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与品牌》杂志社两会专栏—解读

政协委员黄大昉:依法审批生产的转基因作物是安全的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农科院生物技术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黄大昉



        在两会期间,转基因相关问题成为两会委员和代表关注的焦点之一。就转基因到底是否安全等问题,本刊记者采访了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农科院生物技术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黄大昉。
        自从1996年转基因作物实现产业化以来,围绕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问题一直存在争论。虽然迄今并未发现有科学实证的食用和环境安全问题,但是也不能完全排除是否存在安全风险。
        黄大昉认为,经过科学评估,依法审批准予生产的转基因作物是安全的。当然,也要对转基因技术继续深入研究,加强监管,预测、防范和控制可能的潜在风险。例如,现在转的抗虫基因只是对害虫有效,对人体无害。培育转基因抗虫作物并非凡是对害虫有效的基因都拿来转,首先必须保障对人类的安全,对环境的安全,实际应用后还须跟踪检测,以确保安全。
        黄大昉说,现在流传一种说法:美国等发达国家老百姓不吃转基因食品。针对此问题,我们曾去美国做了认真调查。美国官方认为,美国市场上有70%以上的食品都含转基因成分。这些转基因食品都经过权威科研机构检测,和非转基因食品一样都可以安全享用。美国现在种植的玉米有86%是转基因品种,93%的大豆也是转基因品种,而这些玉米和大豆中有相当一部分是作为食品原料来加工食品的,比如最常见的大豆食用油,很多快餐食品也使用玉米粉、玉米糖浆等作为添加剂。所以,黄大昉表示上述说法是没有根据的。
        从全球范围来看,转基因作物育种在经历技术成熟期和产业发展期之后,已进入至关重要的、以抢占技术制高点与经济增长点为目标的战略机遇期。目前,全球已有涉及抗病虫、抗除草剂、品质改良等13类目标性状的24种转基因作物进入田间试验或投放市场。但是,绝大部分核心技术被少数几家跨国公司控制。黄大昉指出,近年跨国公司纷纷在中国建立独资或合资研发机构和生产企业,其抢占中国转基因作物市场的战略意图愈加明显。2010年,国外转基因大豆进口数量达5480万吨,超过国内生产能力3倍之多,国内大豆加工业几乎被国外公司左右。另外值得注意的是转基因玉米进口数量正在快速上升。如果发展中国家不能加快转基因作物和种业发展,跨国公司的垄断优势将逐级放大,甚至有可能控制一个国家的农业命脉。
        黄大昉说,自“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重大科技专项实施以来,已形成了转基因植酸酶玉米、转基因抗虫基因水稻、转抗虫基因三系杂交棉等三项重大标志性成果。这些成果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研究水平为国际领先或国际先进,具有巨大的产业发展潜力,已为国内外所瞩目。黄大昉建议,应协调管理程序,加快推进转基因新品种产业化。另外,在转基因作物新品种的研究、推广过程中,也存在信息透明度不够、监管不力的情况,应当尽快加以改进。作为科学工作者,黄大昉还建议,科协组织要进一步发动所属的学会和科学家来加强科普宣传教育,增进公众对国家生物技术发展战略的了解和转基因技术的认知,为转基因新品种产业化发展创造良好的氛围。黄大昉最后表示,他对未来我国转基因的发展充满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