。现任天津市十二届政协副主席。饶子和长期从事与重要病毒和肿瘤相关的蛋白质结构、功能以及创新药物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原创性的研究成果,在SARS病毒、禽流感病毒和膜蛋白的三维结构与功能的研究中做出了突出贡献。 
        教育的终极理想是什么?高等教育的发展是培养精英还是走平民化道路?我们是否依然怀揣教育理想?生物物理与分子生物学对于国民经济发展有何意义?两会期间,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饶子和就以上问题接受了本刊记者采访。

        高等教育未来在创新

        高等教育的发展是培养精英还是走平民化道路?饶子和认为,高等教育应该是精英教育与普及教育的结合。他指出,这些年来,我国的高等教育在普及与平民化方面有了长足发展。“这么多孩子能上大学,是一件好事,”饶子和说,“我们普及教育,人民群众普遍素质提高了,大学生素质高了,国家竞争力就强了。”但精英教育也不可少,我国在前沿科技方面与国际先进水平还有一点差距,需要在普及性基础上坚持精英教育才有可能赶超国际先进水平。
        关于高等教育发展与改革,饶子和认为,中国高等教育有其独特的体制,暂时还不宜照搬国外大学管理经验,只能因地制宜,在创新中求发展。近些年,国内一批高等教育的管理者正默默践行着他们的教育理想,这也是我们高等教育发展和改革的希望所在。
        “每所高校应该有自己的特色。例如,南开有四大支柱学科:数学、历史、化学、经济。”饶子和强调说,我们的高等教育还有很多可以改进的地方。譬如,大学四年时间,一些非学术性课程太多;而理工科学生的基础课时间又太短—这一现象,即便是国内名校也未能避免。
        饶子和介绍说,南开实施了“百名青年教师培养计划”,“好老师才能得到学生的尊重和信服。能遇到好老师,对学生而言,多幸福的事呀。”谈及老师对学生的引导、影响作用,饶子和心生感慨。因此,南开选拔优秀学生与学校签约,出国留学后回母校服务。“如果他不想回国,不想当老师,不想回南开,都可以,他还是南开的毕业生。但是,南开提供的机遇,会对这些学生起到积极的作用,至少可以照亮他们的前程。”饶子和进一步阐述道:“我们教育者应该有这个胸怀。”

        生命科学要从源头上创新

        饶子和介绍说,分子生物物理是生物物理的分支,是在分子水平上探讨生命机理。1971年8月,我国首次完成1.8埃猪胰岛素晶体结构测定工作。这是我国结构生物学的历史性事件。原来生物学建立在细胞水平即通过显微镜观察,基本为定性研究;而建立在分子水平上的生物学,则往定量方向发展。既然要定量,必然涉及数学、化学等多学科。上世纪末,细胞研究重新受到重视,因为科学家们发现,需要从整体上把握细胞机理。
        在谈及生命科学对国民经济发展的影响和意义时,饶子和认为,上个世纪,生命科学未能像信息技术那样,显示出对国民经济强大的影响力和重塑能力。进入21世纪,生命科学对经济的影响力,将会充分显现。“十二五”仍将把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作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因为它与人类健康、能源、材料、农业等密切相关。
        作为生命科学领域的杰出领袖,饶子和认为,“十五”、“十一五”已经为我国生命科学研究打下坚实基础。“十二五”期间,仍然要加强基础研究,我们要力争从源头上创新,不能急功近利。此外,应根据国家需求,注重应用技术研究。“科学家要有使命感,要围绕国家经济发展的需求,为国家经济转型做实实在在的事情。”饶子和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