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与品牌》杂志社特别报道

革新采暖技术 倾心建筑节能

 

 

刘学来参加中—港太阳能光伏应用技术研讨会

        随着能源结构、建筑节能改革的逐步深入以及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居住观念已从注重实用性、功能性等简单需求向舒适性、环保性、智能性等高层次需求转变,传统的高耗能建筑采暖方式已不再适应节能环保的发展潮流,所以研究新型建筑采暖方式显得尤为重要。山东建筑大学热能工程学院教授刘学来紧跟形势,开展了低温辐射供暖、建筑保温新形式等技术研究,在建筑节能研究领域取得了一系列具有开拓性的成果。
        刘学来,1965年9月出生于山东,1988年毕业于山东建筑工程学院城建系,2004年获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2006年在中国石油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现为山东建筑大学教授、山东制冷学会理事、山东制冷学会空调热泵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济南制冷学会秘书长;主要从事建筑节能技术、低温辐射空调(供暖)技术、低品位能储存技术的研究以及热能与动力工程、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的教学、科研工作。
        近几年,因人们对舒适性要求的提高以及节能环保政策的要求,热泵技术又重新引起人们的关注,甚至被看作建筑节能的代名词。刘学来对市场上各类热泵空调进行了科学的定位分析后指出,空气源热泵效率较低,应用上受到一定限制,还会造成城市热岛效应;水源热泵受水资源条件限制,很难大范围应用;土壤源热泵初期投资成本高、循环阻力大,施工难度大,且受地质条件的限制。
        虽然热泵技术确实提高了能源利用率、减少了温室气体和其他污染物的排放,具有一定的节能意义,但刘学来认为并不是任何建筑、任何情况都能无条件的适用热泵技术,在选用过程中,应该按照适用范围和产品特点,视具体情况科学选用,才能真正发挥热泵技术的节能作用。
        据了解,空气能热泵的除霜问题是世界性的难题,传统除霜方法可能会导致压缩机吸气压力过低,在低压状态下出现停机现象,增加热泵除霜时间,从而导致耗能过大。空气能热泵机组结霜、除霜问题严重影响空气能热泵机组运行的稳定性和供热的可靠性,也是制约空气能热泵使用的瓶颈。
        刘学来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储水蓄能除霜及不间断供热新技术,并建立了储水蓄能除霜系统的理论分析模型,计算了蓄能罐所需的体积。在除霜特性方面,与传统除霜系统进行了对比实验,结果表明,储水蓄能除霜系统的除霜时间缩短为传统除霜系统的1/5,节能效果更明显,具有突出的优越性,为空气源热泵在北方地区冬季的运行提供了很好的理论基础。
        此外,刘学来还在毛细管平面辐射空调室内设计参数、室内气流组织、阻力计算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得出了毛细管平面空调室内设计温度可比传统空调高(低)1.6℃、新风送风口距离地面0.1m处为最佳位置等结论。并对低温热水地板辐射供暖系统的设计及施工进行了分析,指出了地板辐射采暖热负荷计算应考虑的影响因素,探讨了相关问题的解决方法。
        在科研工作方面,刘学来作为主要研究者完成的“建筑热桥的动态热性及能耗分析”项目获得2006年山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山东省教育厅科技进步三等奖;“基于地道风热泵”项目2008年通过山东省建设厅主持的成果鉴定,鉴定意见认为该项目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完成包括《住宅建筑卫生间采暖方式探讨》在内的70余篇专业论文,在多家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50余篇,其中被EI等国际数据库检索6篇,参与编写山东省地方标准2部。
        在教育工作方面,刘学来曾先后承担研究生及本、专科生的10余门课程教学任务。参与编写《城市供热工程》等5部著作,其中由他主编的《热工学理论基础》被教育部列为“十一五”规划教材。