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与品牌》杂志社两会专栏—科技

关于终身教育的思考和建议



全国人大代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张涛



        科学技术的进步,加速了科学知识的更新换代。信息化社会要求人们具有对信息的理解、解释、消化、应用,尤其需要判断和选择能力。余暇时间增多和活动领域扩大、寿命延长,增加了人们对教育的需求。生活方式的变化,需要一系列新的教育,开创适合于自己的生活方式。把个人的生活分成前半生受教育后半生工作的观念,已不能适应人类社会迅速变化的需要,教育应是个人一生中连续不断地学习的过程。其实,终身教育理念早在上世纪50年代末、60 年 代初就已在欧洲形成。终身教育思想已成为世界许多国家实施教育改革的指导思想。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将构建体系完备的终身教育作为战略目标之一。现在,我国社会发展模式及形态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导致人们必须更新知识观念,以获得新的适应力。改变把教育分为正规教育和非正规教育、普通教育和成人教育,终身教育只是非正规教育或是成人教育的任务,一考定终身的观念,要求每个人必须有能力在自己的一生中利用各种机会,去更新、深化和进一步充实已有的知识,使自己适应快速发展的社会。终身教育顾名思义是指贯穿人的一生不同阶段所受到的各级各类教育。提倡终身教育将会推动我国教育较深层次的改革,有助于解决目前教育存在的各种问题。因此提出如下建议:
        1. 制定终身教育促进法
        国家通过立法,从法律上确立终身教育理论为本国当今和今后教育发展和改革的基本指导思想,参考外国相关法律制定终身教育促进法。可以参考的有:日本1990年颁布并实施的《终身学习振兴整备法》;美国1976年制定并颁布的《终身学习法》;法国1971年制定的《终身职业教育法》。 
        2.建设终身教育体系 
        把文化组织、社区组织、职业协会和企事业单位部门纳入终身教育系统,充分利用社会各种具有教育力量和教育价值的资源和设施,使教育社会一体化。建立学习信息网,建立家庭、社会、学校教育一体化的终身教育体系,将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活动中心等各种科学文化设施都纳入教育的范畴,建立起完整的终身教育体系。
        3. 鼓励学校向社会开放
        改变学校的封闭结构,形成开放的教育结构,要求高等教育机构向社会敞开大门,广泛吸收在职成人进入高等教育机构学习。高中举办开放讲座,使高中向社区开放,发挥学校的文化中心作用。
        4.建立学习成果认证制度
        按照《纲要》提出建立学习成果认证体系、建立“学分银行”制度等的要求,建议确定学习成果认证制度。认证内容包括课程认可、学分有效期等。将学习成果认证制度与入学或职称考核挂钩,使认证制度真正发挥作用,充分调动公民终身教育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